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博涵 刘妙华 熊祎 郑林欣 周步高(.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医经典名方〈验方〉开发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 南昌 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方-证研究重点研究室 南昌 0004)

枳壳,最早以枳实的名称记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木部中品。明代《药鉴》言:“枳壳,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寒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中连年之积。”《中药学》认为,其药味苦、辛、酸,性微寒,归脾、胃二经[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其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未成熟果实,功效为理气宽中、行滞消胀[3],作用和枳实相比较为缓和。作为江西省道地药材,枳壳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临床疗效。

药对,也称对药,是在中医遣方用药中一种相对固定的配伍形式,药味虽少,但力专效宏[4]。枳壳常与其他中药配伍组成药对,使应用范围扩大。临床用于治疗胸痹气滞、消化不良以及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和子宫脱垂等疾病[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类和生物碱类等,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肿瘤和降血脂等作用[5]。通过梳理历代医着中枳壳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对枳壳的相关药对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的认识,以期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和思路。

1 枳壳主要药对

1.1 枳壳和桔梗

枳壳和桔梗同为理气药,临床上作为主要药对用于治疗气机升降失常引起的各种疾病。《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充分表明了气机异常致病的广泛性和变化多端。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主升,利于宣通肺之气机升降。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6]枳壳性微寒,味苦,主降,长于行气利膈。桔梗和枳壳合用,一升一降、一宣一散,桔梗能开肺气之郁,还能引枳壳入肺,属上焦药;枳壳苦,降上逆之肺气,助桔梗宽胸。古今各方中多用二药理气化痰散痞,适用于由痰阻气机导致的痞满、胸闷、痰多等症。比如明代张时彻《摄生众妙方》中的荆防败毒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杏苏散和清代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中的柴胡达原饮等。

1.2 枳壳和大黄

枳壳配大黄,适用于各种实证类积滞,如血瘀、食积和痰饮等。大黄味苦、性寒,性猛烈,善下泄,既入五脏多经又入血分。故《神农本草经》谓:“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7]其长于泻热化瘀,消积导滞;而积滞容易阻滞肠道气机,枳壳长于疏散肠道气机之壅滞。《本草逢原》曰:“枳壳性沉兼能入肝脾血分,消食积痰气瘀血,有冲墙倒壁之势。”二药合用,使气滞得舒,积滞得消。在古今各方也有不少应用,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的大成汤,主治跌打损伤、瘀血内蓄证,并有腹部气机阻滞;《儒门事亲》中主治积滞内停(主要针对的是食积停滞)、湿蕴生热的木香槟榔丸,此方中的大黄泻热消导,枳壳疏散壅塞之气机,共奏行气攻积导滞之功;《太平圣惠方》中主治宿食不消的大黄散等。

1.3 枳壳和黄连

枳壳配黄连,适用于湿热痢等多种痢疾。黄连味苦、性寒,长于清热燥湿解毒,其对痢疾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枳壳长于行气消胀除满。枳壳和黄连相伍,共奏调畅气机、清热燥湿之功。中医大多数由实证引起的痢疾和部分由实证迁延而致的虚证痢疾均与湿热这一病理因素有关。这2味药合用能针对痢疾的病因,从源头上进行治疗。古今历代医家的方书中也多有应用:明代医学全书《古今医统》中主治湿热痢疾的黄连枳壳汤;南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中治热留肠胃、下痢纯血的乌梅丸;清代方书《奇效良方》主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的木香黄连汤;明代大型方书《普济方》中治下痢便血、肠风的木香乌梅丸等。

1.4 枳壳和半夏

枳壳配半夏,适用于治痰壅气滞于胸膈的胸痹、心腹痞满等疾病。半夏性温、味苦,入脾、胃、肺经,善祛除脾胃痰湿,且有较强的降逆止呕和散结的功效。唐代《新修本草》曰:“半夏,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疗痿黄,悦泽面目。”而枳壳长于行气消壅。二者相配,使气顺痰消。在古今各方中有不少应用: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的五积散;《太平圣惠方》中治胸痹痰壅的射干散;《仁斋直指方》中治风痰头晕目眩的人参柴胡汤;《墨宝斋集验方》中治胸膈壅滞脾虚不运的竹沥导痰丸等。

1.5 枳壳和陈皮

枳壳配陈皮,常用于痰湿、食积导致的胸膈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证。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既能调理脾肺气机升降,又能燥湿理气而化痰浊。明代《本草通玄》云:“陈皮苦辛而温,入太阴经。健脾开胃,下气消痰,消谷进食,定呕止泻。能补能消,能散能降,调中理气,功在诸药之上。”陈皮和枳壳皆为作用较温和的理气药,皆具辛苦之味,然陈皮性温、枳壳微寒,二药合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温燥伤阴,且能增强行气、化痰之功。在古今方剂中有不少应用:《景岳全书》中治气逆食滞胀痛的排气饮;《普济本事方》中治三焦痞塞、食饮不下的枳壳散;《袖珍方》中治中脘气滞、胸膈满闷的透膈汤;《仁斋直指方》中治胸膈停痰的橘皮汤等。

除此之外,枳壳还有许多其他药对:枳壳和荆芥穗有行气止血、化瘀定痛止便血的功效;枳壳和郁金均能行气,但郁金以活血为主,二药一入气分一入血分,增强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枳壳和白术同用,枳壳下气宽中,白术升阳化湿,二者相配治疗清浊不分,气机紊乱的霍乱等疾病。

2 枳壳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2.1 调理气机

2.1.1 理气宽中,化痰散痞 枳壳与半夏、茯苓等配伍以理气化痰。《本草征要》有曰:“枳壳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流之胀满。”如宋代的《全生指迷方》中的除痰茯苓丸中,枳壳配伍半夏和茯苓,意在杜绝生痰之源的基础上加以理气宽中[8],有“气顺则痰消”之意。和它相似的还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主治气虚外感内有痰湿的参苏饮,用枳壳佐以燥湿化痰之半夏、前胡理气宽胸,既蕴含有“治痰先治气”的意思,又能使肺之宣降功能复常,助表邪宣散。此功效亦见于《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治少阳湿热痰浊证的蒿芩清胆汤,用枳壳配合二陈汤中的基本结构以及清热化痰药竹茹,下气宽中,胜湿化痰散痞。

2.1.2 行气疏肝,调节气机 枳壳与柴胡、香附、青皮等配伍以疏肝调气。如《普济本事方》记载的枳壳煮散是治疗腹肋疼痛的处方,方中用枳壳配桔梗以宣通气机,且枳壳能加强辛散行气药物柴胡、川芎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明代《证治准绳》中的柴胡疏肝散作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在川芎配伍香附达到行气活血的基础上伍以枳壳理气止痛、调和肝脾,更针对肝气郁滞的病机进行治疗。又如《医学统旨》中主治气滞腹痛、胁痛的木香顺气散,枳壳配伍木香、陈皮、青皮、香附等破气药,能达到理气而不滞的目的。同样,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五逐瘀汤”中具有活血祛瘀、破症消结作用的膈下逐瘀汤,枳壳配伍行气止痛之香附、乌药来调气疏肝,针对肝郁气结、瘀血阻滞的病机,运用“气为血之帅”“活血先调气”的中医理论,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1.3 行气消壅,消胀除满 枳壳与乌药、陈皮等配伍以理气消胀。作为枳壳首要功效,在历代医家的方书中多用来治疗心胸腹中气机壅滞之胀满。如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中主治气逆腹胀的排气饮,方中用枳壳配伍大量理气药物如乌药、陈皮等,其中陈皮作用缓和,发挥理气和胃消滞之功,诸药共用,使气滞得散,胀满得缓,应验了方名“排气”之义。又如南宋医家杨士瀛着作《仁斋直指方论》中记载的枳壳桔梗汤一方,方中仅有3味药,运用枳壳和桔梗调理气机基本结构,主治诸气痞结满闷,药简力专,药到病除。

2.1.4 行气宽肠,疏风止血 枳壳与槐花、地榆、荆芥穗等止血药配伍以行气宽肠止血。如宋代医家许叔微撰写的《普济本事方》中所记载用来治疗风热湿毒损伤肠道血络之便血证的槐花散和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肠风下血的槐角丸,两方有异曲同工之妙。方中的枳壳能行气宽肠,调理大肠气机之壅遏,与槐花、槐角、地榆等药相配,达到“气调则血调”的目的,便血得以自止。又如金代着名医家张子和医着《儒门事亲》中的黄连贯众散,在枳壳发挥疏理肠道气机作用的同时配伍辛散疏风之荆芥,清热解毒之大黄、黄连,凉血止血之鸡冠花、贯众,针对肠风中风热、风毒的致病因素,达到疏风、清肠、止血的目的。

2.2 镇痛止痒

2.2.1 治疗软疖 单味药枳壳去穰磨平后,借助稠面糊粘在疖上以消肿破疖。疖在中医上作为一种外科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软疖则是指疖初起无头者,其临床特点为结块无头而红肿热痛。《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曰:“小儿头上生软疖者。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方书《世医得效方》《是斋百一选方》《急救良方》《吴氏医方汇编》和《溪秘传简验方》等均记载有古代医家用枳壳治疗小儿软疖,能使疖破脓自出,伤口处不留瘢痕,有较好的疗效。

2.2.2 治疗疼痛证 枳壳与黄芩、栀子、天花粉等清热药配伍以清热消肿止痛。清末方书《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中的清肺抑火丸治肺气不宣、上焦邪热之牙齿疼痛和咽喉肿痛等。方中用理气止痛之枳壳配黄芩、栀子、天花粉清热泻火,陈皮、桔梗理气宣肺。此外,明代大型方书《普济方》和近代方书《溪秘传简验方》中也有记载用单味药枳壳治疗牙痛的相关内容,用枳壳或枳壳根浸酒,含着漱口来治疗牙齿疼痛,疗效甚佳。单味枳壳还能治疗胸膈痹痛,《卫生易简方》中记载的民间单方验方用枳壳炙后去瓤为末以治疗胸膈痹痛,枳壳炙后宽胸行气止痛力量更胜,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2.3 治疗各种瘙痒作痛 枳壳和防风、苦参、白蒺藜等祛风止痒药配伍治疗风毒上攻头面之皮肤瘙痒,如《太平圣惠方》中的羚羊角散方和白蒺藜丸方等。此外,枳壳也常作为单味药治疗各种瘙痒作痛。如《本草单方》中也有单方用枳壳麸炒,为末温服治疗风疹作痒。《卫生易简方》用枳壳麸炒黄去瓤为末治疗风疹痒不止、用枳壳水煮煎涂治疗一切疹。另外,该书中还有用枳壳去瓤配炒槐花为末,醋糊为丸治疗痔漏下血痒痛。其中槐花止血,枳壳行气止痒止痛,二者各司其职。以上各方均体现了枳壳对瘙痒作痛有治疗作用。

2.3 急救固脱

2.3.1 治疗阴脱阴挺 单味药枳壳对妇科类疾病如阴脱阴挺(即妇女子宫脱垂)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溪秘传简验方》中用枳壳煎汤熏洗,并用棉包裹枳壳渣,纳入阴中治疗妇人茄子疾生(阴挺的范畴,指阴道中突出茄子样物)。又如《卫生易简方》和《妇人大全良方》中将枳壳炒热,故帛裹熨外敷以治疗阴肿。以上均体现了枳壳在妇科疾病上的应用。

2.3.2 治疗肠出不收 单味药枳壳治疗妇人产后肠出不收,历代医书中有多处记载用枳壳治疗此病,如《溪秘传简验方》《应急良方》《急救良方》《惠直堂经验方》和《袖珍方》等以枳壳煎汤温浸,良久即收。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在古代得到广泛应用。

3 小结

枳壳是具有代表性的理气药,可与多种中药组成药对。枳壳与桔梗配伍,一升一降,宣通气机;枳壳与大黄配伍,泻热化瘀、理气消滞;枳壳与黄连配伍,调畅气机、清热燥湿;枳壳与半夏配伍,行气调中、燥湿化痰;枳壳与陈皮配伍,一温一寒、理气消壅。在调理气机方面有其广泛用途,将它与各类药物配伍,使临床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枳壳配半夏、茯苓等以理气宽中、化痰散痞;配柴胡、香附等以疏肝调气;配乌药、陈皮等以理气消胀;配地榆、槐花以宽肠止血。另外,它对一些外科疾病、皮肤瘙痒和疼痛类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辨证需灵活运用枳壳,充分挖掘其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