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均,王士兵

南通市海安中医院肿瘤科,江苏 南通226600

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其中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目前,手术是治疗肠癌的有效措施,但因肠癌手术多为开放术式,手术时间长,术后患者痛感较强,易引发胃肠功能絮乱,不利于患者康复。艾灸是中医传统针灸疗法,其理论是通过艾灸刺激穴位,从而改善人体絮乱的生理功能。有报道认为,应用中医经络理论,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肠癌术后患者疼痛,恢复胃肠功能[1]。因此,本研究探讨耳穴贴压及艾灸对肠癌术后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南通市海安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2 例肠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1 例;年龄32~97 岁,平均(70.59±10.59)岁;手术时间2.55~4.3 h,平均手术时间(3.59±0.74)h。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32~97 岁,平均(70.59±10.59)岁;手术时间2.54~4.4 h,平均手术时间(3.54±0.76)h。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1)病理检查确诊为肠癌患者;2)已接受手术治疗患者;3)依存性较好者。

1.3 排除标准1)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者;2)手术禁忌症者;3)哺乳期、妊娠期患者;4)抑郁症患者;5)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如饮食控制、药物镇静及肠胃减压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耳穴贴压及艾灸。

1.4.1 耳穴贴压 术前24 h 对患者耳部用酒精消毒,轻度按摩已选好的穴位,事先将王不留行籽打碎成粉,粘贴在医用胶带上,再将胶带粘贴在患者耳部穴位。应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按摩穴位,待患者适应后,加重按摩力度,期间询问患者感受,直到患者耳后穴位产生酸、胀、麻、热感觉,休息3 min后,再次开始按摩,每次按摩时间不超过5 min,每隔1 h 按摩1 次。选穴:主穴选取神门、直肠,根据辨证原则,若湿热蕴结配屏尖;气滞血瘀配肝、脾穴,气虚血亏配脾、肾。

1.4.2 艾灸 于术后患者麻醉感完全消失后进行艾灸,每日1 次,每穴位艾灸4~5 min。选穴:本组患者艾灸主穴选会阳、承山、孔最、二白、小肠俞;若湿热蕴结配阳溪,气虚血亏配百会,气滞血瘀配血海。艾条为本科室自制,主要由艾叶、降香、藿香、白芷、陈皮、丹参等组成,艾灸前将所有中药打碎成末,压制成艾灸棒。进行温和灸,先将艾灸棒尖端处点燃,等充分燃烧至艾灸棒燃端烫手但不伤手后对准所选穴位,距离皮肤2.5~3.0 cm左右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发红,且出现温热感为宜。

1.5 观察指标

1.5.1 疼痛评估 术后第1、3、5、7 天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0~10 表示疼痛强度,数字越大,代表疼痛越强。

1.5.2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记录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

1.5.3 胃肠反应分级 应用科室自制胃肠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于术后第7 天统计患者恶心、呕吐次数。胃肠反应0 级:无恶心、呕吐现象;1级:出现恶心症状,但无呕吐症状;2 级:出现恶心伴1~3 次呕吐;3 级:出现恶心且伴呕吐次数>3次。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 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第1 天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例数41 41术后第1天8.14±1.02 8.15±1.03 0.060 0.952术后第3天7.29±1.05 6.59±1.08 5.078 0.000术后第5天6.59±1.29 5.48±1.54 4.836 0.000术后第7天5.18±0.19 3.59±1.47 9.412 0.000

2.2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h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h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例数41 41肠鸣音恢复时间30.26±1.52 21.24±1.06 42.524 0.000首次排气时间46.59±3.25 31.59±3.05 29.429 0.000首次排便时间57.59±3.25 46.54±2.18 24.665 0.000首次进食时间34.59±1.84 28.47±1.21 24.274 0.000

2.3 胃肠反应分级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分级比较有差异(Z=2.213,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胃肠反应分级比较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肠癌有效术式,但因手术时间长,操作较多,会改变患者原有肠道解剖关系,延长整理大、小肠位置时间,加之术前及术中使用镇痛、镇静药物,严重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2-4]。同时,肠癌手术多为大型开放手术,术后痛感较强,从而加重了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5-8]。祖国医学认为,肠癌会消耗大量气血,而且大型肠癌手术在大量损失气血的同时加重正气消耗,气虚则血亏,血亏则气机不畅,气机不畅则血瘀,血瘀易致胃肠功能絮乱[9-12]。胃肠归阳明经,若通降有序则生化有源;若胃失和降则肠失转化,引发气机上逆,腹胀胃饱,治疗应以通气为主[1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贴及艾灸治疗后VAS 评分较低;提示耳穴贴压及艾灸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14-17],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18-19],稳定患者生理指标。肠癌术后患者内源性镇痛系统异常敏感,通过艾灸会阳、承山、孔最、二白等穴位,可快速激活该系统并起到有效镇痛作用。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排气、排便、进食时间和胃肠反应分级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耳穴贴压及艾灸能改善胃肠功能。针灸百会穴可优化肛门及其周边血流动力学,提高肛门组织支撑力;艾灸溪穴可起到安神、清热解毒的作用,并降低机体应激反应[20]。耳穴贴压穴神门、直肠等穴位,可调节交感神经,激发体内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尤其是按压直肠穴位可有效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从而恢复胃肠功能,促使患者尽早排气、排便,有利于患者尽早进食。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耳穴压贴与艾灸联合应用可改善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优化胃肠功能,尽早排气、排便、饮食,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