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军 王丽娜

中医药科学普及宣传之我见

杨继军 王丽娜

中医药学;科学普及;宣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各类媒体顺应潮流,纷纷包装推出一批侃侃而谈的“中医养生专家”,使得中医药宣传异军突起,各种保健书籍目不暇接,中医药讲座充斥影视,科普教育板块见诸报端,人们随波逐流,中医养生已然成为街头巷尾聊天的首选话题,注重养生保健几近狂热,部分人士声称某法包治百病,甚嚣尘上,被百姓奉为神明,甚至搅乱市场,波及经济,影响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对于目前中医药科普宣传的热潮,笔者喜忧参半。可喜的是国民文化素养提升,传统文化回归,民众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媒体适时推行健康书籍、科普讲座,满足大众需求,利国利民,势在必行。目前人们已经从渴而穿井,斗而铸锥,病入膏肓才求治疗,转变为重视维护健康、重视疾病预防,确实意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功不可没。但令人堪忧的是中医药科普工作的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中医养生畅销书籍良莠不齐,热播的中医养生电视节目鱼龙混杂,传播的中医药知识错误百出,致使芸芸众生道听途说,混乱不堪,无所适从,颇有微词。长此以往,势必给中医药科普工作造成非议,前景不容乐观。

笔者以为,要想解决目前中医药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对中医药科普工作进行整体规范,尽快健全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同时中医药科普宣传从业人员必须达到“一精”、“二高”的水平。

“一精”是指从事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人员应该是中医药领域的精英,要大力推崇高水平、有资质的中医药精英来做中医药科普工作,使科学、正确的中医药理念深入人心。目前许多中医药专家由于种种的原因不愿意参与中医药科普工作,但面对百姓如此的热情和殷切的需求,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更多的、真正的中医药专家加入到中医药科普队伍中,为中医的发扬光大推波助澜,为人类的健康尽职尽责。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必须摒弃冒牌专家的鼓噪,尽快改变目前中医药科普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力戒根本没有受过中医教育的人混入其中,借机作秀敛财,彻底杜绝冒牌专家蒙蔽群众。否则中医药科普教育将毁誉于此。与此同时,由于文化程度各异,民众往往不具备鉴别中医药知识真伪的能力,因此,大众媒体的传播作用不可估量,中医药科普工作是在媒体中新生还是毁灭,关键取决于媒体正确的导向,各类媒体应认真把关,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真正的中医药科普工作者共同做好中医药科普工作。

“二高”是指从事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人员应该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中医药科普工作者必须大医精诚,有博爱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时时以众生利益为己任,为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以绳锯断木,水滴穿石的精神为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鞠躬尽瘁。《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其核心就是注重精神品质的修养,拥有高尚品德不仅有益于自身,更将有益于他人和社会。若贪图富贵,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必将使中医药科普工作陷于人类不齿的境地。其次,从事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高深的中医知识”。中医是涵盖诸多内容的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经验和理论,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因此,从事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独到的学术见解,满腔热忱地传承灿烂的中医文化,绝不能信口开河,危言耸听。同时,基于中医药科普宣传,还必须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深入浅出、驾轻就熟、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地讲解精深的中医理论,使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易于接受且能实际应用。

中医药科普宣传是一个大工程,对培养国民科学素质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为人类的健康作出贡献。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2.132

1672-2779(2011)-02-0170-01

(本文校对:贾春生

2010-12-02)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0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