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应春 张菊 王正春 王顺梅 罗玉昆

摘要:目的 观察全国基层名中医杨炳洪主任医师经验方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2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制酸剂奥美拉唑肠溶片,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片。2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胃镜检查胃粘膜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证候、胃黏膜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慢性胃炎可以明显减轻症状、体征,恢复胃粘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慢性胃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8-0051-02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伴有嗳气、嘈杂、食欲不振、消瘦等,常常反复发作。本病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病证范畴。杨炳洪主任医师临证40余年,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有幸师从杨老,现将老师经验方“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云县中医医院和人民医院消化科门诊、住院肝胃气滞郁热型胃脘痛患者240例,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5.04±6.87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为10年,均为肝胃郁热型。对照组男63例,女5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2.97±7.48岁。病程最短25天,最长15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协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6年发布的《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及《中医内科学》[3]制定肝胃郁热证的诊断标准主症:胃脘部灼热疼痛或胀痛、嗳气、反酸;次症:胁肋胀痛、纳呆、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数。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消化分会2012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0,上海)》[4]中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在18∽80岁;③同意参加该项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者;②精神障碍疾病者;③拒绝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十六味和胃安中丸”治疗,药物组成:吴茱萸12 g,黄连5 g,木香12 g,姜半夏12 g,山药20 g,芦子12 g,高良姜12 g,甘松10 g,瓦楞子30 g,砂仁10 g,胡麻仁20 g,乌贼骨10 g,醋香附12 g,降香6 g,甘草5 g,黄柏12 g。每天1剂,煎3次,每煎200 mL,三煎相混,于早、中、晚餐前温服。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20 mg每日早晨1次吞服;铝碳酸镁片(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 g每日3次,餐后2 h口服。7 d为1疗程,治疗两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6.1 中医症状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进行,根据症状轻重分级给予评分,即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1.6.2 安全性指标 血、小便、大便常规、肝、肾功检查。

1.6.3 主要症状疗效标准 主要症状的记录与评价。按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主要症状改善百分率。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有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

1.6.4 证候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1.6.5 内镜下胃黏膜疗效评定 电子胃镜检查胃粘膜。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胆汁反流,花斑、苍白、血管显露、黏膜结节等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痊愈:胃黏膜恢复正常;显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2级以上;有效:胃黏膜病变积分减少1级;无效:胃黏膜病变无改变或加重。

1.6.6 量表评价标准 以所采用量表(如SF-36、PRO量表)的总积分及各领域积分前后变化进行直接比较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均值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数据统计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显着水平。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4.16%,对照组总有效率79.16%,治疗组在改善证候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89.16%,对照组总有效率78.33%,治疗组在改善电子胃镜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临床疗效比较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42例,为35%;显效53例,为44%;有效17例,为14.1%;无效8例,为6.66%,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痊愈35例,为29.2%;显效48例,为40%;有效15例,为12.5%;无效22例,为18.3%,总有效率为81.7%。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安全性评价 2组观察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没有血、尿、大便及肝肾功能异常,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目前常见多发病,各种西药制酸、胃粘膜保护剂、胃动力促进剂等应用及各类中成药,但疗效不很确定。据诸多研究报道,本病发病多与饮食不节、情绪所伤密切相关,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压力加大、社会应酬多、烟、酒过量、就餐不规律、快餐文化,“饮食自倍,胃肠乃伤”,以致思虑过度、抑郁气机、损伤脾胃,故发病率逐年上升。

杨老年轻时经中医学院理论培养,又师从名医,4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可谓学验俱丰,是我市名噪一方的中医名家、第四批国家级基层名中医。慢性胃炎属于中药学胃脘痛、脘痞范畴。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绪及药物损伤,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胃失和降,气机郁滞证而发生疼痛。临床上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胃气滞、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阴亏虚、脾胃虚寒7个证型。因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大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同俱。经多年临床总结杨老认为本地慢性胃炎以肝胃郁热居多,基本病机是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以疏肝泻热和中理气。十六味和胃安中丸组方精妙,黄连、黄柏、清泻中焦肝胃郁火、降逆止痛。此方之妙是黄连、吴茱萸的比例非经方左金丸的6:1而是1:6;老师用大量吴茱萸目的是温中理气止痛,降逆,使横逆之肝气得以柔顺,且制黄柏、黄连两味苦寒之品,以防寒凉太过,吴萸以温中理气,半夏泻心汤改人参为山药、干姜为良姜,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并调,清中散结,良姜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之用,山药健脾养胃、益气,《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气、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锐、目明”,山药中含尿囊素具有麻醉镇痛的作用,可促进上皮生长,消炎和抑菌,现代药理研究黄连、黄柏有明显抗幽门螺杆菌作用。醋香附有疏肝开郁、行气止痛,降香、甘松、芦子化瘀止血、行气止痛、收敛拔毒,胡麻仁润肠通便,木香,砂仁和中理气,芳香醒脾,乌贼骨,瓦楞子制酸止痛,保护胃粘膜,全方配伍精妙,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调、温中理气、润肠通便,使肝胃气机得畅,肝胃郁热得以清泻,脾胃气机运行正常,胃气和降、肝气调达,使胃痛得以痊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

(收稿日期:201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