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爱文

(江西省宜春学院附属医院城南门诊部,宜春 3 3 6 0 0 0)

卒中患者由于长期绝对卧床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出现便秘的可能性较高。且卒中住院患者在发生便秘后容易由于排便时过于用力而引发颅内压升高或急性心肌梗死等,增大死亡风险[1]。临床上往往需要对卒中住院患者加强便秘预防,进一步提高卒中住院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本组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68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接受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中提出的卒中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及颅脑CT或MRI检查后确诊,排除合并有胃肠道器质性疾病、意识障碍或肛门器质性疾病者。将纳入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 (61.76±4.28) 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 (62.49±5.16) 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要求。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便秘预防的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向患者解释防治便秘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日1500 mL的饮水量,同时多食用水果、蔬菜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揉及腹部按摩:1)穴位按揉:协助患者排小便后,取舒适体位,取合谷、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天枢等穴位,应用指揉法对各穴位进行按摩,每一穴位的按揉时间为1~2 min,以穴位按揉后患者主诉穴位有酸胀感为宜。2)协助患者转换体位至仰卧屈膝,以右下腹部为起点,沿横结肠、升降结肠、乙状结肠走向,以双手重叠的手法,顺时针对腹部进行按摩;按摩64圈后转换手法,双手并排由剑突向下推至耻骨联合部位,推动64次后转换按摩手法。每次按摩时间为10 min,在按摩过程中注意调节按压力度,以患者耐受并感觉舒适为宜。3)若外界温度偏低,则应做好保暖工作,并引导患者形成晨起排便的良好习惯。若患者在3 d后仍未排便则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同时统计缓泻剂使用率及便秘发生率,以48h内无排便或仅排出颗粒状便为便秘的衡量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组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 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和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其每分钟肠鸣音次数远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分析

表1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比较分析

组别 例数 首次排便时间(h) 每分钟肠鸣音次数(次/m i n)对照组 3 4 4 4.2 8±6.7 9 4.0 6±0.7 5观察组 3 4 1 9.3 4±5.1 8 2.5 4±0.4 9 t值 - 2 0.4 6 8 9.7 8 5 P值 - <0.0 5 <0.0 5

2.2两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及缓泻剂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为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4.660,P<0.05)。观察组中有2例 (5.88%) 使用缓泻剂,对照组中使用缓泻剂的患者数量为8例(23.53%),观察组的缓泻剂使用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5)。

3 讨论

3.1卒中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分析 卒中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神经功能紊乱:脑卒中患者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皮质受损,容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神经兴奋性与抑制作用无法保持平衡,患者无法正常产生排便反射[2]。2)心理因素: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滋生出焦虑、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的产生则将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素的过量分泌,抑制迷走神经活性,进而使患者的胃肠蠕动明显减弱。3)用药因素:卒中患者往往需要使用脱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将加重缺水,增大卒中住院患者发生便秘的风险。4)饮食因素: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量的下降也将导致体内积便形成量下降,加之摄入水分不足,肠胃蠕动无法正常进行,进而导致便秘。5)运动因素:卒中患者由于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的显着减少不仅会减弱胃肠蠕动,也会引起食欲减退[3],导致食物摄入量的减少,进一步加重便秘。6)机体自身因素:卒中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大便容易出现干结而引发便秘。

3.2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预防便秘的作用机制及应用效果 从中医角度来看,卒中后患者由于情志不畅、气血亏虚、体内津液枯竭,导致毒素积滞肠道,使肠道无法正常运化而形成便秘[4]。本组中选取合谷、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天枢等穴位进行按揉,其中足三里可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益气养元;三阴交为肾经、肝经及脾经的交汇处,按揉此穴位可活血健脾、益肾调肝;支沟穴通调腑气,合谷穴属大肠经,刺激该穴位可调理肠胃、补中益气;天枢可促进肠腑疏通。多穴合用可生气化血、调理脾胃、补中理气。大量文献证实,穴位按摩有利于腹肌及肠道状态的良性恢复,可有效调整胃肠道的蠕动状态,促进肠道的津液分泌,提高卒中卧床患者对排便反射的敏感性,从而有效排便[5-6]。腹部按摩直接用手掌作用于胃肠道部位,通过按压刺激,可有效促进胃肠道管腔形态向正常蠕动状态转变,推动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为胃肠道内容物的消化吸收提供充足动力,为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排出创造有利前提条件。此外,使用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也增进了护患接触,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

焦丽敏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卒中住院治疗患者在接受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干预后,其首次排便时间为(1.06±0.43)d,较对照组有显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水平,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后,其首次排便时间为(19.34±5.18)h,短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及缓泻剂使用率分别为8.82%和5.88%,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具有一致性。提示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可显着改善卒中卧床患者的排便情况,降低便秘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卒中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时,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状况,降低便秘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1]闫静雯,张洪凤.穴位按摩在便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 0 1 4,4(8):3 6 1-3 6 2.

[2]刘彦芬.穴位按揉联合腹部按摩护理对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J].河北中医,2 0 1 4,1 2(1 1):1 8 8 9-1 8 9 0.

[3]刘霄,吴引娟.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 0 1 1,3(1 1):6 8-7 0.

[4]代丽,庄凤娟,陈艳.腹部按摩对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效果评价[J].价值工程,2 0 1 1,3 1(2 5):2 3 9.

[5]周佳.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护理干预[J].中国疗养医学,2 0 1 2,8(1 3):7 0 8-7 1 0.

[6]徐敏.脑卒中卧床患者便秘护理及治疗探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 0 1 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 0 1 3:3.

[7]焦丽敏,翟丽芳.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 0 1 3,1 3(1 2):1 4 6 8-1 4 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