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英 李雪兰



口试对学习成绩影响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黄 英 李雪兰

(湖南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常德 415000)

探讨口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及学生对口试的满意度。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由同一教师任教的4个班级21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两个班共106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期中和期末考试分笔试70%、口试30%,对照组期中和期末则均采用单纯笔试法考试,两组均以期中总成绩的30%与期末总成绩的70%的和为课程结业成绩;对两组学生的结业成绩差异采用SPSS16.0 进行检验,同时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两种考试形式的满意度,并采用Ridit分析进行满意度分析评价。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口试形式的满意度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学生对口试评价的满意度较高,口试可提高学生成绩。

考试改革;口试;满意度;调查问卷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考试结果既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成绩,也是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国高等学校,自60年代以来,长期沿用闭卷笔试的单一考试形式,尽管也可以反映教学效果,但同时存在许多弊病[1],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对过于单调的考试方式态度消极,且出现了应付笔试的种种作弊方法。为此,笔者试图用笔试加口试的方法,对口试与学生成绩的影响、学生对口试的满意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现将方法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由同一教师任教的4个班级21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两个班共106人为研究对象。两组学生均为网上录取的学生,其入学成绩、性别、年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玲爱主编的《生理学》教材,并由同一生理学教师授课,一个学期完成教学(总学时为96学时),符合研究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处理因素 实验组在期中与期末考试中除笔试外另加口试;对照组期中与期末只进行单纯的笔试。

1.2.2 考试命题

1.2.2.1 笔试命题 由不担任本研究对象生理学教学的其他生理学教师命题,按设计要求,在学院生理试题库中抽取单选题(20%)、填空题(20%)、名词解释题(20%)、问答题(20%)、知识应用题(20%)组成总分100分的试卷。

1.2.2.2 口试命题 成立由高年资教师组成的口试题命题小组,由命题小组成员分工负责编制各有关章节相关内容的口试题(及其“标准答案”),组成口试试题库,供口试抽题备用。

1.2.3 调查表的编制 采用封闭式问卷形式,编制反映学生对笔试与口试两种考试形式满意度的等级式问题,以很好、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很差形式表示学生对考试形式的满意度。

1.2.4 研究实施

1.2.4.1 对照组 在期中与期末考试中,按1.2.2.1条目组织封闭式试卷,按常规要求组织考试与评分阅卷。

1.2.4.2 实验组 在期中与期末考试中同常规考试一样进行笔试,同时按1.2.2.2条目编织口试试题库,在期中与期末考试中,由其他生理学教师主持口试;具体实施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每生从口试试题库中抽取3个试题(总分100分),进行口头作答,每个学生限时15min。并在学生口试完后当场每生发给“考试形式满意度调查表”1份,收集学生对考试形式满意度的资料。

1.3 效应指标

1.3.1 结业成绩 对照组结业成绩,取其期中成绩的30%与期末成绩的70%的和为结业成绩。实验组结业成绩,同样是取其期中成绩的30%与期末成绩的70%的和为结业成绩,但其期中成绩为期中笔试成绩的70%与期中口试成绩的30%的和;期末成绩为期末笔试成绩的70%与期末口试成绩的30%的和。

1.3.2 考试形式满意度 用实验组学生于两种考试形式各等级满意度上的频率分布为效应指标。

1.4 统计处理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结业成绩均数与标准差、考试形式满意度频率分布计算及组间差异比较检验[2],用Ridit分析[3]进学生对考试形式满意度行分析与评价。

2 结果

2.1 2组学生结业成绩及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结业成绩水平与变异(均数±标准差)依次为(88.33±3.59)分、(84.84±3.79)分,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结业成绩双侧比较检验结果,=6.881、=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学生对两种考试的满意度

2.2.1 满意度的频数频率分布 106名实验组学生,发放对“考试形式满意度调查表”106份,回收106份,回收率100%;其各等级满意度的频数频率分布见表1。

表 1 实验组学生对两种考试效果的评价比较

2.2.2 满意度差异的Ridit分析 以笔试组为标准组、口试为对比组,其标准组从很差到很好各等级的Ridit值依次为0.005、0.024、0.061、0.179、0.472、0.788、0.953;对比组的Ridit值的均数=0.589、方差S2R=0.0818、标准差SR=0.2859;检验统计量U=3.20、<0.01。95%置信区间=0.5346~0.6434.

3 讨论

3.1 改革考试形式的意义 考试,即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但传统的笔试,如前所述,弊端种种,甚至基本失去了上述3方面的意义。因此,许多大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都逐步加大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力度,考试的形式、方式和内容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校作为一所正在蓬勃发展的重点建设高校,也和其他高校一样,非常重视考试形式的改革,在院领导支持下,本人进行了考试形式改革的初步尝试,从其结果来看,锤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3.2 口试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口试加笔试组学生,其学习成绩较单纯笔试组学生为高。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要口试,学生加强了主动学习积极性(如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提高了分析与应变能力之故。

3.3 学生对口试形式的满意度 从实验组学生对两种考试形式满意度调查结果的频数、频率分布及其Ridit分析结果来看,学生于各满意度等级上的分布,满意度高的一侧以口试较笔试分布为多,因而,可认为学生对口试的满意度较笔试为高(U=3.20,<0.01)。此种调查结果,可能与学生在准备口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学会了分析归纳、提高了分析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有关。

3.4 口试形式考试的局限性 口试形式考试的局限性有四:①花费的教学资源相对多,由于口试需要多名教师同时进行,学生还需要有准备室,因而在教师少或场地少的情况下难以实施;②花费的考试时间相对长,一个教师1各小时只能考4个学生,完成1个班级的学生的口试至少要12.5个小时;③要增加教师的教学负荷量,在教师数量固定的情况下,要口试就一定要增加教师的负担,特别是在教师的待遇按教学课时数核定计费的情况下,口试难以实施;④考试时间上可能有冲突,特别是在考试科目较多的情况下,尤其会发生时间上的重叠冲突,而且中冲突往往难以调整(尤其是期末考试)。

总之,口试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水平提高;学生对口试的满意度也较笔试为高,值得推广。但口试存在花费的教学资源多、考试时间长、增加教师负荷等局限性。因此,在不增加教学人员和场地的情况下要进行口试,应统一安排口试课程数量、口试场所(实验室、电化教学室、教室)和口试时间(必要时需利用周末业余时间);单位应根据教师的实际超额负荷付出给予适当补偿。至于口试组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目前还在探索中。

[1] 徐爱萍.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趋向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 67-70.

[2] 方积乾,孙振球.卫生统计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91.

[3] 傅华,段广才.预防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6-208.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2.064

1672-2779(2012)-02-0090-02

2011-12-20

(本文校对:韩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