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宝生

(南昌三三四医院药剂科,江西 南昌 330027)

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中药注射剂被研发出来,并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疏经通络、活血行气、调理脏腑等功能,疗效肯定[3]。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广泛,其疗效已得到肯定,而关于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还不多,因此有必要就常用的几种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ADR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本文以南昌三三四医院收治的4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例,探索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发生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昌三三四医院神经内科2020 年1月—2021 年12 月收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2 例,女168 例;年龄43~77 岁,平均(60.2±5.5)岁。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使用注射用灯盏花素102 例、使用注射用血塞通118 例、使用丹红注射液93例、使用丹参注射液87例。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接受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2)符合中医学中关于痰瘀阻络型中风的辨证标准。(3)有完整的临床资料。(4)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无关的患者。(2)伴有脑重度水肿的患者。(3)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4)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5)参与其他药物研究的患者。(6)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收集整理400 例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及用药后发生的ADR 事件,回溯ADR 报告对应的处方或医嘱。收集整理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使用药品、ADR临床表现、ADR分级等资料。

1.4 观察指标(1)ADR 发生状况:记录400 例患者的ADR 发生率以及ADR 分级和临床表现,其中ADR 分级标准参照WHO制定的药品ADR分级标准:1级:致命性或是威胁生命,需要立即撤药并抢救的情况,或是ADR 持续1 个月以上;2 级:患者反应症状明显,有各器官病理生理性异常,被迫撤药并进行特殊处理,对患者的康复已产生直接影响或是ADR 持续7 d 以上;3 级:患者难以忍受反应,被迫停药或是减药,经一般处理后好转,对患者的康复无直接影响;4 级:患者能忍受反应,无需停药、减药,经一般处理或是无需处理即很快恢复,对患者的康复无直接影响。(2)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 发生率。(3)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400 例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使用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分为超剂量使用、超疗程使用、超适应证使用。(4)各类不合理用药的ADR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情况400例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后,经监测共82例患者发生ADR,发生率为20.50%。

2.2 ADR分级及临床表现82 例ADR 报告显示:其中仅有4例患者(4.88%)为2级ADR,其余78例(95.12%)患者均为3~4 级ADR。ADR 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皮疹、恶心呕吐、局部水肿等。见表1。

表1 ADR分级及临床表现

2.3 4 种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比较本研究4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种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种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比较

2.4 4 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4 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均较高,其中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其次是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低(P<0.05)。而在不合理用药类型中,4 种中药注射剂均以超适应证使用占比最高。见表3。

表3 4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 [例(%)]

2.5 不合理用药的ADR发生率比较在4 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中,以超适应证使用引起的ADR 发生率最高,为50.00%(39/78),明显高于超剂量使用的ADR 发生率17.14%(6/35)和超疗程使用的ADR 发生率10.34%(3/2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18,P=0<0.05)。而在同类不合理用药中,4种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 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合理用药的ADR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概述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药与现代药剂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新剂型,具有用药简单、见效快等优点,常被用于救治极重症、无法口服的患者,目前已在多科系统疾病中得到应用,凸显了独特的优势。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中药注射剂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使用最多,能快速改善脑部缺血病灶的血供,缩小梗死面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修复[4,5]。并且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还具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能改善血液流变学,进一步改善脑部血液灌注,提高治疗效果。

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和合理用药问题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和不溶性微粒,化学性质并不十分稳定,加上部分药品还存在配伍禁忌,不同品种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可能相互作用[6,7]。另外,许多西医医生无法用中医辨证思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中药注射剂处方或医嘱,从而导致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较多,且不合理用药也较多的现状。

3.2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本次研究中4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选取南昌三三四医院常用的4种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血塞通,结果显示:ADR 发生率为20.50%(82/400),其中95.12%(78/82)为轻微ADR,经一般处理或是无需处理很快缓解。ADR 虽多,但是较为轻微,提示我们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还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发现ADR并早期干预处理,避免加重。4种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注射用灯盏花素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最高。4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均以超适应证使用最多,且4 种中药注射剂中由不合理用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适应证使用引起的ADR 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种不合理用药引起的ADR 发生率(P<0.05),由此可以推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ADR 主要是由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而超适应证使用是临床用药中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治疗时,影响治疗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种:(1)西医未能辨证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分型,随意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中医要求结合患者的辨证分型,再根据中药注射剂的成分,按照中医理论温凉寒热、补泻宜通等,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但是许多神经内科的医生对中医学知识认识不足,未能个体化地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未能从药物的成分角度考虑是否适宜使用[8]。(2)多种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临床上常出现多种中药注射剂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情况,其中以活血化瘀类药物的联用为主,而成分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在功效上也不完全相同,在联合用药时可能出现相互反应或是导致某一成分使用量过大等问题,从而导致ADR 的发生。(3)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而选用的中药注射剂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可能会产生不良作用,甚至出现配伍禁忌的问题。另外,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可能会与抗血小板药物产生协同作用,药理作用叠加导致药效升高,增加出血的风险。

3.3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为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的ADR,保证用药的安全性,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测:(1)规范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并加强基础研究,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同时加强工艺验证,提高药品质量的稳定性。(2)规范临床用药。加强对神经内科西医医生的培训再教育,提高医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水平,掌握常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能结合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合理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案,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ADR 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路径研究,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3)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ADR 监测。有针对性地对临床上各类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后的ADR 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结合监测结果适当修改药品说明书,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早预知ADR,并对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预判,加强预先干预管理,减少ADR的发生。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肯定,但是ADR 也较多,而不合理用药是引起ADR 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保证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