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捷雯 郑德三 支毅德

(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

从肝论治经行乳房胀痛

沈捷雯 郑德三 支毅德

(上海市黄浦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010)

肝藏血,主疏泄,经前或者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血海,易使肝血不足,气偏有余,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易致经行乳房胀痛。本文探讨从疏肝入手治疗经行乳房胀痛的机理和方法,对于开拓经行乳房胀痛治疗的临床思路,提高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行乳房胀痛;肝;冲任

经行乳房胀痛属经行前后诸证范畴,其指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出现经期或经行前后乳房胀痛,乳头胀痒疼痛,重者乳房胀痛不可触衣,但经净后胀痛逐渐消失。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妇女,为妇科常见病,但需排除乳腺增生症或乳房恶性病变。

历代医籍对本病论述甚少,现代医家丛春雨认为女子乳胀一症分为四个类型,概括为:一气、二湿、三瘀、四虚,肝郁气滞为本病之因,也可累及脾肾之脏,出现阴亏血虚等证[1]。因此,探讨经行乳房胀痛从疏肝入手治疗的机理和方法,对于临床有效治疗经行乳房胀痛并提高疗效有着重大的意义。

1 肝与冲任

从经络学而言,冲任两脉皆起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为血海,任主胞宫,皆隶于肝肾。若肝郁气乱,气血失畅,则冲任受累而失调。而足厥阴肝经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于会阴及足趾部相络[2];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交会于“曲骨”并有许多循行部位相同。李时珍在《奇经药考》中总结出入奇经之药物,其中入冲任二脉者,大多可归肝经,如巴戟天、川芎、当归、鹿角胶、丹参等。

古代医家对肝与冲任亦多有论述。如《内经》曰:“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人卧血归于肝”;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笔花医镜》言:“妇女之症,审无外感内伤别症,唯有养血疏肝四字”。肝主疏泄,主藏血,肝的疏泄功能和藏血功能正常,冲任通盛,气血调和,通而不痛。

2 肝与经行乳房胀痛

肝郁气滞,乳络瘀阻,不通则痛。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部分青壮年女子,囿于学习或工作上的压力,精神负担沉重,以致心情抑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加上经期或经期前后,胞宫由满溢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若情志不畅,极易导致乳房部位气血阻滞,产生胀痛。

《疡科心得集》曰:“妇人思虑忧郁,损于肝脾”。朱丹溪云:“司疏泄者,肝也”[3]。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女科病……,从左而起,女子以肝为先天也[4],秦天一在对叶氏理论进行有序梳理后,云:“今观叶先生案,奇经八脉,因属扼要,其次最重调肝,因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木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后世赞成此观点并引用此条者众多。

3 从肝论治

疏肝行气,和血止痛。《素问·五脏生成》曰:“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一文中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女子在生理性周期气血易波动,情志易忧郁,郁结伤肝,肝失条达,经行阴血下注冲任,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失疏,乳络不畅而发生经行乳房胀痛[5]。治当疏肝行气,和血止痛。肝为刚脏,为气血升降之枢。易升易降,善郁善滞。如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血调和,冲任通盛,经行乳络通畅,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4 医案

张某,女,18岁,未婚,学生。2013年1月20日初诊。主诉:经前乳房胀痛半年余。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升读高三后,学习压力剧增、心情抑郁,出现经前乳房胀痛,有时有结块,一般于行经一二日后症状消失,而于下次行经前二三日又发作,月月如此,已成规律。现患者经期将至,乳房胀痛,无结块,胸闷胁痛,胃纳欠佳,二便尚调,夜寐欠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月经史:13岁初潮,6/28-30,量中,色黯红,血块少许,无明显痛经,末次月经:2012年12月22日。

中医诊断:经行乳房胀痛。辨证:肝气郁结,治以疏肝解郁,和血止痛。

方拟:逍遥金铃子散加减:柴胡9g,当归12g,白芍12g,炒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6g,薄荷6g,郁金9g,香附9g,枳壳6g,川芎6g,川楝子9g,延胡索12g,陈皮6g。5剂。嘱其畅情志,注意休息。

二诊:2013年1月25日,药后患者经前乳房胀痛明显好转,嘱其于经前感乳房胀痛时服用,直服至行经第二天为止,服药三月后乳房胀痛消失,半年后随访诉乳房胀痛未复发。

经行乳房胀痛因情志内伤而伤及肝引起,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理疏导也很重要。宜解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少生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的心理,有利经行乳房胀痛早日痊愈。

[1]唐春荣,张雷.经行乳房胀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11(12):1060-1061.

[2]王伟凡.肝与生殖关系初探[J].河南中医药,2005,25(1):9-11.

[3]朱丹溪.朱丹溪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29.

[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

[5]罗元恺.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04

:1672-2779(2014)-07-0008-01

张文娟 本文校对:沈源琼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