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敏 曹丽静

(1.唐山市工人医院中医科,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临床中药学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200)

刘保和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河北省名中医,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河北省“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指导老师。提出“人体气运动的基本模式是‘枢轴-轮周-辐网’协调运转的圆运动(后天)”及“人体先后天气运动模式如同陀螺运转”的理论。主张用方剂要“抓主症”。重视脉诊与腹诊。在癌症的治疗方面,不使用一般所说的“抗癌”中药,而是在《金匮要略》“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理论指导下,采取斡旋气机、升降阴阳的方法,对各类中晚期癌症单纯采用中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刘师阐明癌症的发病与“奇恒之腑”和“奇经八脉”有关,属于先天疾病;“奇邪”是先天致病因素,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奇病”是先天性疾病,其中即包括癌症[1],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深入研究癌症的治疗,取得了显着疗效。现将刘师治疗癌症经验介绍如下:

1 食管癌

刘某,男,57 岁,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人。2017 年11 月23 日初诊。主诉吞咽困难4 个月。患者4 个月前,出现吃馒头、米饭时天突穴处发噎,吃面条稍噎,吃流食不噎。于11 月10 日在河北省医大四院确诊为食管上段鳞癌。河北省医大四院及北京肿瘤医院均表明不能手术,可放化疗,患者拒绝,转而求治中医。现并见口渴欲饮,饿时心悸、汗出,夏天怕热、出汗多、胸闷;小便色黄浑浊;交替性鼻塞20 年,吃辣后,流黏稠鼻涕;右大腿外侧麻木3~4 年,晨起腰阳关处难受已3~4 年,活动后减轻;脚热,睡觉时需伸被外已30 年;从事重体力劳动10 年,有时忍饥干活;嗜酒30 年,每天饮酒5两;嗜辣30 年。舌质淡红、多齿痕、满布白腻苔。右关脉浮弦无力,左寸脉沉而无力,左关脉弦而有力,左尺脉沉细有力。腹诊:脐右压痛明显。根据患者病史、腹诊、舌苔、脉象抓主症,予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合奔豚汤加减,方药为:青皮6 g,陈皮6 g,黄柏6 g,升麻6 g,葛根10 g,泽泻6 g,神曲6 g,五味子6 g,麦冬10 g,党参10 g,黄芪20 g,苍术6 g,白术6 g,当归6 g,炙甘草4 g,清半夏6 g,生姜2 片,黄芩6 g,桑白皮10 g,苍耳子6 g,辛夷6 g。2 剂,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2017 年11 月26 日患者家属电话告知,服药后“挺好”,吃面条发噎减轻7成,可进食少量馒头,面容红润。嘱其按上方再服7 剂。

12 月2 日二诊:服上方后,吃东西噎在天突穴处减轻3、4 成,今晨吃馒头,不蘸水也未噎。小便已不黄,交替性鼻塞减轻3~4 成,觉左侧鼻孔通了,自述以前鼻孔就没通过。腰阳关不适减轻3 成,右大腿外侧已不麻,足热依然,脐右压痛减轻一半。两关脉浮弦,寸脉沉而无力,两尺脉沉紧。苔白腻已变薄,舌边多齿痕。处方:11月23 日方加牛蒡子6 g,浙贝母6 g,射干6 g。7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12 月4 日患者电话告知,吃饭噎感已消失,吃馒头、米饭均已不噎,鼻塞感消失,腰阳关不适好转,足热减轻。嘱其原方继服21剂。后随访1 年,知患者进食已无不适。

按语:患者为食管癌晚期。刘师认为《素问·阴阳别论》 之 “三阳结谓之膈”,“三阳” 为太阳,心为阳中之太阳,故食管癌的发病与心的关系密切。一诊因其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有过劳病史,尤其在夏天时劳力过度,大汗淋漓,暑热伤心,又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而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恰恰治疗心之脾胃虚。刘师在临证中应用清暑益气汤的主症即为在夏天时患者有劳力太过,大汗淋漓的表现,此证在农民及体力劳动者中多见。又根据腹诊,加奔豚汤宣降肺气以降胃气,因鼻塞加辛夷、苍耳子宣通鼻窍,疗效显着。二诊加刘师自拟方利咽灵(射干、牛蒡子、浙贝母)以解决咽喉不利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 胃癌

赵某,男,70 岁,山西省长治市人。2018 年7 月9日初诊。2018 年6 月6 日在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查腹部CT 示:贲门、胃体部占位,提示胃癌;肝脏左叶内低密度结节灶,提示血管瘤;腹腔、腹膜后多发稍增大淋巴结。病理示:低分化腺癌。患者未手术,未放化疗。现症状:剑突下疼痛,夜间痛甚,影响睡眠,胸前区憋闷,饭后觉剑突下气向上顶,上腹胀痛,纳少,不知饥,不渴,周身乏力。舌质红、少苔。脉诊:左脉浮弦,上鱼际,聚关脉,尺脉无力,右关脉浮而无力,沉取右尺脉稍紧有力。腹诊:脐上、脐中压痛,石门穴压痛明显,中脘穴中等压痛。予下瘀血汤、麦门冬汤合王旭高抑肝法加减。处方:桃仁6 g,虫6 g,生大黄6 g(后下),麦冬10 g,清半夏10 g,党参15 g,吴茱萸2 g,桑白皮10 g,紫苏梗10 g,赭石10 g(先煎),禹余粮10 g(先煎),紫菀10 g,枇杷叶6 g,桔梗6 g,炙甘草4 g。7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7 月16 日二诊:觉食物有滋味,食量较前增加3成,上腹部疼痛缓解3 成,饭后胃脘部有下坠感。服第3 剂药后在夜间睡眠时出现两胁、背部疼痛,第6 剂后全部消失。站久则觉背痛。周身无汗出已半年,服药后已有汗出,阴天觉冷。腹诊:仅中脘压痛。处方:7 月9 日方加三棱3 g,莪术3 g,炒蒲黄3 g(包),五灵脂3 g。7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7 月23 日三诊:食量又增1 成,上腹部已无明显憋痛。饭后胃脘部下坠感减5 成。现站久背已不疼。本周大便每日2 次,水样便,能排净,便后觉胃脘部空痛。近2~3 d 偶有反酸水。觉剑突下气往上顶。处方:7 月16 日方加黄芪20 g,当归6 g。14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8 月6 日四诊:食量较初诊时增5 成,膻中至剑突下有停滞感(快吃完饭时出现,休息后消失),便后觉胃脘部空痛减5 成,已不反酸,剑突下气往上顶减3 成(食物稍硬可出现此症,如馒头、饼)。胸背怕冷,吃凉的会立即感到剑下堵。处方:7 月23 日方加厚朴6 g,川芎6 g,细辛6 g,炮附片3 g(先煎),川椒3 g,干姜2 g,旋覆花6 g(包)。14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8 月27 日五诊:服上方后,吃硬点的面食剑突下有堵塞感,吃稀饭则无不适,气温下降则觉胸背发凉,膻中至剑下停滞感已除。服上方第3、4 剂后气向上顶症状消失,已无胸闷。怕冷,喜热饮食,饿时心慌难受,稍吃些可减轻。处方:8 月6 日方炮附片、川椒、干姜、吴茱萸均加至5 g,黄芪加至40 g。14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9 月16 日六诊:患者吃硬点的面食剑突下有堵塞感消失,后背部发凉消失,胃脘部空痛消失,饮食正常。嘱其继服8 月27 日方30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后随访1 年,知患者诸症消失,病情平稳。

按语:晚期胃癌患者,刘师首诊根据主症,因石门穴压痛,故采用下瘀血汤[2]荡奇邪,因胃气上逆,胃阴亏虚,故加麦门冬汤以止逆下气、清养胃阴。刘师认为,癌症为先天性疾病,是奇邪为病,与奇恒之腑密切相关。《素问.·玉版论要》云:“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故用紫菀、枇杷叶等宣降肺气之药使肺胃之逆气从右而降;应用王旭高抑肝法,采用吴茱萸、桑白皮、苏梗以肃肺平肝,从右降肺气而降胃气;应用石类药代赭石、禹余粮以封堵奇邪,阻止冲气上逆。二诊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加三棱、莪术、失笑散以治疗剑下疼痛,三诊加当归补血汤以补虚塞空,四诊、五诊因患者吃凉即感觉剑下堵,加附片、干姜、细辛等温散寒邪。此患者原来无汗,经治疗后有汗,剑下堵也消除,即《灵枢·决气》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及《伤寒论》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之意,说明汗出是三焦通畅,病症好转的表现。汗法不仅可以开皮肤之腠理,亦可以开五脏六腑之腠理,通利三焦,促进真气流通,推荡邪气出于脏腑、经络、肌肤[3]。

3 肺癌

刘某,女性,72 岁,江苏省无锡市人。2019 年3 月16 日初诊。2018 年10 月8 日在上海市仁济医院诊断为:中央型(右侧)肺癌。病理诊断为:腺癌。行右肺全切手术。术后未做其他治疗。现患者不知饥,无食欲5 个月,一日吃2 两饭,吃油腻则吐,活动则气短1 月,咳嗽1月,每日咳嗽数次,无痰,因痒而咳,头晕2 周,劳累后及平卧时头晕。小便可,大便3 d 一次,不成形,有便不净感,睡眠可。舌质淡红、苔白腻而浊,脉右寸浮滑,右关脉沉紧,右尺沉紧,左尺沉软无力。腹诊:中脘、气海穴压痛。予麦味地黄丸、半夏泻心汤合下瘀血汤加减,方药:麦冬10 g,五味子6 g,熟地黄10 g,山萸肉10 g,生山药10 g,茯苓6 g,泽泻6 g,牡丹皮6 g,清半夏6 g,干姜3 g,黄芩6 g,黄连3 g,党参10 g,大枣4 枚,桃仁3 g,虫3 g,生大黄3 g(后下),紫菀6 g,杏仁6 g,苏子6 g。14 剂,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2019 年3 月30 日二诊:现劳累及平卧时头晕加重的症状减轻2 成,知饥,有食欲,一天能吃4 两米饭,仍不想吃油腻,大便每日1 次,无便不净感,动则气短减轻4 成,精神好转。处方:3 月16 日原方继服。28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4 月27 日三诊:现头晕好转,能平卧睡眠,饭量同前,吃肉则恶心的症状减轻5 成,活动后气短减轻6 成,咳嗽二月余,睡眠欠佳,醒后难入睡。处方:3 月16 日方加炒酸枣仁10 g,远志6 g,柏子仁10 g,茯神6 g,生龙骨、生牡蛎各10 g(先煎),茵陈10 g,生麦芽20 g。28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

5 月30 日四诊:吃肉则恶心的症状好转,活动后即气短好转,咳嗽、睡眠好转,醒后能入睡。处方:4 月27日原方继服。28 剂,日1 剂,水煎至300 mL,分早晚温服。后随访1 年,患者不适症状消失,病情平稳。

按语:肺癌术后患者,刘师首诊根据主症,结合腹诊及脉诊,因气海穴压痛,采用麦味地黄丸以补肾纳气,因中脘穴压痛,故采用半夏泻心汤以和胃降逆,散结除痞,又用下瘀血汤以荡涤奇邪,并加紫菀,苏子,杏仁以宣降肺气。二诊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继用原方以巩固疗效。三诊针对患者当前主症,在原方基础上,加炒酸枣仁,远志,茯神等以养心安神,茵陈,生麦芽清宣湿热,消食和中,能生发少阳初生之气,助脾胃运化之能。所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