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俊慧

摘要:目的 探究痤疮患者接受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清远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78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则同时实施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分析2组痤疮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痤疮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痤疮患者的皮疹消退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皮肤未消退数目较对照组低,差异显着(P<0.05);2组痤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滋肾泻火法联合红蓝光照射能有效地提高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滋肾泻火法;红蓝光;痤疮;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5-0049-02

痤疮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是周围组织、皮脂质、毛囊等出现炎症的疾病,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以及生化方式的改变,使得痤疮的发生率呈升高的趋势[1]。经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中,其中80%-90%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痤疮[2]。痤疮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影响,加强其有效治疗十分必要,若患者的痤疮较为严重,则为其实施单一的方法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且会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瘢痕或色素沉着,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3]。目前,临床上对于痤疮主要通过红蓝光照射外治,结合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内治,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大,临床实用性较低。而中医药治疗痤疮历史悠久,中医药的应用可对毛囊皮脂单位的微生物生长、皮脂分泌以及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起到抑制效果,且具有调节内分泌、抗炎免疫以及有效补充体内微量元素等的作用。研究提示中医汤剂在联合红蓝光照射外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此,笔者对痤疮患者接受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的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为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例数为78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治疗组中,男20例,女19例,39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35岁,平均年龄(22.63±4.41)岁,其病程范围为1个月~8 a,平均病程(11.86±2.58)个月。对照组中,男22例,女17例,39例患者的年龄为15岁-37岁,平均年龄(23.20±4.50)岁,其病程范围为1个月-9 a,平均病程(12.03±2.71)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赵辨的《临床皮肤病学》拟定:面部散在粉刺、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小结节,皮肤油腻,伴口干、心烦、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薄黄苔,脉细数。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考禤国维主编《皮肤性病中医治疗全书》阴虚火旺型。

1.3 纳入标准 a:符合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型;b:无其他皮肤疾病以及严重系统性疾病者;c:近1个月内为接受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者;d:近2周内未接受痤疮相关药物治疗者;e:可积极配合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a: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b:本研究中治疗方案不适者;c: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红蓝光照射治疗,采用红蓝光治疗仪为患者实施治疗,其红光的波长设置为635 nm,其蓝光的波长设置为415 nm,每次为患者实施红蓝光照射的时间为各10 min,每周实施2次红蓝光照射治疗。

治疗组则同时实施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其红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案与对照组一致。滋肾泻火法的主要药物组成为:女贞子20 g,墨旱莲15 g,桑葚15 g,知母15 g,黄柏15 g,丹参20 g,蔓荆子15 g,生地黄20 g,茯苓20 g,侧柏叶15 g,布渣叶15 g,桑叶10 g,蒲公英15 g,连翘15 g,地骨皮15 g,甘草片10 g,用院内韩国自动煎药机,煎成水剂,取300 mL,二袋分装,每次1袋,每天2次,早晚分服,日1剂,2组痤疮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6 观察指标 对2组痤疮患者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作观察分析,并对比2组治疗后皮损消退与未消退数目的差异。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轻度头痛等。

1.7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皮损较治疗前消退90%及以上;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皮损较治疗前消退60%及以上,90%以下;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皮损较治疗前消退20%及以上,60%以下;无效:未达到以上水平,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几率等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而皮损消退与未消退数目等计量资料以t检验。若P<0.05,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较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皮损消退情况比较 治疗组痤疮患者的皮疹消退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皮肤未消退数目较对照组低,差异显着(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2组痤疮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中,存在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痛,其不良反应几率为5.13%;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刺痛的情况,其不良反应几率为2.56%。2组痤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痤疮属中医的肺风粉刺范畴,历代文献对粉刺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均认为是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4]。笔者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发现,痤疮发病除与肺胃血热有关外,其主要原因在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和天癸相火过旺,由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导致肺胃血热,上熏面部而发痤疮,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学习紧张,生活及工作大力大,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加之年轻人多喜食煎炸香的食物更易耗伤肾阴,部分女性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月经前后病情加重,故治疗采取滋肾阴泻火,凉血解毒,因而选墨旱莲、女贞子、桑葚滋肾阴,知母黄柏泄肾火,一补一泄,调整肾之阴阳于平衡;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5];地骨皮清泄肺胃之火,布渣叶桑叶除湿解毒,去油脂,蔓荆子去头面之风,茯苓可宁心安神;蒲公英、连翘质清味辛,可发挥清热的作用[6]。甘草解毒清热并调和诸药,共奏滋肾阴,降相火而调整内环境,清血热,祛脂、解毒散结之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而在当前,光学疗法在痤疮患者治疗中应用,也可起到一定的价值,其中波长为415nm左右的蓝光,其靶目标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其能够使得痤疮丙酸杆菌内源对光敏剂生成,从而产生光毒环境,可对痤疮丙酸杆菌相关跨膜质子的流入进行影响,对细胞内的相关pH值改变,从而促进痤疮丙酸杆菌的杀灭。波长为633nm左右的红光,其具有较强的抗炎以及穿透能力,可对巨噬细胞或者其他的相关细胞对细胞因子释放进行促进,能够对深部相关组织的血液循环进行促进,使得皮肤胶原更好的重整,促进组织的修复,以此减少患者的痤疮瘢痕。红蓝光照射治疗对于痤疮患者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效果,但治疗后患者易存在面部潮红、干燥、灼热以及绷紧感等相关不良反应,此类不良反应较为轻微,经对症治疗能得到较快的恢复。

通过中药滋肾泻火法内服联合红蓝光照射外治痤疮,可起到“中西并举、内外兼治”的作用,由光学疗法所导致的面部潮红、干燥、灼热以及绷紧感等相关不良反应,在通过应用滋肾泻火法内服治疗后症状能得到较好、较快的缓解,两者联用对于痤疮患者可起到协同治疗的作用,发挥出“减毒增效”效果。在本研究显示,接受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治疗的治疗组痤疮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92.31%)较仅红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36%)明显更高;且治疗组痤疮患者的皮疹消退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皮肤未消退数目较对照组低;同时,2组痤疮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提示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滋肾泻火法与红蓝光照射联合应用于痤疮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价值,不仅可促进患者皮损的消除,且应用安全性较高,对改善痤疮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泽曙.补肾清利调周法联合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对月经不调伴有面部痤疮治疗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陈连芝,王根会,郑树茂,等.滋肝补肾化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痤疮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5,37(11):1643-1645.

[3]杨碧莲,萧明,隗小晴,等.补肾疏肝法治疗成年女性痤疮(肝郁肾虚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5):62-65.

[4]孟繁俊,张玉霞,韩传恩,等.痤疮涂膜剂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5,14(5):370-373.

[5]赵星卫,张建军.清肺除刺方联合红蓝光照射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6,9(10):1237-1239.

[6]杨金武,郭洪春,彭文仪,等.红蓝光动力联合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及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评价[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4,30(1):40-41.

(收稿日期: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