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俊兰 邵征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 310003)

盛丽先(1944-),女,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呼吸、消化及泌尿系统疾病病,尤以治疗小儿咳嗽、哮喘及肾脏疾病着名。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是由各种鼻炎(过敏性及非过敏性)、鼻窦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小儿慢性咳嗽(咳嗽症状持续>4周)。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抗感染、抗过敏、抗炎等治疗为主,发挥疗效的同时,存在疗程长、副作用较多、费用昂贵及停药后易复发等问题,相比来说,中药疗效显着,且费用低廉,基本无不良反应,优势较明显。笔者随盛师临证多年,获益匪浅,现就其运用中药治疗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盛师认为UACS属于中医学久咳、久嗽、鼻渊、鼻鼽、鼻窒和喉痹等范畴,或者是这几个病症的表现之和。症见久咳不愈、鼻塞鼻涕、鼻痒喷嚏、咽痒咽干、有异物感、或伴清嗓声等。干祖望教授明确指出鼻咽部疾病可引起咳嗽,最先提出“喉源性咳嗽”的病名。盛师认为,小儿发病多由感受风邪,壅遏鼻窍,阻碍经气,气滞瘀生,津聚为痰,痰瘀结聚,留于鼻咽,肺气失宣所致。病因以风邪贯穿始末,风、痰、瘀是本病发生演变的重要因素。病位在肺、脾及所络属的鼻窍咽喉。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肺脾气虚、营卫失和;标实责之于风痰湿瘀。

2 辨证论治

2.1 治则治法

盛师认为,小儿UACS治疗以疏风、祛风、御风为大法。疏风以宣肺通窍,祛风以润燥化痰,御风以固表健脾。

2.2 名方活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精髓,选择切合辨证的方剂是临床治疗成败的关键。盛师博览群书,临证不断总结提炼,在虚实(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UACS的中医学归属,进一步区分急慢性鼻源性和咽喉源性咳嗽,并指出疾病后期余邪未净而正气亦不足,虚实夹杂、痰湿久恋的特点。使用经方、古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2.1 苍耳子散加味 本方由宋·严用和《济生方》苍耳子散(苍耳子、辛夷花、白芷、薄荷)加桔梗、甘草、杏仁、浙贝母组成,具有祛风通窍、开宣肺气的作用。加桔梗、甘草助其升阳又能排脓,杏仁、浙贝母清降肺气以化痰浊,全方不寒不热,宣降并施,以除风邪痰浊之久恋,达到开门逐盗,祛邪扶正的目的。盛师以此方为基础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的鼻源性咳嗽,无论属寒属热均有奏效。临证若伴鼻塞清涕,多喷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多属寒,可酌加北细辛、姜半夏、陈皮等;若清涕流而不止酌加桂枝、茯苓、白术等,甚者合缩泉丸上病治下;若舌质淡胖、苔白滑腻多为虚寒酌加麻黄、附子、细辛、干姜等;若遇风、遇凉喷嚏鼻涕增多或动则多汗,合玉屏风益肺固表;若鼻多浊涕,甚则黄涕,咽红,舌红苔黄腻者属热酌加银花、三叶青、黄芩、鱼腥草等;若鼻塞涕不多,鼻干燥,咽红,苔少多为肺阴不足,酌加北沙参、玄参、麦冬、石斛等;若大便干结,唇舌红苔花剥多系肺肾阴虚,酌加增液汤、地骨皮等;若鼻痒、目痒、皮肤痒多为过敏较甚,酌加蝉衣、蜂房、生首乌、白蒺藜等;若腺样体肥大、寐多鼾酌加蒲公英、夏枯草、皂角刺、石菖蒲,甚则加乳香、没药、炮山甲等。

2.2.2 六味汤 本方出自清·张宗良的《喉科指掌》,由荆芥、防风、桔梗、甘草、僵蚕、薄荷组成。六味汤具有疏风祛痰,散结利咽之功,药性平和,不寒不热,盛师常用此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的咽喉源性咳嗽,疗效显着。盛师认为该类咳嗽常因“炎症”服用多种抗生素或苦寒清肺止咳药所致,病机为风邪被遏、肺气失宣,症见咽痒而咳,干咳少痰,痰不易咯出或咳久有少量粘痰;或因复受风邪而咳嗽加剧,故治疗中必须疏散外邪,使肺气宣畅咳嗽方可缓解。六味汤以疏宣为要旨,切合本病风邪被遏、肺气失宣之病机,故对此类慢性咳嗽有较好的疗效。临证时可灵活加减,若咽不红,舌质偏淡、苔薄腻多偏寒、偏湿酌加苏叶、细辛、白前、姜半夏等温燥化痰;若咽红、咽壁滤泡红赤多偏热酌加牛蒡子、浙贝母、前胡、三叶青等清宣化痰;若咽干而痛,舌红苔花剥偏燥酌加增液汤、芍药等养阴润肺;若频频清嗓而咽不红不痛酌加旋覆花、姜半夏、白芍等宣肺利咽;若频频清嗓而咽红咽痛,酌加射干、三叶青、玄参、白芍等清肺利咽;若咳嗽较剧、甚则痉咳酌加苏子、牛蒡子、葶苈子、地龙等宣肃同用,解痉止咳。

2.2.3 养阴清肺汤 本方出自清·郑梅涧的《重楼玉钥》,由生地、玄参、麦冬、白芍、甘草、丹皮、浙贝母、薄荷组成。原是治疗阴虚白喉之方,养阴生津之力颇宏,盛老师常用此方治疗咽喉源性咳嗽,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喉干燥或疼痛,或觉咽痒不舒而频清嗓子,大便偏干或正常,舌红或正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明显异常,部分内热体质或反复扁桃体炎患儿常有唇红、扁桃体红肿等症状,也可见于某些长期咽喉气雾剂用药患儿。其主要病机为风燥伤津液,咽喉失濡养,正如干老所说:“凡一切慢性咽炎,主症就是咽部干燥,其所以干燥,由于液不养咽,津不濡喉。”方中寓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润肺又滋肾,俾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又寓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咽喉得津液濡养则不燥;丹皮凉营清郁热,浙贝清热化痰;薄荷辛凉散结。全方养阴生津,祛风润燥,切中病机,不治咳而咳自愈。若咽痒、鼻痒、多喷嚏等过敏症状较突出可酌加蝉衣、蜂房等祛风抗敏;若因外感而咳嗽加剧,去增液汤、丹皮,合六味汤疏宣利咽。

2.2.4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由太子参、甘草、大枣、柴胡、黄芩、半夏、桂枝、白芍、生姜组成。方中太子参、甘草、大枣补益脾土,化生气血以扶助正气;柴胡、黄芩、半夏、桂枝、白芍、生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未尽之余邪,全方具有解肌和营卫,化气调阴阳之功。盛老师常用此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之正气不足、余邪未净、虚实夹杂之患儿,取得很好的效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复不已但又不甚,动则多汗、入睡易汗,遇风遇凉则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增多。临证灵活加减,若汗出湿衣、酌加黄芪、锻龙骨、锻牡蛎等;若鼻源性咳嗽常流清涕者酌加茯苓、白术、五味子等;若鼻塞甚者酌加黄芪、白芷、石菖蒲等;若舌苔白腻、胃纳不思,去太子参之滋补,加仙鹤草。

2.2.5 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源于宋·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全方由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藿香、木香、葛根组成,内寓四君子汤补脾气,藿香、广木香降泄浊阴,葛根升腾清气。原用于脾虚久泻。盛老师应用本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脾胃虚弱、痰湿久恋患儿,收效甚多。临床表现为咳嗽反复不已、痰多、喉中有痰、鼻常流涕、胃纳欠振、面色少华、大便偏溏、苔腻等,临床常加姜半夏、陈皮、砂仁等理气化痰。其余加减可参照柴胡桂枝汤。

3 典型病例

李某,女,6岁,2008年2月12日初诊。反复咳嗽1月余。患儿干咳少痰,咽喉干燥不舒,咽痒即咳,清晨为甚,入睡为安,经各项检查未见异常,已用多种抗生素、化痰药、抗过敏药治疗后,仍咳嗽不断,胃纳一般,二便如常,舌红少苔中剥,脉细弦。处方:生地9 g,麦冬6 g,玄参9 g,白芍12 g,生甘草6 g,桔梗6 g,薄荷4.5 g(后下),蝉衣6 g,僵蚕6 g,浙贝母9 g,杏仁9 g,淮山药15 g。服用7剂后咳嗽好转。

按:该患儿反复干咳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咳嗽,根据其干咳、舌红少苔中剥,中医辨证为风燥伤津,咽失濡养。故拟养阴清肺,祛风利咽。选用生地、玄参、麦冬润肺又滋肾,使金水相生,泉源不竭;白芍、甘草、淮山药滋养脾阴,使脾气散精气上归于肺,洒陈于咽;咽喉得津液濡养则不燥;蝉衣、僵蚕、薄荷疏风散结;桔梗、杏仁、浙贝母宣肺利咽化痰。全方仿养阴清肺汤加减而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