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玲(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风湿科 郑州 45001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具有反复发作、病变持续等特点,其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关节畸形、病情迁延反复[1]。目前临床常以抗风湿治疗为主,如非甾体消炎药及糖皮质激素等抗风湿类药,但其止痛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相关报道显示,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2]。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寒热痹辨证施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2~73岁,平均(54.30±4.30)岁;病程3~9年,平均(5.36±1.05)年;其中肝肾两虚型9例、痰瘀痹阻型12例、风湿热痹型10例、风寒湿痹型1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31~74岁,平均(55.04±4.33)岁;病程3~10岁,平均(5.40±1.10)年;其中肝肾两虚型8例、痰瘀痹阻型14例、风湿热痹型11例、风寒湿痹型12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内科学》[3]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且经X线片检查确诊;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4]诊断。(2)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及沟通障碍者及恶性肿瘤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关节畸形或丧失劳动能力者;⑤合并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者。⑥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强患者生活起居、饮食及用药管理,给予美洛昔康片,7.5 mg/次,2次/d;来氟米特,20 m/次,次/d;甲氨蝶呤,10 mg/次,1次/周,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在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其护理内容包括:①涂药按摩。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将浸润药酒的纱布敷于疼痛关节上,手掌隔纱布给予局部按摩,药酒充分吸收,直至局部皮温升高,10 min/次。②中药贴敷疗法,选用五瘟解凝膏,敷药厚度约2-3 mm,成分由胡椒、干姜、细辛、肉桂及丁香组成,将药膏均匀涂抹于干纱布上,将敷药面贴敷于疼痛部位,贴敷时间一般为8h,外用绷带固定,1次/d,连续贴敷2周。③中药足浴,将生草乌、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及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生半夏、生南星及生川乌中药打成细粉,加少量开水浸泡20 min,浸泡双足,加3 000 mL 45 ℃水,淹过脚踝,浸泡30 min,连续浸泡2周。④中医辨证施护包括:肝肾两虚证者以饮食护理为主,多摄入高能量及高蛋白食物,舒筋止痛,补肝肾,如红枣燕麦粥、皮蛋瘦肉粥等;痰瘀痹阻证者,清热活血药酒涂擦,中药热敷选用热痹方,忌食辛辣,宜清淡,避免潮湿,注意保暖,避免关节症状加重;风湿热痹证者,中医热敷选用通络方,温经通络药酒及清热活血药酒混合加温涂擦,出汗后切忌当风,注意避风寒,保持清洁干燥,被褥常洗常晒,保证饮食营养摄入均衡,外治以中药热敷散寒为主;风寒湿痹证者,温经通络药酒涂擦,中药热敷法应选用寒痹方,避免寒凉刺激,注意身体及关节保暖,忌食生冷。

1.4 评价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1个月后疼痛程度,量表共0~10分,0分无痛;10分剧痛,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2)采用由美国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活力(VT)、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及躯体疼痛(BP)等8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n=45) 分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n=45)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2周后 干预1个月对照组 8.65±1.04 6.74±0.96 4.93±0.87观察组 8.70±1.12 5.14±1.20 3.14±0.94 t 0.220 6.984 9.375 P 0.827 0.000 0.000

2.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n=45) 分

表2 两组SF-36评分比较( ,n=45) 分

时间 组别 VT MH SF RE RP PF GH BP干预前对照组 42.14±3.59 53.24±6.47 54.26±5.47 51.39±7.80 48.69±8.17 49.68±5.47 55.21±7.47 55.54±7.28观察组 41.25±3.28 52.61±7.04 55.50±5.80 50.92±7.66 47.92±7.74 50.64±5.69 56.20±8.14 56.27±8.20 t 1.003 0.361 0.852 0.236 0.375 0.666 0.491 0.365 P 0.320 0.719 0.398 0.815 0.709 0.508 0.625 0.717干预后对照组 61.20±9.36 64.24±8.92 67.24±7.11 66.34±6.82 60.24±7.40 70.34±6.30 69.57±6.63 70.30±5.60观察组 70.34±8.30 72.63±9.47 71.54±5.63 79.88±8.44 73.61±6.14 77.25±4.82 75.24±5.09 78.50±4.82 t 4.901 4.326 3.181 8.371 9.327 5.844 4.551 7.445 P 0.000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关节炎由于卫外不固,正气不足,致使风、寒、湿、热等邪侵犯机体所致,属中医“痹症”范畴。外邪入里,若失于治疗,痹阻经络,导致水湿代谢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蕴生痰浊等,痰瘀相互胶结,留滞关节及经络,出现关节肿胀、疼痛[7]。该疾病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可能与性激素、感染因素及遗传因素密切关系,早期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关节疼痛等病症,若不及时治疗,在潮湿、感染及外伤等因素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危害生命健康,可造成关节僵硬、畸形等,使机体组织产生免疫病理性反应。

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护,针对性采取西药联合中医外治方法,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开宣腠理;通过中药足浴、中药涂擦按摩、膏贴敷、中药外敷等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评分均较观察组高,且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中药浴足可扩张血管,加速炎症介质的清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症状及消炎镇痛效果;中药贴敷可透皮吸收,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血液系统进入体循环并发挥作用[9];中药涂擦按摩将中药和按摩融为一体,可促进患处血液循环,扩张人体毛细血管及小动脉。中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护理措施,肝肾两虚者忌生冷油腻之品,予以红豆燕麦粥、皮蛋瘦肉粥以补肝肾;风寒湿痹者,饮食忌生冷,予以蚕蛹、豆豉等祛风除湿,防止血液运行障碍;风热湿痹者,忌辛辣刺激,予以绿豆汤及西瓜等清热凉血除湿,注意避风寒,避免热邪加重,保持清洁干燥;痰瘀痹阻者忌甜腻之食,避免潮湿,以薏苡仁、百合,减少痰湿的生成,健脾化湿,达除湿之效,还可调畅气机,疏肝解郁,使血液运行无阻[10]。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