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作为教育学术语,有两层含义,本文想集中分享其中之一,即超越原专业界限从事其他专业的学习,最普遍的是大学时期的跨专业保研、考研、就业。结合笔者个人在跨专业保研上的部分体验和感受,希冀带给读者尽可能多的有效方法和心理鼓励。

为自己创造机会


  笔者在学习其他学院课程、尝试辅修时,最直接的感受是缺少归属感和氛围,如认识的对应学院老师不多、选不上课、专业的科研能力不够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自己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沉浸在另一专业内。
  笔者实践过的方法有:1.进行科研实践。做科研项目最重要的是认识了对应学院的队友,并学会以专业学科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可练习学术写作,进一步了解这个专业。在科研实践当中,可以更直接方便地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对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非常友好。2.写论文。包括但不限于课程论文、科研报告等。同时还需要注意,要多向老师请教,不断完善、打磨。

拓展广阔的视野


  这一项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是跨专业,相比较于原本专业的同学,我们没有足够的专业研究优势。因此,在精度和深度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在广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这也是跨专业学习的必备技能。不论是参加社团、讲座、实习,都需要有意识地用多学科、多维度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断锻炼自己,熟能生巧。笔者在大学时期参加了三四个学生组织,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非常感兴趣,也想锻炼一下自己。但回过头复盘时却发现不经意间参加的社团活动,在保研面试的时候占据了不少优势,所以建议大家能够在平时多多开阔视野。

学习专业课程


  保研既要发挥优势,也要补足短板。对于跨专业保研而言,我们更需要体现专业性,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于专业出身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就个人的经验而言,上课的帮助远大于自学或者读书。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所以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引路人。在保研准备阶段,上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要注意的是,现场授课要比学习视频有用得多。因为学习视频更偏经典,所以不如老师讲的内容时效性高。当然,读书和学习视频是很重要的补充,也请不要忽略。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自然是多多益善。

选择合适的赛道


  完成跨专业保研后,笔者经过了多次复盘和反思,这里建议大家要多次权衡,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的学习难度、竞争程度、就业情况等。建议理性判断自己对于喜欢的专业是不是有充足的竞争力,一定要注意,感性热爱的同时也一定要有理智、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跨专业保研或跨专业考研最忌讳空有一腔热情。

摆正心态,不留遗憾


  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正因为不知道结果,才有了期待,有了满足,也正因为不知道结果如何,我们在此之前只能尽力奔跑。这里想说的是,如果热爱真的无法割舍,那不妨大胆一试,至少不留遗憾。结果证明,试了就会有答案,也只有尝试才会有答案。所以在不确定的时候,不要否定自己。哪怕让结果否定你,也不要先自我否定,你远比你所认识的更优秀。
  最后想说,这里和大家分享最重要的目的不单单是帮助你跨专业保研或跨专业考研,而是丰富你的生活,扩展你的视野,让你认识更多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思路。专业学习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无论成功与否,你都会有所收获。其实,选择跨专业保研或跨专业考研,通常不外乎两个理由,一是真心喜欢,二是便于就业。对于第二个理由,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个专业的绝对优势,就要清楚它竞争的激烈程度,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不断努力。如果你是因为热爱而选择转专业,那幺一时的成败又能影响你什幺呢。正如电影《无问西东》中的经典台词,“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和大家共勉!
  (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