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清 罗江山 刘寒湘 蒋志刚



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诊断的优势探讨

蒋 清1罗江山2刘寒湘3蒋志刚4

(1 四川省安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安县 622651;2 四川省内江市云川医院MRI室,内江 641000; 3 四川省资中县人民医院CT室,资中 641200;4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医院放射科,北川 622750)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诊断的优势。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急腹症患者69例,经多平面重组(MPR)及肠系膜血管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结合手术结果,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患者经MSCT诊断且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MSCT表现:16例患者均见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可见液气平面,扭转肠袢扩张积液,肠扭转度数180~420°不等,其中顺时针扭转9例,逆时针扭转7例。根据扭转发生的位置分为乙状结肠扭转1例,空肠扭转3例,回肠扭转12例。多层螺旋CT诊断肠扭转具有精确定位病变部位、扭转程度等特点,同时可以清晰显示病变形态,有无肠壁血运障碍,是诊断肠扭转的重要方法。

肠扭转;多层螺旋CT;诊断优势

肠扭转发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临床较为常见,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4]。急腹症患者来院就诊,传统的、常规的只能进行US、X线腹部平片检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及CT技术的飞速发展,CT在急腹症的诊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MPR、MIP等先进的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肠扭转部位、形态、毗邻关系及肠管血运情况,给临床医师快速制定诊疗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16例肠扭转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确诊的肠扭转患者,均经MSCT检查并经临床手术证实。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25~79岁,平均54.6岁。主要临床表现:腹部突发剧疼、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6例,恶心、呕吐、腹胀13例。

1.2 方法 采用GE 公司Br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膈顶至耻骨联合。增强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380mA,层厚10mm,层间距10mm,螺距1.375:1,0.6s/转,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25mm。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I/ml)[5],成人80~100 ml,小儿(1.5~2.0ml/kg),注射速度3.0~4.0 ml/s,分别延迟25s、50s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扫描[1]。对感兴趣区行1.25mm薄层重建后将所收集的数据传至GE ADW 4.4型的独立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处理分析。采用三维全方位任意选择切割结合横断位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肠管大小、肠壁强化程度(血运情况)、肠系膜及血管走行以及肠道梗阻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经MSCT诊断且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MSCT表现:16例患者均见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可见液气平面,扭转肠袢扩张积液,肠扭转度数180~420°不等,其中顺时针扭转9例,逆时针扭转7例。根据扭转发生的位置分为乙状结肠扭转1例,空肠扭转3例,回肠扭转12例。360°肠扭转肠系膜血管漩涡征14例,可见肠管“漩涡征”和系膜“漩涡征”征象,见图1-C、D。肠管C形征15例,腹水征13例,肠系膜血管走形扭曲聚集8例,肠壁靶环征4例,鸟喙征2例。见图2。

图1 MSCT表现

注:A:横断位显示中下腹及右下腹可见类圆形延续的多分层块影,可见“靶征”。B:同一病例,增强扫描肠壁强化相对较低,提示肠管血循环障碍。C、D:同一病例,冠状位重建显示,右下腹扩张肠曲以阑尾系膜为中心呈“C”型排列,可见系膜、肠管“漩涡征”,直观显示右下腹肠曲套叠伴扭转。

图2 小肠扭转

中腹偏右局部肠系膜可见交叉、扭转,短箭头所示为内疝口。

3 讨论

3.1 CT影像学征象 肠扭转时,相应的肠系膜血管发生旋转,CT图像中出现漩涡状改变,常称漩涡征,表现情况包括肠管呈漩涡状、肠系膜漩涡状及以肠系膜血管为主的漩涡状征[6]。该段肠系膜内的血管在肠扭转时也必然扭转,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呈漩涡状或靶状肿块,增强后可见肠系膜血管呈漩涡状排列及肠管呈螺旋状分布(图1、2)。本研究分析16例患者中MSCT平扫均明确表现肠系膜血管扩张、扭曲征象,术中均证实为扩张、扭曲的肠系膜静脉血管,提示有绞窄性肠梗阻发生。其次,本组相当多患者MSCT平扫检查均发现有肠袢呈C形、扭转肠袢内积液积气、鸟喙征及周围肠管内见液气平面,出现比率较高[7]。其中一例出现回肠末段套叠伴扭转颇具特点(图1)。

不难看出,行MSCT并结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处理分析,可以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肠管扩张、肠壁强化程度(以此判断肠壁血运情况)以及肠道梗阻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的重要依据,所以,临床凡是急腹症患者,确诊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行MSCT双期扫描将会提供更多有用信息。而MSCT双期扫描并结合肠系膜血管重建检查是肠扭转术前确诊不可或缺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3.2 鉴别诊断 肠扭转需与以下病变进行鉴别:①粘连性肠梗阻:粘连的肠管受牵拉扭曲可出现类似“漩涡征”,但肠管未发生扭转,增强扫描可明确肠系膜血管并未形成漩涡,患者多有腹部手术和炎症病史;②肠套叠:肠扭转平扫时可表现为胰头下方分层状肿块,与肠套叠的“靶征”类似[8],有时可误诊为肠套叠,但肠套叠某个层面或多层面重建可表现套入肠管,与肠扭转时增强扫描的漩涡征不一样,本文图1示套叠伴扭转相对少见。

[1] 罗敏,胡道予.多层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17(2):164-167.

[2] 王丽娟,李忠,张起双. 16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在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5(6):697-698.

[3] Falk A, Mitty HA, Firestone M,. Mesenteric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volvulus[J]. J Vasc Interv Radiol,2011,11:869-874.

[4] 贾永.成人肠扭转的CT诊断[J].医药论坛杂志,2010,31(15):47-48.

[5] Van der Straaten F, Hoedt MT. Diagnostic image (135). A woman with acute abdomen.Volvulus of the small bowel due to strangulation[J]. Ned Tijdschr Geneeskd,2009,147:757.

[6] Iannelli A, Fabiani P, Dahman M,. Small bowel volvulus resulting from a congenital band treated iatroscopically[J]. Surg Endosc,2009,16:538.

[7] Chou CK, Wu RH, MaKC W,.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oor CT enhancement of thickened small bowel wall in patients with acute abdominal pain[J]. AJR,2010,186:491-498.

[8] Malinte DDT, Heitkamp DE, Howard TJ,. Current concepts in imaging of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 Radiol Clin North Am,2010,41:263-283.

2012-02-10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7.067

1672-2779(2012)-07-0099-02

(本文校对: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