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青山塑造高原美


  南山公园位于拉萨河南岸,是俯瞰拉萨城区的绝佳观景点。如今这里树木丛生、游人如织。
  “十几年前来拉萨的时候,南北山都是光秃秃的,当时朋友说西藏高寒缺氧,种不出树。今天从登山栈道上来,栈道两旁都是树,变化真是大!”来自成都的游客郭玉说。
  巨大的变化,源于西藏高海拔植树造林试点工程。作为高海拔植树造林试点,2012年至今,拉萨实施了“山地造林环境调控技术”与“耐寒树种筛选研究”等科研项目。
  “高原种树难度大,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10多年来,林业部门已筛选出高山柳、油松、樟子松等30多个适宜高原栽种的树种,为‘秃山’披上绿衣,高原的‘绿’来之不易。南山公园的绿化实现了海拔3 900米以上半干旱地区人工造林‘零的突破’,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储备了技术、经验,给了我们很大信心。”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南山公园是高原绿化的一个缩影。位于藏北高原的那曲市,曾是一个没有树木的城市。平均海拔4 500米的那曲,由于氧气稀薄、冻土层厚,树木难以成活。

西藏雪山草地

  为结束那曲“不长树、无树木”的历史,近20年来,那曲市一直在探索研究高寒高海拔城镇植树试种工作。高山柳、中国沙棘等树种表现较好,高寒高海拔城镇植树试种取得了一些经验。

藏北羌塘草原野生动物保护员

农牧民成为“生态卫士”


  驱车从羌塘大草原经过,不时就会和藏羚羊群“不期而遇”,并可见到野牦牛、藏羚羊和三五成群的藏野驴漫步草原,悠然自得。随着西藏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青藏高原特有的蹄类动物种群在逐步恢复。
  住在那曲市双湖县城附近的嘎玛边久是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员,每年都要在外巡逻近半年,独自巡查方圆上百千米的无人区。每次出发前,他都要戴上红袖套,挂上工作证,以震慑盗猎分子。双湖县境内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约有1.7万平方千米处于无人区,大部分地区不通公路,嘎玛边久常常是骑着摩托车巡逻。
  因为野生动物随季节迁徙,嘎玛边久需要在野外仔细寻找它们的踪迹。每当嘎玛边久发现野生动物的时候,都要停下来,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布情况,统计它们的数量,上报给林业部门。在双湖县,像嘎玛边久这样的野生动物保护员还有很多。
  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普次仁已守护山林好几年了。
  普次仁说,十几年前,当地老百姓冬天取暖和生火做饭都需要烧柴,附近村民习惯上山砍树。不仅如此,在墨竹工卡县,还存在迁徙、栖居于此的黑颈鹤、马鹿等野生保护动物被偷猎现象。
  由于保护区面积大,普次仁每次巡逻时间都特别长。遇见砍树的人,他会耐心劝说,还在附近的村子开展保护生态的宣传教育。遇到不听从教育劝说的,他就带回管护站,等待有关部门过来处理。
  农牧民不再和大自然抢饭吃,而是吃上生态保护饭。通过参与公益林管护获得劳务收入,部分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发生实质改变。以前只见自行车的扎雪乡,如今每家每户都有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轿车,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成为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护员,成为雪域高原的“生态卫士”,也在保护环境中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