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商丘476000)

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不稳性心绞痛

汤建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商丘47600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红花注射液20ml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盐酸川芎嗪160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其他常规治疗相同。2组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72.5%,对照组则分别为77.1%和58.6%。2组对比差异有显着性。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冠心病;心绞痛;红花注射液;盐酸川芎嗪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急症,有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由于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向低龄化发展,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探讨用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并经过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56例,女24例;年龄34~78岁,平均56.5岁。合并高血压2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对照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32~77岁,平均54.5岁。合并高血压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危险分层本组心绞痛程度按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制定的标准分为Ⅳ级。治疗组Ⅰ级14例,Ⅱ级31例,Ⅲ级26例,Ⅳ级9例。对照组Ⅰ级12例,Ⅱ级28例,Ⅲ级22例,Ⅳ级8例。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红花注射液20ml及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盐酸川芎嗪160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给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每日1次。2组患者酌情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及低分子肝素等。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2组疗程均为14d。

1.4 观察项目每天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硝酸甘油用量。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检查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等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根据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司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2]。

心绞痛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未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心绞痛改善Ⅱ组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心绞痛程度改善Ⅰ级-Ⅱ级;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不到50%,或心绞痛程度无改善或Ⅰ级以内。

心电图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静息心电图下移ST段恢复>0.1mv,或ST段恢复正常;②有效:ST段恢复0.05-0.1mv或相关导联倒置T波变浅50%以上;③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用方差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 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80例,显效34例,有效4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70例,显效20例,有效3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7.1%。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2.22 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80例,显效25例,有效33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72.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58.6%。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

2.32 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比较(±s,mg/L)

2.4 不良反应治疗组皮疹3例,头痛2例,恶心腹胀2例,发热1例;对照组皮疹2例,胸闷1例。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溃出血,部分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持续痉挛缺氧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阻塞等因素有关。中医称冠心病心绞痛为“胸痹”,《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名称。“胸痹心痛短气”篇说:“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气短、寸口脉沉而迟”。胸痹病位在心,与脾肾有关。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内经》称:“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轻则气滞血瘀,血脉痹阻不通而致胸部猝然而痛,重则气血瘀阻,闭塞心脉,无气,面青……”。心脉不通、心血瘀阻是胸痹的主要病理变化,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血瘀交互为患。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常法。

红花注射液的成份源于中药红花。红花,辛温,归心肝经,通经祛瘀止痛。《本草求真》谓:“红花,辛苦而温,色红入药,为通瘀活血要剂”。临床上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收到了明显改善症状及心肌缺血的效果[3-4]。红花注射液主要成份为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苷、红花多糖。红花注射液具有显着抗血栓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氧和疼痛的耐受作用,显着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障碍;清除自由基,抑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5,6]。

川芎嗪是从川芎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单体,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嗪为其有效成份之一。川芎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组织微循环、提高组织血流灌注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前列环素I2/血栓素A2系统平衡,增加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抑制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Ca2+内流,保护冠状动脉内皮,提高机体内NO水平和降低机体内ET水平,降低凝血过程中的凝血活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川芎嗪还对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具有促进作用[7-8]。川芎嗪的药理作用使其能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本研究用红花注射液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未见显着不良反应。表明两药联用安全有效,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2]张桂彦,陆红.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31(2):112-119.

[3]马绍波.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8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25(5):60-61.

[4]张芳,赵军.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9,31(18):2416.

[5]袁淑娟,张志伟,高天红.红花注射液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1528-1529.

[6]吴逢波,徐珽,李健.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7):4-5.

[7]刘会芳.川芎嗪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7,18(9):706-708.

[8]姜宏,施广飞,朱珠.川芎嗪对心血管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5):484-487.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72

1672-2779(2012)-05-0104-02

:苏玲

20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