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靖 ,姚克敏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 昆明 650000)

姚克敏导师应用逍遥散治疗月经不调经验初探*

钱 靖 ,姚克敏△

(云南昆明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 昆明 650000)

月经不调;逍遥散;妇科;名医经验;姚克敏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逍遥”,说文与逍遥通,庄子《逍遥游》云:“如阳动冰消,虽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摇,虽动不伤其内。譬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正气也”。方中以柴胡为主药,疏肝理气,当归,芍药柔肝养血,寓四物之意;茯苓、白术和胃健脾,有“四君”之功,全方行而不破,补而不壅;行中有补,补中有清,而使木气条达,木疏土运,气血顺畅,冲任调和。

吾师克敏潜心妇科,提出妇科疾病的治疗应“以血为本,以气为动”,首重肝脾冲任,善用逍遥散治疗妇科诸证颇获良效,现略举一二与同道共同学习。

1 四物艾附逍遥散

方药:当归15 g,川芎10 g,熟地15 g,炒杭芍15 g,炒柴胡1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炒艾叶10 g,炙香附 15 g,寄生15 g,续断15 g,甘草3 g。

姚老认为,女子特殊的生理功能经、孕、产、乳是一个耗血伤血的过程,女子的生理病理与血密切相关,常“血有余,气不足”,气血贵在贯通,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是保证月经按时来潮,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故女子以肝为先天。“四物汤”为调经之首方,其补血调血,合“逍遥散”疏肝解郁,调达肝气,二者相得益彰。此方多用于月经量多,淋漓不净,或经量偏少,经色黯红有块,腰膝酸软,少腹疼痛属气血两虚者。姚老认为,气血不足,理应以“调”为主,切不可滥用攻破逐瘀之品,若攻伐太过,则会造成“决堤”之势。肾藏精,腰为肾之腑,吾师在方中妙用炒艾叶、炙香附,取其“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而为融合”之力。《本草纲目》认为香附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安胎之功,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寄生、续断引诸药归入肝肾之经,诸药合用可补肝肾、调气血、固冲任。

病案:张某,女,37岁,初诊时间:2014年1月27日。生育一胎,流产两次,放环7年,近一年以来月经量多,缠绵淋漓,甚则10余日不净,平素带下量多清稀,伴气怯声低,倦怠乏力,脉细弦,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月经过多。辨证: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方药:四物艾附逍遥散加减。熟地15 g,当归15 g,炒杭芍15 g,炒柴胡15 g,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寄生15 g,续断15 g,黄芪15 g,山药15 g,扁豆15 g,藕节炭15 g,仙鹤草15 g,甘草3 g。

连服两个月后,患者经量逐渐趋于正常,经期6-7日,乏力气短症状缓解,病情好转。

2 二至逍遥散

方药:女贞子15 g,旱莲草 15 g,炒柴胡10 g,当归15 g,炒杭芍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甘草3 g。

二至丸出自《医方集解》,具有补益肝肾,滋阴养血之功。《本草备要》:“女贞子益肝肾,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补风虚,治百病”。《本草正义》:“旱莲草入肾补阴而生长毛发,又能入血,为凉血之品”。吾师常用与“逍遥散”合用以滋肾精,调肝脾,疏气机,治疗月经后期,经量稀少,或月经过期不行而见头晕心烦,口苦咽干,腰膝酸软,属肝肾阴虚者,若经色黯黑有块伴少腹疼痛则加川芎、香附、荔枝核以行气止痛,气血顺畅,冲任调和,经水得行。

3 五子逍遥散

方药:女贞子15 g,菟丝子15 g,茺蔚子15 g,覆盆子10 g,车前子10 g,炒柴胡10 g,当归15 g,炒杭芍15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甘草3 g。

在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姚老认为:肝为任脉所系,与冲脉相通,对女子月经的生化、潮止、期、量起着关键作用。且与肾母子相依,精血同源。而脾的生化、运行、输布、统摄与月经之能潮,胎孕之能养,血之能循经运行密切相关。故以逍遥散为代表,治肝为主,疏达肝木,调畅气机。五子汤为姚氏经验方,又称姚氏新加五子汤,方中五味药养阴益肾,补气疏肝,强壮筋脉。“五子逍遥散”滋助冲任,调畅气机,养血柔肝,健运脾胃,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的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案:徐某,女,23岁,已婚,初诊时间:2014年3月18日。患者14岁月经初潮以来经量偏少,未引起重视,近年月经常后期而行,量少色黯红,体重增加10余公斤,形体肥胖,面发痤疮,多毛,结婚两年未孕,就诊时月经四月未行,末次月经2013年10月12日,带下量少,舌红润,苔薄白。性六项:LH 11.98,FSH5.17,E2 24.00,P0.19,T0。72,PRL6.16;B超提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样变。

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肝脾不足 冲任失调 气血失调。处方:五子逍遥散。菟丝子15 g,女贞子15 g,茺蔚子15 g,覆盆子10 g,车前子10 g,炒柴胡10 g,白术15 g,茯苓15 g,寄生15 g,续 断15 g,炙香附15 g,川 芎10 g,荔枝核15 g,益母草10 g,甘草3 g。

二诊:2014年4月15日。上方服2周后月经于4月6日来潮,经期3日,量少,色红无血块,脉细弦,舌红润,苔薄白。再服上方2周。姚老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把握养肝健脾,调理气血冲任之法,守方尤为重要。闭经时,以五子逍遥散滋助冲任为先,经行后用二至逍遥散调经为主。

方药: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炒柴胡10 g,当归15 g,炒杭芍10 g,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寄生15 g,续 断15 g,炙香附10 g,丹皮10 g,官桂10 g,荔枝核15 g,甘草3 g。

三诊:2014年6月10日。沿用上方后,经水能行,但往往后期,末次月经6月5日,经期5日,色红,经量较前增多,腰腹疼痛减轻,平素带下不多,脉细弦,舌红,苔薄白,就诊时月经方净,先服“四物艾附逍遥散”温宫养血,于经行二周前以二至逍遥散滋助冲任,养肝健脾。

四诊:2014年7月22日。月经于7月11日后期6天来潮,初始色黑,渐转红,量中等,经期5日,脉沉细弦,舌红润,苔薄白。继续以二至逍遥散调之。

五诊:2014年8月15日。患者经以上治疗后,月经可行,后期5-10日,经量较前增多,色鲜红,少量血块,经行前乳房胀,少腹隐痛,脉细弦,舌红润,苔薄白,继续以二至逍遥散滋补肝脾冲任,调理气血,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六诊:2015年4月12日。月经按月来潮,周期34~35天,经色转红,行经时少腹微痛,末次月经2015年2月10日,停经2月,尿HCG检测呈阳性,已怀孕。

4 丹栀逍遥散

方药:粉丹皮10 g,炒栀子6 g,当归15 g,炒杭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甘草3 g。

姚老认为,女子病变与肝之疏泄失常关系密切,因女子常处于阴血不足之状态,情绪易波动,气机郁结不畅。阴血不足,肝虚气郁,虚热内生,常化生“郁火”提出了“女子多郁火”的观点。“丹栀逍遥散”又名“八味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清泄郁热之功效。吾师常以此方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或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之症,遵循了《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训。

病案:陈某,女,21岁,初诊时间:2014年5月27日。

月经周期正常量中等,经色鲜红有块,经行时乳房作胀,少腹疼痛较剧,持续二、三日。口干口苦,面发痤疮,自行挤压后患处红肿骚痒,夜不能寐。脉细弦,舌红尖赤,苔薄黄。

诊断:1.痛经 2.痤疮。辨证:肝郁血热,气血失调。方药:丹皮10 g,炒栀子10 g,炒柴胡10 g,炒杭芍10 g,当归15 g,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寄生15 g,续断15 g,香附10 g,白芷10 g,地丁10 g,绿豆15 g,荔枝核15 g,甘草3 g,荔枝核15 g,浙贝母10 g。

二诊:2014年6月24日。颜面疹粒明显消退,睡眠好转,末次月经6月12日,经期5日,色红量中等,血块较前减少,腹痛乳胀症状好转,面部微痒,痤疮逐渐消退,脉细滑,舌红苔白。

方药:丹皮10 g,炒栀子10 g,炒柴胡10 g,炒杭芍10 g,当归15 g,白术15 g,茯苓15 g,薄荷6 g,寄生15 g,续断15 g,绿豆15 g,红饭豆15 g,黑豆15 g,地肤子10 g,甘草3 g。

服上方10剂后,因考试未来就诊,其母代诉,月经周期,色量正常,面部痤疮消退,病情好转。

姚老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以肝脾冲任为辨证机要,结合妇女善感多郁的性格特点,灵活运用逍遥散。若胞宫虚寒经行腹痛者,常用“香乌逍遥散”疏肝理气,温经止痛;若经期咽喉疼痛,口渴便秘者,以“玄麦逍遥散”理气健脾,滋阴润肺;又如妇女乳腺小叶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则用“二核逍遥散”加浙贝母、王不留行、夏枯草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再如经行不畅,先后不定期,量多,色红质稠,伴心烦,口干者则用“生地逍遥散”柔肝凉血。

姚克敏导师治疗妇科诸疾选方用药以轻、灵、疏、和为特点,从不过用辛燥,不偏于寒凉,不骤施峻补,不妄行攻破,而是注重肝脾冲任的特性,从平谧气血阴阳,调节机体气化功能入手,列疏和,调达,温养为治疗法则,导师常教诲“女子之病,多以虚为主,往往虚实夹杂,遣药用方须仔细审视”。笔者在多年的跟师学习中受益匪浅,临床用之,每获良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第一批学术流派传承项目“姚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LPGZS2012-55.单位:昆明圣爱中医馆.

钱靖(195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研究.

△通信作者:姚克敏(1935-),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及研究.Tel:0871-65643263

R271.11+1

A

1007-2349(2015)10-0003-04

201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