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占阳 杨柱 郭斌 龙奉玺 唐东昕

摘要:酒精性肝病作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发展与酒精的过多摄入紧密关联。酒伤理论作为祖国医学独有的经典理论,它对于饮酒所致疾病记载全面、见解独到,并深刻指导后世治疗酒伤之病,尤其是酒精性肝病。基于酒精性肝病的多发性和中医酒伤理论的指导性,从病名探讨、分期辨证论治、临床观察与研究等几方面论述中医在酒伤理论指导下对酒精性肝病的认识及治疗。

关键词:酒伤理论;酒精性肝病;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5-0016-04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指因摄入过量酒精而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肝、轻症酒精性肝病等[1]。该病属于西医术语,中医无此概念,但可与“酒病”“酒积”等病证相对应[2]。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需要酒伤理论的指导。

酒伤理论是祖国医学关于饮酒所致疾病的理论概述和总结,从起源、发展到成型历经千年,其始于《黄帝内经》,见于《诸病源候论》等诸多医家经典着作,在当代仍在现代学者的研究下继续发展壮大。它既是传统医学中的一部分,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3]。各医家有关饮酒致病的记载不胜枚举,可见于各代医籍着作。但“酒伤”二字直到明朝末期才正式出现,载于《东医宝鉴》一书。杨柱[4]认为“酒伤”一词言简意赅,高度总结概括了因饮酒所致的一切疾病,并体现了饮酒对机体及五脏六腑的损害。酒伤理论内涵丰富,基本包括饮酒所致一切疾病及其预防治疗,在当今也极具现实性和指导性。

1 病名探讨

在祖国医学体系当中虽无“酒精性肝病”的术语概念,但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进行划分,可与“酒病”、“伤酒”、“酒悖”、“酒癖”、“酒疸”、“酒臌”、“酒积”、“酒瘕”、“胁痛”等疾病相对应。“酒悖”和“酒风”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灵枢·论勇》有载:“酒者……其气慓悍……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名曰‘酒悖也”;《素问·病能论》有云:“有病身热解墯……恶风少气……病名曰酒风”,该篇中还记载有使用白术、泽泻、麋衔等以治疗酒伤的描述。此外,《金匮要略》写到:“酒黄疸者,或无热……鼻燥”、“酒疸心中热……吐之愈”;在治疗上,仲景针对病位在上者,用涌吐之法;病位在下者,可用攻下法。在《圣济总录》和《症因脉治》中亦载有对酒疸的描述和治法治则及方剂,如《症因脉治》:“其人以酒为事,或其人以酒为事,或……则酒疸之症成矣。”

《脉经》中提及“酒病”,并详细记载了其脉象表现。《诸病源候论》中有“夫酒癖者……酒与饮俱不散……时时而痛,因而即呼为酒癖” 的细致论述,并依据病情、病位等分别称为酒瘕、酒注等;金元时期,张介宾将因酗酒导致的鼓胀之病,称为“酒鼓”,其所着《景岳全书》中记载有酒鼓为诸鼓之中最难治之证的描述,并阐述其中的机理是因为酒性属阳,其气剽悍峻猛。《东垣十书》中也指明酒性大热,《脾胃论》中有“论饮酒过伤”一篇专门记录因过饮而导致的酒伤之病,治以葛花解酲汤。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立专篇议论过饮的危害性,鼓胀、呕吐、内疸等多种病症均因过饮所致。此外,《儒门事亲》中有“酒积”的记载,治疗可用酒积丸。“伤酒”可见于《证治要诀》,治用方药冲和汤等。由此可以看出,历朝历代的医家关于酒伤的病名层出不穷,但都和饮酒所致肝脏疾病有较为密切的关系。这表明中医药有关酒精性肝病的相关记载和治疗可追溯到上千年以前,为后世学习和治病提供借鉴。

2 分期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但具有漫长的发展史,也具有辨证论治等独特的优势。目前,根据病程、证候和病机变化,一般由轻到重将此病分为初、中、末三期,根据初中末三期所属的证候,治法大体有:健脾益胃法、疏肝利胆法、清热利湿祛浊法、消痞散结法、行气导滞法、活血化瘀法等[5-6]。

2.1 疾病初期 疾病初期,即“酒痞”“伤酒”阶段,病位主要在脾胃、肝,大体与西医中酒精性脂肪肝、轻症酒精性肝病相对应。过饮日久则毒邪蓄积,脾胃肝俱伤,从而导致肝郁气结、肝失调达、脾失健运,肝脾不和则湿热蕴内、气血失调[7-8]。初期病性实热,病机证候多为气滞血瘀伴有湿热,治疗宜活血行气、调和肝脾、化湿清热。田德禄[9]认为,病变初期酒毒蕴结体内,使肝脾受损,致土壅木郁、肝脾俱损、气血失调,可致气滞血瘀湿阻,聚于脘腹胁肋,出现或痛或胀等诸多症状,证属肝经郁热、脾胃失和,治以清热解毒、调理肝脾,多使用动药(药性多走而不守的,如活血、行气、利湿等药物)治疗,如柴胡、厚朴、红花、苍术、茯苓等。

2.2 疾病中期 疾病中期,即“酒癖”“酒疸”阶段,病位主要在肝胆,可与西医中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相对应。初期失治、迁延不愈致疾病进展及病情加重,邪气旺盛而正气不足,湿热不化蕴结成痰,气血痰结为积块,故称“酒癖”,此时湿热与气血瘀痰相搏结[10]。症状可见胁痛,胁下有积块,肤色萎黄,身体瘦削,饮食不佳,或胆汁溢出皮肤等。中期病机仍以邪盛为主,治当化痰消积、清肝利胆、活血行气。王邦才等[11-12]认为疾病中期病情加重,邪气渐盛正气渐伤,湿聚成痰阻滞气机,导致气血运行进一步受阻,加之肝络受损,终致痰饮水湿、气滞血瘀与酒热之毒互结,阻于胁部,致使肝阴虚损;证属肝胆湿热、瘀血气滞痰浊夹杂,治法当以清利肝胆湿热、化瘀解毒活血、柔肝养肝为要,药用黄芩、茵陈、赤芍、柴胡等。

2.3 疾病末期 疾病末期,即“酒臌”阶段,病位主要在肝肾、脾,相当于西医中酒精性肝硬化以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此时邪盛正衰,且病情长期未得到控制,久病及肾,致肝脾肾等多脏俱损功能失调,气化失常,水湿泛滥,停于少腹,导致腹部膨胀,发为“酒臌”[13]。症状可有腹部肿胀如鼓,水肿,面色晦暗,胁部积块疼痛等。证候病机为阴虚与阳虚并存、水湿与血瘀内停,治法以温其阳、滋其阴、行气化瘀为主。肖达民等[14-16]认为该期为疾病的终末阶段,疾病日久,正气衰微、邪气强盛,脾肝肾三脏同病,气血痰阻络,导致病情错综复杂。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治当扶正祛邪、温阳化湿行气利水,阴虚者兼以滋阴之法,方药可根据证候化裁加减。

3 临床观察与研究

中医药通过长期对ALD的观察与研究,进行了很多诊疗试验,这也验证了中医药存在的可靠疗效。蔡新吉等[17]使用古方逍遥丸来观察ALD(均为肝郁脾虚型)的疗效,全部显示有效,其中痊愈者达半数以上,展现了该方确切的疗效;同时发现,治疗时间长者效果更好。钟之洲等[18]观察研究自拟醒脾养肝汤对ALD的治疗,最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脾肿大缓解,表明该自拟方治疗该病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翁卫东等[19]观察葛花解酲汤对ALD的临床功效,把120例病例分组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组更有利于恢复肝功能,显示了该方具有保肝护肝以及缓解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疗效。何义华等[20]通过观察二至解酲汤对ALD的改善情况,得出对照组为80%的有效率,低于治疗组96.67%的有效率;多数肝功能指标也均为治疗组占优势;这些表明二至解酲汤在酒精肝的治疗方面效果良好。

梁卫等[21]利用解酒消脂汤研究对ALD的功效,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的血脂降低幅度更大且肝功能明显好转,可知解酒消脂汤用于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着。程东仙等[22]利用治疗组(服用葛根养阴解毒汤)和对照组(口服护肝片、甘利欣片和维生素C片),通过对比临床症状发现,治疗组表现突出;再结合肝脏B超检查情况,也是治疗组效果更佳;这表明该方作用明显。韩方方等[23]予治疗组自拟清肝方,对照组予西药治疗,通过比较TBIL、GGT等相关指标水平,发现治疗组在缓解不适症状、逆转肝功能两方面作用更突出,总体疗效也更优。王新卉等[24]为研究ALD(湿热蕴脾型)的中医治疗疗效,把口服茵陈五苓散的患者分为治疗组,服用护肝片治疗的分为对照组,对比2组结果后发现,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胁痛等症状方面效果更佳、在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更优,充分体现了茵陈五苓散的治疗功效。以上可以看出,中医药在对于ALD的诊疗方面优势明显、疗效可靠,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4 讨论

除戒酒以外,在治疗上,营养支持和抗氧化剂、糖皮质激素、乙醛脱氢酶激活剂等药物治疗为西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措施[25],但疗效并不够理想。相较于西医治疗存在疗效局限的现状,中医在酒伤理论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来治疗酒精性肝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成本较低,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我国还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在开发治疗新药方面潜力无穷,广大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医药资源,进一步探索诊治此病的新方新药,以造福社会。但是,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目前多是基于实验或小规模观察研究,缺少更多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和双盲实验等研究,辨证论治的标准未完全统一,疗效判定方法和标准不一,部分实验设计还不够科学严谨。基于此,研究者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长处,弥补实验和治疗上存在的短板,统一标准,深入研究,研制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剂、中药新药,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治疗水平。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前景广阔,大有用武之地,科研工作者们应把中医药这个宝库更多地运用到临床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0,2(4):49-53.

[2]丁霞,田德禄,姚雪彪.中医学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认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50.

[3]陈果,杨柱,龙奉玺,等.酒伤理论体系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4209-4210.

[4]杨柱.酒伤病名探讨——“酒伤”专题之一.江苏中医药,2002,34(5):38-39.

[5]相光鑫,孟庆岩,颜培正,等.对《黄帝内经》中“酒悖”的思考[J].中医学报,2018,33(1):74-76.

[6]殷晓轩,尹常健.酒精性肝病中医用药规律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285-287.

[7]梁卫,吴承玉.酒精性肝病辨治心得[J].中医杂志,2013,54(5):433-434.

[8]钟杰璋,陈贻威,潘家丽,等.中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8,13(2):504-507+512.

[9]金容炫,张浩,田德禄.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8):66-67.

[10]师宁,苏泽琦,李培彩,等.酒精性肝纤维化中医证候分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119-2122.

[11]钱山海.基于数据挖掘王邦才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病用药规律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

[12]周文伟,王邦才.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118-121.

[13]赵兴杰,李晓红,常青,等.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6,38(10):1591-1596.

[14]肖达民,李丹青,吴艳华.酒精性肝病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8,29(1):118-122.

[15]舒发明,黄英,刘业方,等.从伏邪学说探讨酒精性肝病治疗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7):1708-1710.

[16]李丹青,肖达民,李升伟,等.酒精性肝病不同分期中医病机特征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6):931-934.

[17]蔡新吉,魏振满,毕京峰.逍遥丸对酒精性肝病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6):1265-1267.

[18]钟之洲,郁清琳.醒脾养肝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对肝功能、肝纤维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3):752-754.

[19]翁卫东.葛花解酲汤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226-1227.

[20]何义华,罗建君,文安怡,等.二至解酲汤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8,33(6):1099-1102.

[21]梁卫,徐华强,张丽玲,等.解酒消脂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1):2817-2818.

[22]程东仙,李晓林,杨冬玲,等.葛根养阴解毒汤治疗酒精性肝病43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3):80-81.

[23]韩方方.自拟清肝方治疗酒精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24]王新卉.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临床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

[25]孙韬华,刘振胜,辛永宁.酒精性肝病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2):156-159.

(收稿日期:2021-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