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来玉芹 黄 菊

(1.江西省上饶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江西 上饶 334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广西 柳州 545001)

笔者进修学习期间,有幸跟诊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来玉芹副主任医师,来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妇科工作1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内外合治”调治妇人病,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现将其“内外合治”附件囊肿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附件囊肿

附件囊肿是指发生于输卵管、卵巢等子宫附件部位的囊肿,以卵巢囊肿较为多见,属于妇科常见疾病[1]。超声检查对附件囊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提示为附件区见无回声区,边界清,直径大于5 cm,无腹水[2]。西医研究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附件囊肿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治疗上以消炎或手术为主。对于有症状、直径超过4~5 cm、增大或持续6个月以上的囊肿,更可能为浆液性或黏液性腺瘤,应选择手术治疗[3]。

中医无“附件囊肿”的病名,依其症状,可归为“癥瘕”范畴。中医认为,“癥瘕”的形成主要责之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或情志因素、房室所伤、饮食失宜,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湿热及痰浊等有形之邪作于机体而积久成块。《中藏经》曰:“积聚癥瘕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论述了癥瘕的成因多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夫妇人疝瘕之病者,由饮食不节,寒温不调,气血劳伤,脏腑虚弱,受于风冷,冷人腹内,与血相结所生”。来玉芹副主任医师在理论上启古纳今,认为附件囊肿多为正气内虚、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湿热瘀结阻滞胞宫、胞脉、胞络是形成癥块的主要病因,临床运用中药内调结合中医外治法,具有协同作用,既能局部治疗,又能全身调节,治疗附件囊肿疗效满意。

2 验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32岁。初诊时间:2021年3月19日。主诉:未避孕未孕2年,发现“附件囊肿”1月余,拟体外受精(IVF)。病史:G2P1+1(2次IVF,2017年顺产1女,2020年10月孕1月余,胎停行清宫术);15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稀发,7~8 d/2~3个月,量中,色暗红,经前经期无不适症状。末次月经(LMP):3月10日,量中,无痛经。刻下:月经周期第10天,无腰腹痛,纳眠均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细。既往体健。就诊当日阴道彩超:子宫前位,大小44 mm×50 mm×40 mm,内膜5.5 mm,右卵巢内见大小约61 mm×48 mm囊性包块,边界清,内透声好,左附件见大小约17 mm×12 mm囊性包块,边界清,内透声好。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囊性包块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回声。提示:右侧卵巢囊性包块;左侧附件区囊性包块。红外热成像检查:气郁、痰湿,胃32.17℃,子宫33.04℃;3月9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西医诊断:(1)不孕症;(2)附件囊肿;(3)月经不调。中医诊断:(1)断绪(脾肾两虚,湿热蕴结证);(2)癥瘕;(3)月经后期。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处理:(1)自拟盆腔炎汤[牡丹皮10 g,赤芍15 g,甘草5 g,鸡血藤15 g,柴胡10 g,茯苓15 g,败酱草15 g,枳壳10 g,生牡蛎30 g(先煎),皂角刺15 g,鸡内金15 g,红藤30 g,路路通15 g,夏枯草15 g,黄柏10 g],7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1 h各服150 mL;(2)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集团(伊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2143],塞肛门,日1次,每次1粒;(3)穴位埋线1次;(4)中药封包治疗(盆腔炎1号方)7次,日2次,每次加热后热敷患处40~60 min。

3月25日二诊:月经周期第16天,无不适,舌红苔黄腻,脉细,诊断及治疗同前。

4月1日三诊:复查阴道彩超:子宫大小、形态正常,内膜7.9 mm,右卵巢内见一约25 mm×14 mm囊性包块,边界清,内透声好,左附件见一16 mm×11 mm囊性包块,边界清,内透声好。CDFI:囊性包块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回声。刻下:月经周期第23天,无特殊不适,一般情况可,舌红苔薄黄,脉细。治疗同前。

4月8日四诊:月经周期第30天,自诉小腹隐痛,余无不适,一般情况可,舌红苔薄黄,脉细。患者月经较规律,考虑月经将至,根据中药周期疗法,经期宜温经活血通络,少用寒凉。处理:(1)中药温经汤加减(当归15 g,川芎10 g,炙甘草6 g,益母草30 g,香附10 g,牛膝10 g,山楂15 g,泽兰12 g,党参12 g,赤芍15 g,桂枝6 g,艾叶10 g),5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1 h各服150 mL;(2)耳针1次;(3)穴位贴敷(暖宫贴)5次。

4月13日五诊:LMP:4月12日,月经周期第2天,量中,色红,少血块,无腰腹痛,纳眠均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患者要求今日复查阴道彩超,结果提示囊肿消失,临床治愈。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忌生冷,少食辛辣油腻腥膻之品。继续予自拟盆腔炎方加减和中医外治治疗1个月以巩固疗效。

5月17日六诊: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LMP:5月12日,2 d净,月经周期第6天,无腰腹痛,纳眠均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细。处理:(1)中药四五六方加减(山药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8 g,续断15 g,赤芍10 g,杜仲15 g,鸡血藤15 g,丹参15 g,当归10 g,茯苓15 g,女贞子15 g,黄芪15 g,党参15 g,山萸肉15 g),7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1 h各服150 mL;(2)温针6 d,每天1次;(3)脐灸1次。

5月24日七诊:月经周期第13天,无不适,一般情况可,舌红苔黄腻,脉细。治疗同前。

6月22日八诊:患者于6月8日移植2颗冻胚,今日查血:HCG 2747.59 mIU/mL,阴道彩超:子宫前位,大小59 mm×51 mm×46 mm,宫内见一个4 mm×3 mm×2 mm小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左卵巢大小41 mm×24 mm,右卵巢大小28 mm×15 mm,左卵巢探及大小约23 mm×18 mm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内透声好,左附件区探及大小约14 mm×10 mm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内透声好,右附件区未见异常。刻下:小腹抽痛,偶腰酸,无肛门坠胀,无阴道出血,无乳房胀痛,轻微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纳眠均可,大便可,夜尿2次,舌红苔黄,脉细。诊断:胎动不安(脾肾不足证)。治疗:(1)中药寿胎丸加减(菟丝子15 g,女贞子10 g,茯苓10 g,续断15 g,桑寄生15 g,白芍12 g,白术12 g,黄芩10 g,枸杞子15 g,山萸肉15 g,杜仲15 g,丹参10 g),7剂,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早晚饭后1 h各服150 mL;(2)保胎贴7 d。

7月4日九诊:无腹痛、腰酸、阴道出血,一般情况佳。6月29日妊娠血激素三项:E2:547.70 pg/mL、P:18.70 ng/mL、HCG:42 448.86 mIU/mL。7月4日阴道彩超:子宫前位,大小70 mm×62 mm×54 mm,宫内见两个妊娠囊回声,其一大小27 mm×15 mm×13 mm,可见卵黄囊及胚芽回声,卵黄囊内径2.2 mm,胚芽长3.6 mm,见心管搏动,相当于孕6周1天。另一个大小23 mm×15 mm×12mm,可见卵黄囊及胚芽回声,卵黄囊内径2.4 mm,胚芽长3.0 mm,见心管搏动,相当于孕5周3天。左卵巢大小29 mm×27 mm,右卵巢大小29 mm×19 mm,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诊断:6+周孕-宫内双活胎,嘱患者定期产检。

3 讨论

附件囊肿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病程长。来玉芹副主任医师认为正气内虚、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湿热瘀结阻滞胞宫、胞脉、胞络是形成附件囊肿的主要病因,当内调外治,内调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治法,选方以自拟盆腔炎方加减,方中牡丹皮、赤芍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红藤活血散瘀、清热解毒,《本草图经》记载红藤“攻血,治血块”。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络,路路通、皂角刺通经活络,医治“久病入络”,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鸡内金化坚消石,败酱草、黄柏清热解毒,茯苓渗湿健脾,枳壳、柴胡理气,甘草调和诸药。因癥瘕为“久病入络”,单用草木金石之品恐化瘀之力难以透达细小血络,故常选包含有昆虫和动物类的中药,咸味能软坚,虫药辛窜入络,能增强化瘀消癥之力[4]。全方配伍严谨,逐瘀不伤正,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之效。

《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指出外治法也重要,值得临床重视。中医外治法形式多样,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上述病例灵活运用中医外治法,以穴位埋线、中药封包治疗为主。穴位埋线是指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防治疾病的方法[5]。中药封包治疗又称烫熨,即热敷法,是将药物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的穴位来回慢慢滚熨及热敷,使药力和热力同时自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的协同作用,通透皮肤,直接作用于腹部,达到温经活络、载药入络的效果[6]。内外合治可达到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消癥散结之功效,改善附件区组织代谢,促进包块吸收和消退。

来玉芹副主任医师临床上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首先根据四诊资料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纵观诊疗过程,来玉芹副主任医师先辨病,次辨证,再议法,后议药,诊疗思路清晰,辨证准确,方药对证,内外合治,疗效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