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丽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结合科,烟台 264000)

2013年本人有幸拜于龙砂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门下,通过跟师学习及师兄师姐们的临床病案分享,发现凡症状发生在丑至卯时的,均可按照厥阴病论治,而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则为“乌梅丸”,老师及师兄师姐的临床运用屡获奇效,本人回到临床一线根据“厥阴病欲解时”理论使用“乌梅丸”治疗6例病例均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故而重新阅读《内经》与《伤寒论》,寻找其理论渊源。

1 从 《内经》寻找厥阴的生理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厥阴为标,风气为本。可知厥阴是以风为本气,在脏腑中与肝最为密切,经络可贯及脾胃。肝系统的生理是主春温而生阳气,厥阴的一切生理功能都来自于阳气的生发。《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初生之阳主升,阳生则阴长,而柔筋养神。既养心神,又养筋脉。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那什幺又是“两阴交尽”呢?厥阴是在太阴、少阴两阴之尽,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时,从运气角度考虑丑时正是大寒节气,阳气来复之时,这个阳气来复之时,也是太阴脏寒欲解的时候,少阳春生阳气也连于太阴丑时,就是说厥阴、少阳都与太阴脾土有密切关系。清代医家钱天来曰:“太少两阴交尽之经,为阴极阳回之处,草木得阳气而勾萌于至阴坤土之中。”所以《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素问·阴阳别论》中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肝胆生阳衰微,阳不生阴不长,故“喉咽干燥”。一阴为厥阴,厥阴从中气少阳,如果厥阴不能顺接阴阳,不能从少阳生化,阳气断绝,阴气就会上克心火,阳不生阴不长,上下失调而失常规,不知出入升降,使得脾土脏寒,故云“病在脾土”。

亥子丑寒极三时,是太阴所主,不是少阴所主,故阴尽阳生的厥阴生于太阴,不生于少阴。由此可知,厥阴的本义就是讲两阴交尽而阳气来复,这样阴阳气就顺接了,所以说厥阴机理为阴阳之枢、阴尽阳生,如果阴阳气不顺接,阳气不恢复,太阴脏寒不退,就要发生手足厥冷了,其原因就在于脾主四肢手足,所以厥热、厥冷是厥阴应有的病症。

2 厥阴的病理

由生理可以逆推病理,厥阴的一切病理都来自于阳气变化。厥阴从中气少阳相火,阳春肝木生太阳夏热心火,这是生理。伤寒传至厥阴,阳气受伤,这是病理。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所谓“逆春气”,是指春应温而不温,反为寒也,使厥阴少阳生阳之气虚衰而肝气不治。《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至此就可以知道厥阴病本证了,即:本气风火太过、厥阴标气不及,而致阴阳不相顺接、寒热错杂为病。

3 分析乌梅丸的组成功效及临床运用

乌梅丸一方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乌梅丸方药组成:1)辛热通阳药有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2)补益气血药有当归、人参;3)酸敛益阴药有乌梅、苦酒 (醋);4) 苦寒清热药有黄连、黄柏。方药组成及用量决定功效是温通、滋补、酸敛、清热。

自清代以来,乌梅丸便被视为治疗虫证的通用方,《汤头歌决》、《医方集解》均列乌梅丸为“杀虫剂”首选方,直至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仍沿用此说,将乌梅丸列为杀虫剂第一方。然自古以来乌梅丸并不限于治疗虫证,一些医家还将乌梅丸用于其他内科杂病的治疗。清代着名伤寒注家柯琴在其《古今名医方论》中,率先提出了“乌梅丸乃厥阴病之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的观点。其意义为吐蛔固然为厥阴病之一证。但乌梅丸决非单治蛔厥之吐蛔,凡是厥阴病皆可用之。《医宗金鉴》将厥阴病提纲移至乌梅丸条下,谓本方不仅是“治虫佳剂”,尚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广泛运用本方于外感、内伤诸疾,如中风、痞满、反胃、呕吐、痰饮、脱肛等近二十种病症,可见其辨证应用乌梅丸可谓广泛。

4 分析 “乌梅丸”与 “厥阴病欲解时”的关系

厥阴病本证:本气风火太过、厥阴标气不及,而致阴阳不相顺接、寒热错杂为病。厥阴病的机理不仅有阴阳错杂之势,而且有肝风内扰之机,厥阴阴阳动荡之风,其性夹杂,攻嫌太过而补嫌有余,温散则助热而上逆,清镇则助寒而下陷,唯以酸收敛肝,护体制用,虚实两顾而无攻补之过;再佐苦辛,收中有散而无寒热升降之偏,使其动荡之势于阴阳燮理之间归复于平和。

而乌梅丸的组方特点则是寒温并用,以温热通阳药为主,佐以苦寒清热药。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时,而丑时为阴气最盛、阳气来复之时,故此时发病的病人多为阳气不足者多,其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以虚寒为本,乌梅丸以温热通阳药为主、佐以苦寒清热,正对此症。

5 临床注意事项

虽然恩师及师兄师姐临床上按照时辰医学理论使用“乌梅丸”治疗“厥阴病欲解时”屡获奇效,自己应用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在临床使用时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不能只要碰到临床症状发生在丑至卯时就使用“乌梅丸”,还应该结合患者的舌脉,结合正确辨证,从而正确的使用“乌梅丸”。另一方面还应反复阅读经典,进一步理解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