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贤,1941年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工作至今。从1976年起,开始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50多年前,年轻的赵忠贤进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时,我国的超导研究才刚起步,寻找高温超导更是天方夜谭。如今,当年的小伙子已青丝为霜,而中国的高温超导研究也赶超到世界前列,古稀之年的赵忠贤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领先全球的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优秀人才。

赵忠贤是国际上最早认识到铜氧化合物超导体重要意义的少数科学家之一。1986年底到1987年初,赵忠贤带领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在钇钡铜氧中发现了93K的超导转变,中科院数理学部宣布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并在国际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组成为Ba-Y-Cu-O,推动了世界范围的高温超导研究热潮。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科学家对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陷入迷茫期。直至2008年,赵忠贤团队发现了系列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并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世界纪录,为确认铁基超导体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实现了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第二次突破。2013年,时隔24年,赵忠贤团队再次凭借高温超导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前,这一奖项已连续空缺3年。

“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我国的超导研究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已经具备原创性突破的基础和能力。” 对于中国超导研究的未来,赵忠贤充满信心,“超导研究在中国深深地扎了根。假如有一天,超导研究又有新突破,一定还会有中国人的身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科学家会找到一种适合于广泛应用的超导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

◎ 来源|新华网

◎ 图片|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