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男,齐向华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

朱砂安神丸治疗“惊悸不安状态”新探*

李俊男1,齐向华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

从古籍论疏和本方的现代研究出发,探讨齐向华教授应用朱砂安神丸在“心理学”层面的理解;并通过脉诊判断症状之间的突出与否,从而选择药物之间的配伍剂量,从“心理层面”的辨证应用可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朱砂安神丸;心理;脉象

《内外伤辨惑论》曰:“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苦泻之。以黄连之苦寒去心烦,除湿热为君;以甘草、生地黄之甘寒泻火补气,滋生阴血为臣;以当归补气血不足;朱砂纳浮游之火,而安神明也。”朱砂安神丸一方即源于此。用法:上4味为细末,另研朱砂,水飞为尘,阴干,为衣,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15丸,津唾咽之,食后。功效:重镇安神,清心泻火。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症见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或胸中懊恼,舌尖红。

1 历代医家阐释

《医方考》:“梦中惊悸,心神不安者,此方主之。梦中惊悸者,心血虚而火袭之也。是方也,朱砂之重,可使安神;黄连之苦,可使泻火;生地之凉,可使清热;当归之辛,可使养血;乃甘草者,一可缓其炎炎之焰,一可养气而生神也。”

《张氏医通》:“凡言心经药,都属心胞,惟朱砂外禀离明,内含真贡,故能交合水火,直入心脏。但其性徐缓,无迅扫阳焰之速效,是以更需要换连之苦寒以直折其势,甘草直甘缓以款启其微,俾膈上实火虚火,悉从小肠而降泄之。允为劳心伤神,动作伤气,扰乱虚阳。岂特治热伤心包而已哉!然其奥又在当归之辛温走血,地黄之濡润滋阴,以杜火气复炽之路。其动静之机,多寡之制,各有至理,良工调剂之苦心,其可忽诸。”

《古今名医方论》曰:“治心神昏乱,惊悸,怔忡,寤寐不安……叶仲坚曰:‘经曰:‘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惊悸怔忡,重则痴妄癫狂耳!朱砂具明之体,色赤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阴火之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第一品;心若热,配黄连之苦寒,泻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泻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心热解,则肺得其职而形自正也。’”

《血证论》:“朱砂之重以镇怯,黄连之苦以清热,当归之辛以补血,更取甘草之甘,以制黄连之太过。地黄之润以助当归所不及,合之养血清火,安镇心神,怔忡错烦不寐之症,可以治之。”

《时氏处方学》:“血热内扰,发为心神烦乱。朱砂、黄连、生地清热凉血,以安心神。当归补血,甘草和中,此为清热安神之剂。如失眠者,加熟枣仁、知母以安神清热,更为有效。”

惊悸不安病机多由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热水饮阻滞,邪扰心神所引起。病位可涉及心、肝、胆、脾、肾等诸多脏腑,但以心为主;病理性质涉及虚实两端,且实证和虚证之间,正虚与邪实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或夹杂,因而其治疗呈现多元化。总之,临证时应把握惊悸不安状态的病证特点,做到辨证治疗,有的放矢,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心为君主之官,心为神之舍,神太劳则魂魄散,故失眠、多梦,轻则惊悸怔忡,重则癫狂痴妄。朱砂安神丸以朱砂为君,可清心养血,镇惊安神,为我国中医临床常用方剂,全方含汞约10%[2]。朱砂具光明之体,赤色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阴火之浮游,以养上焦之元气,为安神之品。朱砂又称丹砂、辰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甘,微寒;有毒。归心经。主要功效镇静,安神,解毒。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癫痫发狂,小儿高热惊风等证[3]。患者心火亢盛,配黄连之苦寒,泻心热也,更佐甘草之甘以泄之;心主血,用当归之甘温,归心血也,更佐地黄之寒以补之。心血足,则肝得所藏而魂自安。因此,朱砂安神丸治疗此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所导致的失眠多梦,惊悸怔忡,心烦神乱疾病的临床效果显着。

2 现代研究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慢波睡眠因其具有恢复疲劳作用而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在睡眠时相影响方面,朱砂安神丸水煎剂低剂量组能明显延长慢波睡眠Ⅱ期,而高、中剂量组能显着延长慢波睡眠Ⅰ期和慢波睡眠Ⅱ期。各剂量组主要以延长慢波睡眠期为主[4]。

本方朱砂为君药,用量大,因此临床使用是否安全遭到质疑[5]。自古以来朱砂作为重金属应用在中药复方中,一直备受争议。经过对小鼠单次服用不同剂量的不同汞化合物的代谢动力学研究,检测全血和组织中的汞含量,实验证明临床剂量下,朱砂及其复方中的汞在脑中含量微乎其微,因此,用总汞含量衡量朱砂的毒性是不恰当的[6]。

药理作用:大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有镇静催眠,抗心律失常,抗惊厥,解热,镇痛,解毒等作用。近年大量临床验证,该药还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心律失常、心脏过早搏动、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精神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癫痫等病,证属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者[7]。

3 脉象要素分析

《灵枢·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脉象蕴含着丰富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脉象不仅能清晰反映疾病导致躯体变化的部位、程度等,还能对其心理活动及状态进行客观评定,全面而真实评价人体的实际状态,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

辨证脉象系统:刚、敛、动、深、短、疾、驶、直。

脉象要素的“动”为惊悸、心烦的复合表现,体现两种特征的谐振波增多;脉象的“刚”“敛”“短”体现心理张力较高,始终处在紧张之中;脉象的“直”体现心理情绪始终被某种特定的状态所笼罩;“驶”“疾”体现出心神扰乱,烦乱不安。临床中宜根据脉象表现进行药味的加减和剂量调整[9]。

4 “心理层面”的辨证分析

情志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突然强烈或持久的刺激,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疾病[10]。据考证,《黄帝内经》全书162篇中,内容涉及情志致病的多达129篇,占全书的72.9%[11]。可见情志是导致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志与人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在当今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中医学“情志致病”理论的指导作用,改善和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是中医心理学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12]。

经过多年对情志性的疾病研究探索,齐向华教授有独到见解。从古至今各医家都认为朱砂安神丸证为心火亢盛,灼伤阴血所致,缺乏心理层面的认识。《素问·举痛论篇》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惊悸不安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这种症状持续存在,将成为导致机体功能改变和引发疾病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13]。而本方所主治的心理紊乱整体状态即惊悸不安,其中又包含了3个层面:一是情绪不安,心神动荡,神不守舍;二是心迷神乱,思绪纷杂,无故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三是心理张力较高,心情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这3个层面的心理紊乱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惊悸不安的状态。此心理紊乱状态进一步导致阴血不足、心火亢盛[9],并毫无保留地体现在脉象上。在临床治疗中应该从心理层面分析并进行辨证用药,根据3个层面的脉象表现进行药味的加减和剂量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病机,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诊疗过程中应该以心理紊乱状态为中心展开论治,而不是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真正建立起中医“形神一体”的治疗体系。

[1] 滕晶.古代惊悸不安状态验案赏析与探讨[J].山西中医,2012,28(10):59-60.

[2] 陈波,刘春农.朱砂安神丸中硫化汞和盐酸小巢碱的含量测定[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1):12-13.

[3] 郝伟.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5-196.

[4] 金阳,王广伟,李廷利.朱砂安神丸水煎剂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2):74-76.

[5] 王玳.申国华,李倩,等.朱砂安神丸的药用安全性评价与控制的思考[J].中国药品标准,2009,10(4):251-252.

[6] 付中祥,杨虹,陈秀芬,等.朱砂、朱砂安神丸及氯化汞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对比[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 162-165.

[7] 陈锐.朱砂安神丸临床应用解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27(2):14.

[8] 滕晶.中医“惊悸不安状态”概念的确立与脉象辨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0):1592-1593.

[9] 齐向华.辨证脉学:从“指下难明”到“脉证相应”[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8.

[10]徐兴国.内经情志病特点及治疗浅析[J].四川中医,1996,14(2):16.

[11]张先庚,王米渠.古代中医心理学思想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113.

[12]齐向华.惊悸不安状态辨证析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25.

[13]齐向华.失眠患者惊悸不安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99-700.

New Exploration on ZhuSha AnShen Pills in Treating the State of Pavor

LI Junnan1,QI Xianghua2△
1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to Shang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or Qi Xianghua using ZhuSha AnShen pills were explored from psychological angles ba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modern study of the prescription;the symptoms were judged by pulse manifestation,therefore,to choose the compatibility and dose of the medicine,to provide new thinking and method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in clinic fro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aspect".

ZhuSha AnShen pills;the psychology;pulse manifestation

R22

A

1004-6852(2015)11-0045-03

2014-10-30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编号2003G 0021825)。

李俊男(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脉象及中医睡眠医学研究。

△通讯作者:齐向华(1963—),男,博士学位,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副理事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副主委。研究方向:中医脉象及中医睡眠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