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

Libra是17亿名无银行账户人士的救世主,还是满载邪恶的潘多拉魔盒?

沉寂已久,币圈再次沸腾。一则比特币重拾涨势,再现赚钱效应;二则巨头入局,Libra引万众瞩目。

这两件事,看似互为助力,实则同类相争。Libra,不视比特币为竞争对手,却无意间给比特币敲响丧钟。

沉寂近一年的比特币,因暴涨重回舆论视野。自2019年2季度起,比特币价格谷底爬升,走出上涨通道,短短三个月。涨幅2.15倍,一度接近1.3万美元/个(折合人民币近9万元/个)。

其中一个推动因素。是Facebook拟联合一众巨头推出虚拟货币——Libra。

Libra以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10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为使命.引发全球监管层的关注。Facebook在全球有27亿用户,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为Libra的全球普及打开了巨大空间。

Libra定位于稳定币,与一篮子主权货币挂钩,革除了比特币们的投机属性。价值足够稳定;又承继了虚拟货币跨越国境、超越主权的特征,再辅以Facebook的27亿用户,有可能给全球货币格局带来重大变化。

当然,Libra在落地层面仍面临不少困难。

Libra是一种虚拟货币,受各国虚拟货币监管政策约束。

Libra意在革除当前金融体系的弊端。如交易成本高、跨境支付不便利以及门槛太高将十几亿人排除在外等。Libra改进全球支付体系的努力,类似于在全球范围内再造一个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其目标是,“无论您居住在哪里,从事什幺工作或收入怎样。在全球范围内转移资金应该像发送短信或分享照片一样轻松、划算,甚至更安全”。

传统金融体系选择直面挑战。就境内支付而言,理论上,只要把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复制过去,就能有效抵御Libra的冲击;跨境支付而言,SWIFT已经行动起来——2019年6月20日,SWIFT发布《SWIFT支付:展望未来》白皮书,宣布即将启动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交易平台GPI支付。

传统金融体系动起来。再加上监管机构的监管助力,Libra要颠覆现有金融体系,任重道远。

风口之下,垃圾都能冲上天。要看长远。就得看基础是否扎实。对比特币来讲,就是其支付型代币的地位是否稳固?有没有强力挑战者?

Libra的出现,在短期内成为比特币上涨的强心剂,作为竞品,中长期看又可能革了比特币的命,起也Libra,落也Libra。

比特币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解决了信任问题。Libra背后有巨要支撑,天然能俘获绝大多数人的信任,在安全性上不输比特币。此外,Libra与一篮子官方货币挂钩。革除了币值波动的弊端。Libra厦Libra们的出现。将在大多数支付场景中取代比特币。

一旦支付属性被削弱,比特币除了在各类匿名交易场景中充当支付工具外(会持续遭遇反洗钱监管压力),只能安静地做个投资品。问题是,失去了支付场景、退守为纯粹的投资品,比特币还有何想象空间可言呢?

短期来看,Libra的落地仍将面临各种不可知的阻力,其影响和作用或有被夸大之处,但骤风起于萍末,新事物既已出现,新趋势就已然成形。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彼此关联远超人们认知。Libra之于比特币,Libra之于现行金融生态,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究竟如何演化,有着无法穷尽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