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梅,王锡勇

(1.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0;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针刺九宫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赵 梅1,王锡勇2

(1.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200;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九宫穴;中药热敷;中药内服

腰椎间盘突出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综合征。典型症状是腰痛,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严重者可伴下肢感觉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临床上以L4/L5,L5/S1椎间盘容易发生病变。

脊柱九宫穴,是云南省名中医管遵惠老师经验穴组之一,取穴独特,针法特殊。九宫穴主要以治疗脊柱病为主。取穴沿脊柱自上而下仔细压诊,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参阅腰椎X线或CT片,确定痛变椎体,以压痛点最明显的病变椎体棘突间定为中宫,沿督脉在中宫上下棘突间各定1穴,分别定为乾宫、坤宫。取穴定为接伏羲八卦九宫方位图。针刺根据中宫定位,患者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进针顺序为:先中宫,次乾宫、坤宫,直接或向上斜刺0.8~1.2寸,然后接巽、兑、坎、离、艮、震六宫穴依次进针,针尖斜向椎体,进针1.5~2寸。获得针感后,按“洛书九宫数”施行。笔者在2008年~2011年采用针刺脊柱九宫穴为主配合中药热敷,内服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100例,取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78岁,平均年龄为4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5 a。腰痛45例,腰痛伴下肢麻木者55例。全部病例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及CT扫描明确诊断。CT示:L3~4突出8例,L4~5突出25例,L5~S1突出30例,L4~5合并L5~S1突出37例。

1.2 诊断标准 10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及筋伤学》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取穴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的原则,以X线所示病变的椎体棘突下为中宫,采用管氏脊柱九宫穴的方法,另加患侧的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飞扬,以及压痛点等穴位。手法采用平补平泻,待患者得气后用G-91A电针仪,采用主穴配对,选连续波,每次20~30 min,5 d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中药热敷 中药由鸡血藤、两面针、千斤拨、海桐皮、过江龙、透骨草、艾叶、防风等30余种中药组方,精制而成,用醋和开水调和成糊状后,敷于腰部,经TDP照热后,再用电脑中频治疗仪,选用离子导入进行治疗,每次20 min。疗程同上。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疗标准。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57例,好转3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时间最短10 d,最长的4个疗程。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中医属于“骨痹”的范畴,临床表现为腰部活动不利,及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阴邪偏盛,则导致有形的病理变化。腰椎间盘突出其发病机理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及风寒湿邪侵袭或跌仆劳损而致气血瘀滞,经络受阻,导致腰腿疼痛。

针灸具有“调整、消炎、镇痛、免疫、修复”五大作用。脊柱九宫穴与督脉穴和华佗夹脊穴位置相似,但是进针角度、针刺手法及治疗效应则迥然不同。脊柱九宫穴直接作用于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从而增强了韧带的修复功能,起到保护脊柱过度前屈和使脊柱复位的作用。九宫穴可刺激脊神经根后支,调整其神经功能,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患处加中药热敷能温经通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痉挛和韧带的紧张。同时又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使不同类型的中药包中的有效成分经过皮肤、汗腺导管的开口处,进入病变部位。

脊柱九宫穴加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调畅气机,活血化瘀,温阳补肾,散寒除湿,缓急止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同时增加了韧带的修复功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非手术疗法。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R681.5

B

1007-2349(2012)05-0084-01

201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