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吉,闫小青,杨 锋

1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2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陕西 西安 710003

中医药继承和发展是通过师带徒形式,使中医药得以传承和创新发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我国独特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它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立德树人与能力提升并重,思维培养与技能培训结合,注重“读经典、跟名师、重实践、强素养”,着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1]。笔者现对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行分析,着重论述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科学性。

1 中医药学特点

1.1 中医药学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认识自然、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宝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不仅为中华民族,而且为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如青蒿素治疗疟疾、中药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防治非典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不乏为其例证[2]。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中医药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它是从生命全周期的整体观出发探讨生命健康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3]。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选派中医,提供中药,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做出了独特贡献[4]。

1.2 中医药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是完整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统一的综合性科学,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综合性医药科学体系。它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社会科学属性[5-6]。中医药学有两大特点,一是整体观,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的核心内容有: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3)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整体观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发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万物同源异构和普遍联系的观念。中医药学在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时,通过观察分析,提出重视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统一性。整体观贯穿于中医药学生理、病理、防病、治病诸多方面。

辨证论治是中医药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药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具体而言,是运用中医药学理论辨析相关临床资料以明确病变本质,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其包涵两个环节,一是辨证,二是论治。辨证是以中医药理论对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疾病本质的思维实践过程。论治(也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及方药,也是一个思维和实践过程,目的在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1.3 中医药人才成长具有特殊的规律中医药学两大特点无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高的思维判断性,从而决定了其对从业者主观能动性和经验性的依赖[7]。纵观中医药学发展历史,无论是伤寒、温病学派、金元四大家,还是现今脑病论治的“颅脑水瘀”[8-9]、手法整复肱骨骨踝上骨折的“矫枉过正”等诊疗思想和方法[10],无不蕴含着医者个人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同时也在不断地丰富着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这就不难看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必要性和中医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医药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中医经典理论薄弱、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传统中医的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而师承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对临床技能的早期培养,注意因材施教,突出师生个性化特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领悟中医学的深刻内涵[11]。为此,三十多年前国家启动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至今为止全国开展了七批,陕西省开展了六批,每批为期3年,各批次均有完整的实施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的遴选条件和程序、教学方法、教学任务、预期成效、管理考核、保障措施。不难看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一项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系统工程[12]。

2 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科学性剖析

2.1 培养对象优秀单从继承人的遴选条件就不难看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严谨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继承人必须具备中医药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满2 年。现在职称晋升要求,任中医药初级职称满5 年(具硕士、博士学历者可少于5 年)方可申报晋升中医药中级职称。即便顺利,由初级职称晋升为中级职称,再加上2 年,就是7 年,也就是说大学本科毕业后,最少具备7年临床(实践)工作年限,方可作为继承人的遴选对象。言下之意,继承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临床(实践)工作资历,带着问题跟师学习,便于掌握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常言道:“内行看门道”。曾有一位继承人感言,跟师学习后才醒悟,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肩腰腿痛,关键在于根据具体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辨证论治,随症增加药味,才是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所在,也是指导老师每每能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的根本原因,从而改正自己以往仅据病选方之弊,并总结整理出指导老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经验[13]。选择有一定临床(实践)资历的人作为继承人,还有利于总结指导老师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对一般人而言,总结、分析、凝炼与个人的阅历息息相关[14-15],具有7 年及以上中医药临床(实践)工作阅历的继承人基本具备总结、凝炼、升华指导老师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的能力。

2.2 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使继承人成长为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坚持创新思维,临床(实践)技能较强,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的合格医生。培养目标是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主题,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使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包括指导老师、继承人,以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各司其职,认真从事,共同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

2.3 培养方案严谨

2.3.1 高标准遴选指导老师和继承人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指导老师和继承人,培养方案中制定了具体的遴选条件。对指导老师要求很高,既有从业年限要求,并要求同行专家评议。对继承人要求很严,既有年龄、学历、专业职称等要求,同时要求品学兼优,并且有志于继承和研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勇于创新。有了“大医精诚”的指导老师和品学兼优的继承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保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

2.3.2 培养路径科学 培养方案中所制定的教学方式、教学任务及预期成效等共同构成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培养路径。其有三大特点:1)精准严格,对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教学任务、预期成效既有时间要求,具体到每周、每月、每年和3 年,又有指标要求,诸如跟师笔记、周记、月记、临床医案、经典着作学习心得体会、学术论文、结业论文等。2)跟师与自学相结合。3)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2.3.3 考核体系精准 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也称出师考核)共同构成了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考核体系,该体系设计合理,指标精准,方法严格,同时还规定考核不达标予以退出和不予结业。不难设想,假如没有严格的考核体系,培养质量也难以保证。

2.4 培养工作意在固本,利在长远

2.4.1 有利于深入学习中医药经典着作 多位继承人反映,通过参加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提高了个人学习中医药经典着作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有四,即导师熏陶、跟师醒悟、方案周密和实践基础。首先,大凡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指导老师,都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知名老中医药专家在临床工作、学术讨论,特别是疑难病案讨论时经常引经据典,久而久之激发了继承人学习中医药经典着作的自觉性。其次,绝大多数老中医专家在临床工作中,习惯应用经方(狭意经方),并且坐诊时给继承人只说方名,如果没有牢记经方组成,就无法开具处方,这样无奈的事例在跟师临床屡见不鲜。跟师者从而醒悟到自己学习经典着作的肤浅。第三,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中医专业继承人以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着作为主;中药专业继承人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以及《中药大辞典》《中药炮制学》等经典着作。并且规定理论学习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640 个学时,尽管640 个学时并非全部用于经典着作学习,但总不会少于在校中医专业本科生的《内经》80 个学时、《伤寒论》72 个学时、《金匮要略》64 个学时、温病64 个学时,合计280 个学时。最后,本科教学,虽然开设了经典学习课程,但由于学生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对原文的旨意理解不深。通过7 年左右的临床工作,这一问题会迎刃而解。比如骨伤科专业继承人对“气伤痛,形伤肿”的理解就比学生时代深刻得多。

2.4.2 有利于总结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 多种原因导致,许多行之有效的中医药防病治病方法逐渐流失,这是不争的事实。诸如急危重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四肢骨折的整复手法、骨错缝的治疗手法等“绝活”,或已失传,或仅掌握在少数老中医药专家手中。为老中医药专家配备继承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继承人通过跟师临床,逐步掌握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书写跟师笔记、周记、月记,撰写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技术专长)的学术论文、结业论文诸环节,对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炼,升华为指导老师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16]。

总之,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有其特殊性,师承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重要方式逐渐趋于成熟,且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对于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及中医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