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盼 陈 辉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老年康复科含心肺康复,福建 福州 350003;2 福建省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超过300 万[1]。据报道[2-3],中风后幸存者中约75%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往往出现偏瘫侧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其中一侧肢体力弱最为典型,直接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负担[4]。中医定向药透疗法是根据人体经络学原理,采用“多功能综合治疗”的方法,采取针疗及按摩、远红外热疗、靶向药离子导入、中频脉冲治疗技术、负压电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使人体经络内外气血畅通、阴阳协调、表里合一,濡养全身,进而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恢复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定向药透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3 月—2018 年10 月入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 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1.09 岁。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0.97 岁。2 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经CT 和或MRI 检查确诊为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2)首次单侧发病,右利手,生命体征稳定者,病程在6 个内,首次接受康复治疗者;(3)患者若同时伴有其他疾病,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者;(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血管病且遗留功能障碍者;(2)有严重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或有精神病史者;(3)过敏体质患者;(4)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瘢痕,或为热疗禁忌证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医定向药透疗法的干预,共干预4 周。

1.4.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健康教育。常规使用改善脑血循环、保护脑神经的药物: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脑苷肌肽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等;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 版《中医护理方案(中风恢复期)》实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5]。

1.4.2 观察组 基于对照组的干预方法,观察组进行穴位磁疗。(1)常规治疗:同对照组。(2)中医定向药透疗法。使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WND-ZZ-2TD)对患者功能障碍肢体进行治疗:将治疗仪专用一次性理疗用电极片(桂林市威诺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包装规格:2片/装,产品批号:201809051)固定于治疗仪电热磁疗垫,对准患肢压痛点、穴位点,轻轻放置并用绑带固定,设定时间为20 min,热度为2,强度根据病人的痛阈值,设置为16~26,按启动键即可,1 次/d;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烧伤及过敏情况。

1.5 观察指标(1)徒手肌力检查法(MMT)[6]评价治疗前后的肌力情况,分0~5 级(具体分为11 级);(2)采用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握力计(Model:EH101),测量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握力,受试者取坐位,双足自然置于地面,屈膝屈髋90°,肩内收中立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屈腕0~30°,并保持0~15°尺偏,握力计表盘朝外,使出最大力,用力时手臂和身体不可弯曲和晃动、接触身体,测试2 次,取其最大值[7]。研究前后进行测定,由研究者记录其测定结果;(3)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8]。以上均采用评价者盲法,由不知道分组情况的本科室专科护士进行效果评价。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х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2 组患者MMT 等级、握力测评、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MMT 等级、握力测评、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T 等级、握力测评、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MMT 等级、握力测评、MBI 评分比较(±s)

表1 2 组治疗前后MMT 等级、握力测评、MBI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9]。中医学认为,中风肢体瘫痪主要是由于内外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常,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筋肉肢体失濡而痿废不用[10]。现代康复理论认为[11]中风偏瘫是高级中枢丧失了其对随意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低位中枢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康复治疗原则是促进偏瘫早期软弱无力肌群的收缩,抑制偏瘫后期出现的肌痉挛,即强化上肢的伸肌、下肢屈肌的运动,协调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换。提高肌力是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的重要目标。物理因子作为体外的一种治疗手段,在促进脑组织修复、提高神经元的可塑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药透作为一种常用的物理因子已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研究表明[12],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患肢张力、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使肢体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从而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T 等级、握力测评、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肌力和握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够发挥中医医疗特色,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专用药片电极片于皮肤表面压痛点、穴位点,药物分子可通过定向作用更加深入、有效地到达靶组织,有利于降低患肢组织内张力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等作用,进而减轻无菌性炎性反应。研究表明[1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疼痛症状。此外,中频电产生的温热作用还可增加局部组织通透性,使作用于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加,继而更好地发挥温热效应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效;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所采用的固定频率定向能量波对人体正常组织影响小,一般不会产生电刺激反应。人体穴位部位的感官比较密集,并且腧穴比较微薄,粗纤维较多、神经末梢比较丰富等,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助于将药物效果直接作用于人体内[14]。药透本身具有抗炎和促进修复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加速血管内外胶体渗透压梯度的恢复,降低致炎物质引起的液体和蛋白质的渗出,使蛋白质从组织间隙中加速转移,使脑水肿液渗出减少,有利于受损脑组织周围水肿的消退和受损组织的修复,有利于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恢复[15]。本研究是药透作用效应、经络穴位效应二者有机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不仅操作简便、经济适用,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肌力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