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英,黄基荣,何光伦

(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北京 100141)

截敏祛风2号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胺影响的实验研究*

黄汉英,黄基荣,何光伦

(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北京 100141)

目的:探讨截敏祛风2号方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胺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0只大鼠作为研究对象,每组10只,先采用经卵清蛋白致敏制备动物模型,成功后分别灌注截敏祛风2号方、截敏祛风1号方、西替利嗪和生理盐水。采用酶联法检测造模,称出鼻黏膜组胺含量。结果:在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嗜酸性细胞阳性率以及组胺含量上均以生理盐水最高,而截敏祛风2号方在喷嚏、流涕和嗜酸性细胞阳性率在截敏祛风1号方、西替利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组胺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截敏祛风2号方能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胺含量,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

变应性鼻炎;截敏祛风2号方;大鼠;鼻黏膜组胺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源后导致包含IgE炎症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而细胞因子参与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临床上以喷嚏、鼻痒、鼻塞、流大量清涕为主要特征。研究[1]称,该疾病近些年有升高趋势,全球发病率为10%~20%,在发达国家患病率每30年增加1倍。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治疗上目前仍无特异性方法,而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40只大鼠为研究对象,每组10只。近交系,均为雄性,平均体质量(210±20)g,均由湖北试验动物中心提供。备好相关的试剂,如卵清蛋白、氢氧化铝、大鼠组胺试剂、2%戊巴比妥钠、10%甲醛、苏木素-伊红染液、磷酸缓冲剂和丙酮等。实验仪器有电子天平、手持式匀浆机、低温高速离心沉淀机、酶标仪、微量加样器、解剖显微镜等。

1.2 方法

对所有大鼠进行变应性鼻炎动物造模,先用卵清蛋白0.3 mg作抗原,氢氧化铝粉末30 mg作为佐剂,加生理盐水1 ml形成混合液后进行腹腔注射,隔日1次,连续注射1周。在进行强化致敏、腹腔注射完成后,每只大鼠以0.25%卵清蛋白生理盐水2 ml雾化吸入,每日1次,连续使用5 d。激发则为末次雾化后间歇3 d后,以1%卵蛋白用微量加样器滴入大鼠双侧鼻腔中,每次约20单位,每日1次,连续使用7 d。每次滴鼻后观察大鼠喷嚏、搔抓、流涕等鼻部症状,均观察30 min。观察大鼠行为学得分,总分为5分。鼻分泌物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表示造模成功,然后根据每组试验要求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截敏祛风2号方药物组成:茜草10 g,防风6 g,蝉衣6 g,地龙10 g;截敏祛风1号方组成:茜草10 g,蝉衣6 g,地龙10 g,紫草10 g,徐长卿10 g,乌梅10 g,防风6 g,以上均煎汁10 ml灌胃;西替利嗪(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86)10 mg灌胃,生理盐水10 ml灌胃。以上均灌胃1周,每日早晚各1次。然后采用Loren氏法对大鼠造模完成时和取材时各做1次,在光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情况。

然后在末次滴鼻30 min后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断头处死,剥离上颌骨骨部皮肤后将其从颅骨中游离出来,沿鼻中线切开后暴露鼻中隔和双侧鼻腔,取下鼻甲和鼻中隔黏膜组织50 mg后置于液氮中冷冻,先进行组织粉碎匀浆,经离心后取上清液,再用相关检测方法检组胺含量。

1.3 评定标准

从第1次给药后观察大鼠在喷嚏、抓鼻和流涕症状变化情况,参照中华医学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采用计分法观察症状且记录。轻度:计为1分,喷嚏为1~3次,流涕为流至前鼻孔,鼻痒搔鼻为轻擦鼻几次;中度:喷嚏4~10分,流涕超过前鼻孔,鼻痒搔鼻为抓鼻面不止;重度:3分,喷嚏超过11分,流涕满面到处摩擦抓痒[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调查统计的内容作为变量,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鼻部症状体征比较

表1显示,所有患者动物造模成功,评分均在5分以上,各组大鼠健康活泼,反应敏捷,食欲正常,体质量逐渐加大,无死亡情况出现。对各组的鼻部症状体征进行比较,A组、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在所有症状和A组、B组和C组在抓鼻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C组在喷嚏、鼻分泌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4组鼻部症状体征比较(±s,分)

表1 4组鼻部症状体征比较(±s,分)

注:A、B、C、D组分别代表截敏祛风2号方、截敏祛风1号方、西替利嗪和生理盐水(下同)

临 床 症 状 例数 A组 B组 C组 D组喷 嚏 (个) 10 0.89±0.23 0.94±0.52 0.71±0.20 2.43±0.53 10 1.94±1.00 2.05±0.88 3.89±1.35 10.46±3.15抓 鼻 (次) 10 5.02±0.94 4.72±1.20 4.62±1.20 13.57±3.56鼻分泌物(分)

2.2 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细胞阳性率比较

表2显示,对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细胞阳性率进行比较,以D组最高为60%,A、B、C 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细胞阳性率比较(%)

2.3 4组组胺含量比较

表3显示,对组胺含量进行比较,A组和B组、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D 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4组组胺含量比较(±s,ng/mL)

表3 4组组胺含量比较(±s,ng/mL)

组胺含量 例数 A组 B组 C组 D组10 26.5355±10.367430.4647±5.6756 35.3575±6.0367 39.2374±13.467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指的是临床上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形成的黏膜局部血供和神经、腺体功能紊乱的疾病,在临床上常称为级链反应。中医学上称之为鼻鼽,其发病病机主要是卫表不固、风寒湿乘虚而入侵犯鼻腔的气虚证,由于津液停聚、鼻塞雍滞,致使出现鼻腔部的流清涕等症状。而其病因中就有内外因,属于本虚标实证,本在脾肾,标在肺,而在治疗上则需急治标、缓治本[3-4]。

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截敏祛风2号方,由茜草、蝉衣、防风、地龙等4味中药组成,其中茜草凉血活血,可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作用;防风可通窍止涕、祛风脱敏;地龙祛风止痒通络[5],总之具有宣窍止涕、祛风脱敏的作用。从现代药理学上看,茜草、防风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抗氧化、抗过敏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中茜草还具有抑制氧化物、对抗过氧化氢的脂质代谢、减轻谷胱甘肽含量等作用。研究[6]称,防风可抑制大鼠的免疫作用,能抑制离体气管等过敏性收缩,对外源性或内源性组胺药物瘙痒模型有显着止痒效果。报道认为,防风还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杀伤活性;地龙则能对抗组胺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加,阻止该细胞在全身中的激活情况;蝉衣则能很好地提高机体免疫力[8]。

采用截敏祛风2号方治疗变应性鼻炎后鼻部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好转迹象,但在嗜酸性细胞阳性率上则仅为20%,说明该药物吞噬细胞有很好作用,特别是在组胺上变化显着。研究认为,组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炎性介导物质,其指标越低说明变态反应越强[9]。

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很好地抑制组胺含量,并在嗜酸性细胞和相关积分上比较也显着不同,说明该方法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其结果显示,目前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廉等优势,受影响因素较低[10]。而通过本研究为临床采用截敏祛风2号治疗应性鼻炎提供了有效依据,且临床效果满意。但西医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后发现,中医药较为混乱,有待临床上进一步深入探讨。

[1]杨军,邓秋,周芸,等.实验性变应性鼻炎中鼻黏膜组胺的测定[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27(1):109-112.

[2]袁颖,郭忻.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形态及组胺含量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4):72-74.

[3]Li Jing,Huang Ying,Lin Xiaoping.Influence of degree of specific allergic sensitivity on severity of rhinitis and asthma in Chinese allergic patients[J].Respiratory Research,2011,12(1):36-39.

[4]袁颖,符胜光,郭忻,等.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改变及组胺含量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8(4):258-261.

[5]燕志强,张俊,李得本,等.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组胺H4受体的差异性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0):928-930.

[6]Said Said A,Mchembe Mabula D,Chalya Phillipo 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associated co-morbidities at Bugando Medical Centre in Northwestern Tanzania;A prospective review of 190 cases.BMC Ear[J].Nose and Throat Disorders,2013,12(1): 68-71.

[7]王素敏,郑宏良,章如新,等.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与组胺含量的相关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28(6):670-671.

[8]燕志强,高盛宏,李得本,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胺受体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4):223-225.

[9]S Arshi,R Zarrinfard,S.M Fereshtehnejad等.Determinat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Allergy to Autumn Pollens in Allergic Rhinitis Patients Referred to the Immunology-Allergy Clinic of Hazrat Rasool-e-Akram Hospital in Tehran during 2005-06[J].Razi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2,17(75):671-674.

[10]余亚斌.“截敏祛风2号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5(12):64-66.

R765.21

B

1006-3250(2015)06-0675-02

2015-03-04

北京市卫生局重点扶持计划(BW-2012BNO.029)

黄汉英,女,主治医师,医学本科,从事耳鼻喉疾病的临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