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淏,任静,丁雨龙,金鑫,赵凯旋,尹冬雪,刘孟楠

(1.河南科技大学 农业装备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2.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4)

要做好“三农”工作,需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1]。这要求各高等农林学校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学生培养模式,以产学合作和协同育人为主要方向,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1 新农科背景下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现状

新农科建设是以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为主的一系列建设事项与建设工作[2]。2019 年,随着“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北京指南”等文件的相继发布,对新农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和整体安排,推动了新农科建设的快速发展[3],其中新农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4],其旨在通过企业和高校共同合作,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协同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政府指导、产学合作和资源共享等原则,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共享、共同完成产学合作,建设高校人才资源库和教学资源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要按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需求,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最新要求引领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在实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诸如:校企利益不平衡、合作积极性不高、沟通机制不畅通、教学方式难以改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提出了相应策略:河南安阳工学院采用矩阵式管理,构建新农科协同育人模式,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PDCA 循环法,构建高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5];江西农业大学采用“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纳入政府、科研所、企业、高校、社会组织五个主体,为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6];安徽农业大学基于“点、线、面”,对授课方案进行合理安排,打破课程界限[7];河南科技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探索,提出了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形成了以学校和企业为主的“一链三环”的育人模式和以产学合作为主导的“三全”评价机制,并运用到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具有农林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能动型专业人才。

2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利益不平衡,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产”与“教”属于不同的社会系统,各自有独特、完整的内部结构,将两个不同结构主体间的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要实现的目标[8]。在资源方面,高校拥有高水平人才、理论知识、前沿技术等要素,企业拥有实践场地、设备、资金等要素。从理论上讲,两者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但是,在产学合作过程中,由于两者利益不平衡,难以互利共享。企业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通过产学合作获得产品的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主要原因[9]。由于合作前期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后期由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都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企业不能及时获得收益,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主动参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学合作关系不稳定[10]。

2.2 沟通机制不畅通,产学合作不深入

Haken 提出:“协同”是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协调、合作一致性,使其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11]。农林教育专家提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思想,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新农科建设下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需要校方和企业协同合作、同心协力,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案。然而,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并未形成一套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企业未专门设立与学校沟通协调的岗位,未与学校共同制定协同育人方案,只是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高校的教学方案只适用于课堂教学,未与企业生产任务相结合。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匹配,产学合作实践平台实习多为参观式学习或者短暂的课程学习,内容也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准,缺乏全面和系统的管理、学习和评价机制,未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优势未充分发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尚未成熟。因此,在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企业并未得到相应的效益,与高校的合作不够深入。

2.3 教学方式难以改变,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获取知识的程度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个人能力有很大关系,而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即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是高校进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目前,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企业实习课程仅是参观企业生产流程这种简单的方式[12],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未重视企业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信息反馈,也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初衷不符,也体现了产学合作模式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产学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不仅能监督和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还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受到传统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局限于试卷考试成绩,导致学校和企业对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未充分了解,难以对学生因材施教[13]。

3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实施内容

3.1 健全校企沟通机制,搭建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为解决学校与企业沟通困难的问题,可以搭建产学合作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促进校企的沟通,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方便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极大节约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时间。虚实结合和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教学问题,通过线上沟通和线下实践,使校企双方更为直观地了解协同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提高产学合作育人的效率。在培养学生方面,建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去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采用虚拟仿真平台,为学生演示相关技术流程和产品的制造过程,虚实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方案能顺利实施。通过这种灵活的线上线下沟通机制,形成了一种持续的创新型交流方式,促进了学生以知识和实践为基础的创新发展。

3.2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和企业为主导的“一链三环”育人新模式

目前,地方高校和企业开展了一系列协同育人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实践基地,实行高校、产学合作导师制度及建立学生实训基地等形式[14]。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可以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作用和优势,提高学生进入企业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以“学校-基地-产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链条,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创业”个性化的“三环”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将理论知识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将专业与升学、就业对接,以社会需求和企业实际需求为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同育人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场地和保障,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15];学生通过发明专利、软件着作权等创新成果反哺育人基地,强化基地成果转化能力;企业通过投入技术孵化资金,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有力推动了新兴技术公司的创立,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互利共融、协同共赢的“三环”育人新模式。“三环”育人模式有助于建设全面、智能化、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建设智慧化农业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使学生的能力更加符合新农科的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3 优化学生培养考核机制,形成以产学合作为主导的“三全”评价机制

根据评价系统信息的反馈,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根据学生反馈,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产学合作的评价系统并不是单向和独立的,而是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教育者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农科背景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可以通过覆盖学生整个培养期内的课堂教学、“双创”讲座、竞赛培训、创新实践基地实习、创业工厂创业实践等,建设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体系。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以实际工作任务和学业任务为载体,将企业的业绩考核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相融合,并且规定相关成绩的权重,完善学生过程性考核认定方法。在学生培养质量评价过程中,建立学分奖励制度,将学生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情况与学校的课程学分紧密结合,对于在企业实践中表现优秀者给予学分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动力。高校要促进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从以学校系统化知识教学为主向以产学合作工作过程为主导的全方位、全周期和全过程评价机制转变。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已经在河南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实施。在协同育人项目实施过程中,河南科技大学与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场地,河南科技大学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校企双方沟通流畅,建立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教师教学方式的不足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不足,不断改进。每年学校会为合作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互助共赢。本项目的育人新模式在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广泛推广,为高校与企业合作提供了借鉴。

4 结语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之间的互利共赢:对于企业,新知识、新科技和新成员的加入,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学校,产学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产学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河南科技大学和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运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提出了一种富有创新性的协同育人模式,即以“学校-基地-产业”为培养链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三环”育人新模式,这种模式将学生创新创业融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中,成立了产业学院,平衡了校企利益,形成“校、企、学生”三方互利共赢机制。因此,在新农科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共同探索产学合作的新模式,以培养出能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引领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用型农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