许玉凤,杨莉晴,张朝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认证基本理念和“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教育实习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实践素养培养的关键环节[1]。教育实习评价是对整个教育实习活动的价值判断与评估,是对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也是检验教育实习成效的有效途径[2-3],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提高能力。

1 师范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

1.1 评价模式探索

教育实践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一般分为集中式与分散式,这两种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都需要加强管理、指导到位、反复练习[4]。

当前,大学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与中学教育教学衔接不紧密的问题[5],采用全程教育实习模式是解决大学师范教育和中学教育衔接问题的重要举措[6]。但师范生教育实习考核一直是许多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其根本问题在于“全程化监控难”[7],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

从“学生中心”出发、基于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深化师范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环节。2020年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的要求,标志着我国教育实习评价进入“质量时代”[8]。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是检验和提高教育实习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以评促学,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由于教育类专业的实习评价存在主体单一、标准模糊、方式不合理等问题[9],如何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和关键问题,构建全过程教育实习评价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

1.2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复杂系统进行模型化和数量化的过程,主要为一些基于多种属性的主观评价和决策过程建立模型,具有十分广泛的实用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对实习生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10-11]。

该方法根据相对重要性等级量表,对每一层因素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得出结论。运用上述方法对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进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利用总排序对学生实习成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2-13]。所得结果对客观评价学生实习成绩、保证实习质量、提高实习教学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0],同时也可以了解教育实习对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作用[14]。

2 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实习,将表现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检验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批判创造能力,评价其专业发展情况,是否具有进入教育领域的资质,从教育实习全过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师范认证核心理念和教育实习的基本教学特征,充分考虑师范生自身情况以及实习环境,构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测评指标体系。

2.1 实习前评价指标的确定

实习前,主要从学科素养和沟通合作方面对师范生进行评价,既要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成长,也要显示出其教育资质[15],具体指标包括:知识基础、技能基础、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实习前的评价有助于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并在实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进行指导,促进师范生职业水平的提升。

2.2 实习中评价指标的确定

目前,许多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在对教育实习进行评价时,逐渐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仅注重结果性评价,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教育实习过程评价是核心部分,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从工作态度、组织管理、班级建设、工作效率四个方面构建了班主任工作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实习生班主任工作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促进实习生教师技能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16]。“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进行评价为师范生根据评价标准与自身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不断反思夯实了基础[17]。

鉴于以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对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测评在评价内容、方式、主体及标准方面有一些不足[18],本文认为在师范专业教育实习中,应主要考查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能力三个方面。职业素养的考查指标包括:职业认知、心理素质、思维品质[19];教学能力的考查指标包括:语言表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考查指标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与能力、班级建设、工作效果。

2.3 实习后评价指标的确定

教育实习的终极目标是使师范生成为具有反思力、内驱力的教师[15,19]。教育实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如何确保师范生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地方师范院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而教育实习质量的测评是否科学,其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成为地方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教育实习结束后,应立即从专业发展前景和创新能力水平两方面进行考查,了解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后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

专业发展方面的考查指标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指标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活动。

结合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各阶段的评价指标,构建实习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师范生教育实习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

3 专业教育实习全过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教育实习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结合师范认证要求、中学教师标准、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要求、班主任工作要求等要点,确定学生实习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评价模型。该模型是由3 个层次组成的结构模型,第1 层为目标层,即师范生教育实习评价,用A 表示;第2 层是准则层,包括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各阶段;第三层是指标层,用2~5 个指标对准则层进行描述。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全过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全过程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这是该方法的关键,其基本原理为:假设有A1, A2, A3, …, An等n个地理事物,其重量分别为W1, W2, W3, …, Wn。建立指标之间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矩阵表(见表2)。

表2 A-B 判断矩阵

其中,Bij表示要素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一般取1、3、5、7、9 等级标度,当5 个等级不够用时,可以使用2、4、6、8 等相邻判断的中值。可以采用和积法或方根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2)层次单排序。其目的是确定本层次与上层次中的某要素有联系的要素权重值的次序,其任务是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将一致性指标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进行比较,确定判断矩阵的完全一致性;如果不一致,则需调整矩阵,直到达到完全一致。

(3)层次总排序。根据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3),可计算本层次与上一层次有联系的所有元素的权重值,一般按照从上到下逐层进行。

表3 层次总排序表

(4)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也需要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与层次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相似。

3.3 全过程评价层次总排序

选取实习学校教师、专业教师、在校生等对教学实习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选取平均分作为最终得分,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特征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准则层B1、B2、B3的权重及其二级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通过指标层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或方根法计算指标层P1,P2…Pn的权重,得出Pn对Bij的层次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符合要求。

通过实习全过程各指标的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汇总结果(见表4),可以开展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评价。

表4 师范生教育实习体系层次单排序及层次总排序

从权重结果看,教育实习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沟通能力、语言表达、技能基础、职业认知、知识基础、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发现问题能力、服务意识、班级建设、创新思维能力等的权重值较高,表明这些因素在教育实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实习前看,按照权重值进行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沟通能力、技能基础、知识基础、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这几方面的训练,为实习奠定基础。

从实习过程看,按照权重值进行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教学实施、职业认知、工作方法与能力、心理素质、教学评价等,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对教学相关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注意对工作方法与能力的学习与训练。

从实习结束后看,按照权重值进行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发现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等,说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能力、参与或指导创新活动也是很重要的素质。

4 结语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师范生教育实习全过程进行评价,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量化分析,有助于客观评价学生实习的实际水平,对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研究结果表明: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全过程教育实习评价是涵盖面较广、评价较为客观合理的方式。要充分重视教育实习前对师范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调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夯实技能基础和知识基础,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实习中的教学实施、语言表达、职业认知等方面的训练;教育实习后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活动的培养和训练,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