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俐,何秀兰,胡凯文,林志强

恶性肿瘤是复杂险恶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于恶性肿瘤防治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治疗技术手段愈加丰富,其中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 中医外治法概述

外治是与内治相对而言,即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采用药物施治可称为“药物外治法”,若以拔火罐、割治、刮痧、推拿、导引等手法或器具治疗的则可称“非药物外治法”。

外治法历史悠久,《内经》中就记载有很多,如针、涂、浴、蒸、熨等多种外治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外治法有了较大的发展,创立了多种药物外治法,如洗涤法、烟薰法、药敷法、坐药法、纳药鼻中法、药烙法等,是张仲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后众多医学典籍《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儒门事亲》等均对外治治疗有着大量记载。至清·吴师机主张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为完善中医外治法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开宗明义提出观点:“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内治之理,即外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内治或外治都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上,先辨证后论治。如其所说:“外治必如内治,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对于药物外治的作用机理,《理瀹骈文》中指出:“皮肤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人体虽有内外之别,但交错纵横布于人身的奇经八脉则可以交互联系,这种特殊的联系正是外治奏效的途径。药性从毛孔透入,直达脏腑引起机体内部的调整。同样,清代名医徐灵胎也做出了相同的结论:“疾病由外以入内,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物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达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有力。”吴氏在《理瀹骈文》中用膏药极多,把许多内服的汤药、丸剂改制成膏药外贴,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科,外治法可以在各科疾病中广泛使用。

2 恶性肿瘤中医外治法应用范围及位置

恶性肿瘤及其合并症病情多变,牵涉脏腑器官较多,症状复杂,外治法在疾病各个阶段都可以应用。尤其进入中晚期后,多出现疼痛、胸腹水、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此期中医多辨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上往往顾此失彼,困难很大。由于正气已虚,患者体质较差,常用的软坚散结、活血破瘀等治疗方法及用药受到一定限制,但如果使用外治法,则无此禁忌。中药的局部治疗药效专一且可即撤即给,不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一些病人口服汤药困难,则可以通过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方法使药物作用于身体,达到治疗目的。外治法可多途径给药,有医家概括其特点为便、简、效、廉[1]。联用外治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而不会加重病人经济负担。

恶性肿瘤的中医外治疗法目前逐渐普及于临床中,应用范围大体有:(1)外治消瘤,视其是否直接作用于肿瘤而有所区分。直接作用于肿瘤可以称为中医肿瘤的局部治疗,或通过药物或通过器具或两者结合直接接触肿瘤损毁之;间接消瘤就是药物通过透皮作用于瘤灶而消灭肿瘤;(2)治疗癌性疼痛;(3)治疗癌性胸腹水;(4)治疗放化疗后毒副反应,其中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化疗后静脉炎、放疗后皮肤和黏膜损伤、治疗化疗手足综合症、治疗药物靶向治疗后皮疹;(5)治疗癌性溃疡;(6)治疗术后不良反应;(7)治疗癌性肠梗阻,具体手段有贴敷、涂抹、熏洗、坐药、灌肠、灌注、含漱、针刺、灸、离子透入法、磁疗、超声药物透入、毫米波等方法。其中针刺、灸法治疗形式多样,有体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磁针、微波等,灸法可分为清灸、药物灸、天灸等。这些外治法使用灵活,或单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或两者结合,也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如化疗后恶心、便秘可采用针、灸、灌肠、贴敷等多种手段同时进行治疗。

由此可见,中医外治法已全方位地参与到肿瘤临床治疗中,贯穿恶性肿瘤的早、中、晚3期,既有直接针对肿瘤的治疗,也有相关的辅助治疗。一般来讲,在肿瘤的早期治疗中,中医外治多起着辅助治疗的作用,其目的是恢复体质,减轻毒副反应。例如术后病人可以使用外治法缓解术后并发症,放化疗的患者用外治法减轻毒副反应等。此时外治法属于辅助治疗,其目的是能让患者尽可能减少痛苦,以便手术、放化疗等治疗顺利完成。而当疾病产生发展变化时,外治法则有可能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如治疗难治性肿瘤或者一些恶性胸腹水的病人,外治法可能就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治疗则放到了辅助支持的地位。有些病人肿瘤失控或者肿瘤长期稳定,则有可能内外治并重,共同缓解症状。我们最终的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期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3 应用外治法要注意的问题

3.1 内外治相结合

外治虽然重要,但绝不能缺少其他治疗的配合。内外治的结合早在《内经》中即有反映,并提出了“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观点。其有多种外治法配合使用者,如《玉机真藏论》治风寒客于人,痹不仁肿痛者,“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有外治法与药疗结合运用者,如《灵枢·痈疽》以蒸法结合内服药剂治疗。吴师机这位外治大家也并非厚外治而薄内治,而是主张“以外治佐内治”。他在《略言》中说:“内外治皆足以防世急,而以外治佐内治,能两精者乃无一失。”内外治及各种治疗手段的紧密配合是肿瘤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中医外治则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3.2 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无论外治还是内治都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外治也要辨证施治,否则会产生严重后果。如《灵枢·痈疽》“发于膝,名曰疵痈,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凡坚石者不可砭,须待其柔方能治疗。《伤寒论》第6条:温病误用火攻导致黄疸惊痫,时瘛纵;第200条:阳明实证误用火法导致发黄,小便不利等。药物外治更应该先辨证后用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调整用药,不能千人一方。

3.3 透皮技术的使用

透皮是药物外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药物外治的疗效,目前对中药透皮吸收的研究较多。透皮吸收的问题不是我们现在才面临的问题。《理瀹骈文》云:“虑其或缓而无力也,假猛药、生药、香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其所,俾令决滋助,无不如志,一归于气血流通而病自愈。”现代透皮技术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药物透皮法及非药物透皮法,药物研究以单一药物为多见,而复方药物的透皮研究相对较少。一些物理手段如毫米波、离子导入、超声透入等办法也可以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在临床工作中,可以更多地尝试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期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3.4 与现代科技结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剂型有了很大的变化,外治法可以凭借的工具、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中成药的灵活使用丰富了外治法的内容,而与新技术的结合则开拓了外治法的思路。中成药尤其是一些中药注射剂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外治治疗中,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鸭胆子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均有报道腔内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这些药物有的单独应用,有的联合化疗使用,有的结合诸如热灌注等物理方法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直接消瘤方面,华蟾素注射液瘤内注射也有报道。随着各种技术的开展,中医外治有了很多新的平台,扩大了外治法的应用。近年来,各种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介入治疗中,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反应,使一些难以继续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4 小结

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可以用“继承、发展、创新”这6个字来概括。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掘和整理,以便更好地继承先人的宝贵遗产。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现有的中医外治理论,使之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在科技手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更应该大胆地对外治理论不断创新,与新技术更紧密地结合,这样才会使中医外治法更加富有生命力。

[1] 吴震西,吴自强.中医内病外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