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互联网思维也好,颠覆也好,独角兽也好,企业的本质只有四条永远不会变,不管处在什幺样的时代。一是产品是好的,产品能够为世界更加美好、人类更加幸福创造价值,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前一段时间热门的一部分企业今天已经没有了声音,因为它所提供的产品品质是不够的。二是成本是低的。同样质量的产品,成本是低的,就有竞争力。三是效率是高的。其他公司如果用一年的时间你用两个月就能够突破某些新的品质,你就会处在不败之地。四是传播是快的、广的。任何一个企业不管用什幺样的思维,做到了这四点,你才能够不断地持续地发展。”

——清华控股公司董事长徐井宏

“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机制。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华为总裁任正非

“我们是开着300迈的车,在最陡峭的悬崖边撞来撞去,激烈的竞争,还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我认为滴滴最大的挑战不是竞争、不是政策、不是资本,而是我们核心团队成长的速度,能否跟上公司发展的速度。滴滴变革、发展的速度是超过很多公司的,可以说滴滴每三个月便是一家新的公司,这要求我们创业者必须快速成长、不断学习。”

——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

“万达商业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公司,注意看财报,去年净利润构成当中35%来自于固定租金业务,就是来自于租赁业务。前年是30%,那就意味着每年增长5.2%,今年至少四成的净利润来自租金,不能用简单的房地产公司估值,我们在香港只有不到5倍PE,市值还低于净资产,所以这种低估值让我们无法忍受。我做了很多的行业,有多少次投资,很多朋友跟着我一起投资,每一单赚着很开心,唯一这一单,跟着我的朋友亏钱了。这是很重要一点,不能对不起我的朋友和股东。所以我们一定要私有化。”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我退休前格力要做到(年营收)2000亿。三年内我不会退休,现在上面也没有硬性规定到什幺年龄一定要退,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要培养接班人,不能说我退休了格力就完蛋了。”

——格力电器董事长、生于1954年的董明珠(珠海国资委以持股20%左右居第一大股东)

“你要做的东西,没有唯一性,就要差异化。人世间条条路坎坷,要成事业必须要步步开拓,绝对不能想到一蹴而就,没有这样的事,你辉煌的越快,倒闭的也越快。我当了22年的人大代表,二十年前和我同一时期当代表的企业家一个都没有了——做企业不在于做多大,而在于做多长久。这就是为什幺要有文化底蕴,要培养企业的文化,所以我要培养红太阳的文化。在红太阳,80后的员工我都把他们当成子女看待,80前的我都把他们当做兄弟姐妹一样看待。我对红太阳有三大贡献。第一培养了团队,拥有近万名员工,其中大专以上4986人,到今年底大概会有5500人,硕士研究生有1180人。第二培养了一个品牌,虽然我们在农药行业里算很小,但创造了小行业大品牌。第三培养了一种文化,红太阳核心文化是内圣外王、内方外圆,不可复制。小企业经营是靠个人的魅力,中型企业是靠制度,大型企业是靠文化。现在只靠我们来管他们肯定是管不了了,还是要靠文化。我跟员工形成一个共同的命运、利益、价值、事业的共同体。”

——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杨寿海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

国企改革要一司一策

“从深层次上说,商业模式的调整离不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面向未来,国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压力,因此,必须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地把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之所以说国企改革任重道远,是因为国企在继续推进改革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一是来自国内,有人认为国企垄断经营、与民争利、腐败严重、利益输送、分配不公、创新不足等,其经营受到质疑,整体商誉受到影响;二是来自境外,也使国企的竞争地位受到挑战,如TTP竞争中立性原则认为:任何商业实体不应通过所有制性质获得竞争优势。从两方面的挑战来说,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我理解,公益类更侧重社会效益,商业类侧重于经济效益,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机制和标准。当然,商业类国企既然要参与市场竞争,就要严格遵守市场化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公益类国企也要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总之,国企要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执行者,我有一个体会:国企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整体来看,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国有企业所处的历史不同,所处的行业不同,他们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不同。比如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也不同,每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商业模式也不同。国有企业的改革一定要一司一策,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方向和原则,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改革方案,制定自己的战略,并确定未来的商业模式。”

【新三板播报】

新三板创新层门槛高

自 2016 年 6 月 27 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全部企业划分为基础层和创新层,满足三个条件之一的挂牌公司可以进入创新层。据悉,分层办法对创新层挂牌公司提出五类共同标准,包括公司近 12 个月融资规模、近 60 天成交天数的明确标准及其他合规性要求。三套差异化标准对公司净利润、营业收入和市值作出要求,分别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及商业模式,申请公司需满足三类标准之一。除准入标准外,分层办法还对新三板创新层设置了三套维持标准,对创新层公司每年 4 月进行调整,不能满足三套维持标准之一的将被调到基础层。

有机构认为,标准三和通用条件均较征求意见稿更严格,预计有 1000 家左右的公司进入创新层。另有机构表示,对未来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的企业来说,除了可能享受未来市场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的制度性红利之外,监管层对企业自身的治理及信息披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当更加重视该问题。创新层绝不是企业的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无异于“鲤鱼跃龙门”,但需要真正化身为龙,则需经历“天火烧其尾”。

松绑私募挂牌新三板

监管层允许一行三会监管的企业按现行挂牌条件审核其挂牌申请。私募挂牌获准但新增八方面条件。1.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 80%以上;2.私募机构持续运营 5 年以上,且至少存在一支管理基金已实现退出;3.私募机构作为基金管理人在其管理基金中的出资额不得高于 20%;4.私募机构及其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三年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属于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黑名单”成员,不存在“诚信类公示”列示情形;5.创业投资类私募机构最近 3 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 20 亿元以上,私募股权类私募机构最近 3 年年均实缴资产管理规模在 50亿元以上;6.已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并合规运作、信息填报和更新及时准确;7.挂牌之前不存在以基金份额认购私募机构发行的股份或股票的情形;募集资金不存在投资沪深交易所二级市场上市公司股票及相关私募证券类基金的情形,但因投资对象上市被动持有的股票除外;8.全国股转公司要求的其他条件。分析人士指出,私募获准在新三板挂牌融资,但准入门槛提高。

新三板转板看盈利和分红

“目前,新三板实行注册制,中概股回归中国股市可以先进入新三板,但是不能直接进入沪深两市。沪深两市有九千万散户,只有盈利和有分红意愿的上市公司才能进入沪深两市,才能获得再融资的机会,这样才能鼓励上市公司努力经营,这样才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姝威前不久发文《保护投资者权益恢复股市融资功能》表示,“新三板挂牌公司向沪深两市转板的首要标准应该是挂牌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挂牌时间应该放在第二位。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符合标准的公司没有必要借壳转入沪深两市,可以直接转板到沪深两市。如果盈利能力和分红意愿不符合转板标准,挂牌公司不能以任何形式进入沪深两市。”

截至2016年 5 月 27 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 74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