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增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妇产科,漯河462000)

补肾健脾汤合雌二醇治疗绝经后诸证30例

张淑增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妇产科,漯河462000)

目的探讨绝经后诸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至9月30日来就诊的绝经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中西医组使用自拟方补肾健脾汤——薏苡仁20g,山药20g,枸杞子15g,大米50g,每日1付,4倍水,熬成约500mL,早晚2次分服;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片1mg,每晚1次,共3月,最后半月加服安宫黄体酮片8mg,每晚1次,共2周。西医组仅用雌孕激素,方法同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西医组较西医组症状缓解彻底,精神、体质明显改善(P<0.01);中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4%,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80%,中西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结论补肾健脾汤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绝经后诸证效果好,病人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补肾健脾汤;绝经后;雌二醇;中西医结合

绝经后女子,肾气不足,雌激素低下,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精神心理症状和水盐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等变化,约20%妇女的上述症状严重,自身无法调节,影响工作和生活[1]。我们采用补肾健脾汤加雌激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1日至9月30日来院就诊的绝经后诸证的患者,选取绝经后1年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皆有绝经后烘热汗出、情绪改变、感觉异常、舌脉改变,无雌孕激素应用禁忌证。

1.2 诊断[2]绝经后1年,出现潮热汗出或情绪改变;感觉异常、手足麻木、出汗等;舌淡红或偏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沉细;血FSH升高,E2下降。

1.3 方法中西医组所用中药:薏苡仁20g,山药20g,枸杞子15g,大米50g。每日1付,4倍水,熬成约500mL,分早晚2次服用,共3月。两组均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mg,每晚1次,共3月;最后半月加服安宫黄体酮片8mg,每晚1次,共2周。治疗3月后进行两组

疗效比较和临床症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群法,疗效指数(n)=(疗前总积分-疗后总积分)/疗前总积分× 100%,制定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n≥95%;显效:症状明显好转,70%≤疗效指数n<95%;有效:症状有所好转,30%≤疗效指数n<70%;无效:症状无好转或恶化,疗效指数n<30%。

2.2 疗效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34%,西医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80%,中西医组疗效优于西医组(P<0.01)。

2.3 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治疗后,中西医组较西医组症状缓解彻底,精神、体质明显改善(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在症状方面的比较(未改善例数)

3 讨论

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为45~55岁,绝经女性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人口普查,中国绝经人口1.7亿,平均寿命75岁,大多数妇女生命中的1/3在绝经后度过。其中有20%的妇女会有潮热汗出、感觉异常、失眠、易激动、性交痛、泌尿系感染等主要症状或抑郁、眩晕、疲乏、骨关节肌肉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等次要症状出现,给她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这是一个需要治疗的庞大人群。绝经后1年内,妇女的体重会增长2kg,腰臀比升高,提示有心血管疾病增高的危险。高血压、冠心病是50岁以上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雌激素治疗可以影响绝经后的死亡曲线,可使血管壁软化,降低40%的心血管风险。

肾为先天之本,天癸之源,主藏精气,肾虚则冲任亏损,胞宫失养,则诸证生。病之本在肾,肾阴阳失调常累及心肝脾等脏腑,致使证候复杂[4],治宜补肾滋肾,健脾和胃,调理气血。妇女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特殊生理皆易耗血伤气,易致气血失调,发生诸证,而诸证又能加重气血失调,故要调理气血。本研究中的中药枸杞子滋阴补肾,山药健脾益气,薏苡仁健脾益胃、润泽肌肤、去色斑,大米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全方共奏滋阴补肾、健脾益胃、益精强志、和五脏、通血脉、止渴、除烦之功效。

本研究中使用中医滋肾、补肾结合西医激素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使患者平安过渡到适应低雌激素水平和漫长的绝经后期[5]。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与西医的生理病理相辅相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作用互补,症状消失快速。

[1]顾美皎,戴钟英,魏丽惠.临床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85-587.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9-120.

[3]俞瑾.中西医结合要为妇女生殖健康创新页[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2(2):83-85.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75-248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021

1672-2779(2013)-10-0032-02

��韩世辉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