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蔚保国探路24年的北斗领航人

24年前,蔚保国投身“双星定位”研究,从此进入北斗领域,先后带队完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工程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关和地面骨干系统建设。2018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宣布北斗三号...

朱枞鹏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

2016年9月15日晚,中秋月圆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飞天”,叩开了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门。 “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在家乡安徽枞阳被刷了屏。朱枞鹏1963年10月出生...

王永民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

“阳光、空气和王码,是中国三大免费使用的东西。”“数字王码”的推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手机输入法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被国内外专家和媒体评价为“汉字输入技术的第二次革命”。王永民,1943年生于河南,五...

佘振苏长江学者第一人

1998年岁末,北京大学首批聘请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名字——佘振苏。他是世界湍流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终身教授。佘振苏在湍流研究领域成果卓著。SCI网站上公开...

林本坚没有他的光刻就没有IT今天

林本坚一生获奖无数,曾十度获美国IBM杰出發明奖、美国IBM杰出贡献奖、200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更在2014年获选为台湾中研院院士,成为台湾最高学术殿堂首位企业界院士。2018年,林本坚...

马大为 成果被科学家使用近千次

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獲奖人名单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榜上有名,以表彰他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马大...

叶聪探寻万米海底奥秘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国家对海洋事业的重视,在不到20年时间里参与了3个深海载人潜水器型号工作。2001年毕业时,不少同学选择传统行业,喜欢尝鲜的叶聪对水下的新概念船发生了...

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的传奇人生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孙家栋收获如此评价。孙家栋的一生...

卢天健让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都活跃

“我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回来的。”2004年卢天健教授辞去剑桥大学终身教授职位,全职回国的时候曾说过这句话。他现在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主持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

姚期智治学总是盯着最前沿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这个名字带着诸多光环,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亚裔获奖者、世界现代密码学的奠基人之一……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到清华大学全职任教...

罗阳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

2012年11月25日,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30年,他燃烧了自己的一切,用热情坚守“航空报国”...

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先做

1978年,马伟明被海军工程学院录取,毕业3年后又重返母校攻读研究生。从此,痴迷于电机领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锋芒的他,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

黄 波 肿瘤种子细胞的“捕手”

黑色T恤、短发,眼前的黄波看上去十分干练。找寻肿瘤细胞的“种子”,是这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这些年一直在忙的事。为了搞清楚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肿瘤细胞,黄波用排查法逆流而上,找到肿瘤细胞的初...

高彩霞农作物的设计师

2016年,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中国科学之星”的文章,对十位中国科学家进行了介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员因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进重要农作物的貢献入选。一开始,植物生物学家高彩霞...

王选让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

你是否知道,儿时陪伴我们走过成长、成才、学习、工作每一段时光的那缕墨香,都离不开那个默默耕耘十余载,让出版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用激光照排技术将汉字带入信息时代的人。激光照排技术这项被称为影...

曹雪涛用教育推动医学的发展

1964年出生的曹雪涛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山东人,长期从事抗感染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医学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兼任《中华医学杂志》主编...

冯小明 坐了八年冷板凳

提到冯小明院士,学界首先想到的是他及其团队以手性双氮氧-Sc(OTf)3配合物催化剂实现的首例催化不对称Roskamp反应。由冯小明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历经近20年的努力,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

钟扬高原上的种子先生

1964年5月,钟扬出生在湖北一个教师家庭,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成为一个对于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1979年,年仅15岁的钟扬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来,他与妻子张晓艳一同前往美国访问留学,并在学成之后毫不...

杨振宁洞穿宇宙的秘密之后

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人到了90岁以后,...

中华崛起

改革开放至今,走过了41个年头,在几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上有“天宫”家族、“墨子卫星”,下有“中国天眼”、“蛟龙号”……中華已经再次崛起。...

郑哲敏爱国是科学研究的唯一动机

1924年,郑哲敏出生于山东济南,1943年的战时,随父生活在四川的郑哲敏,以理工科第一名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电机系。郑哲敏和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大家“三钱”中的“两钱”——钱学森、钱伟长有着不解之缘。...

吴孟超600万奖金全部捐出

他把手术台当作报效国家的平台,开创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创造了世界医学领域的无数个第一,他就是國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为国家多做点事,这是吴孟超一辈子的人生追求。1927年,5岁的...

赵忠贤多次实现高温超导领域突破

赵忠贤,1941年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从1976年起,开始高臨界温度超导体研究。50多年前,年轻的赵忠贤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时,我国的超导研究...

刘东生解释250万年来气候变化史

1917年11月22日,刘东生出生在沈阳皇姑屯的一个铁路职工家庭。1930年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学习。在南开中学,刘东生亲身体会到抗日救国的热潮,更加深刻认识到国家危亡的现实。艰苦的条件下,刘东生随家人...

吴征镒为3万种植物建“户口簿”

在老一代科学家的记忆中,一抹尴尬过去总是挥之不去:几十年前,如果要了解在我国生长的植物的资料,几乎总要去国外出版的杂志书记中去搜寻。25卷本的《苏联植物志》便是当时世界上记载种类最多、最完整的植物志。...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