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点秋

《星际争霸》虫族概念图

小时候玩电脑游戏时,笔者对《星际争霸》中的虫族印象颇深。虫族相对于人族、神族最大的特点之一,便是造兵速度极快,可在极短时间形成一波虫族大军,将对手基地推平。

美国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链计划,正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近地轨道建立起一支太空“虫族”卫星部队。在蚕食着为数不多的通信频谱资源的同时,星链在欧东战场上所体现的军事价值,也让世界逐渐意识到:人们头顶上方数百公里外的太空,正在成为现代战争的新战场。

SpaceX的“星链计划”于2015年启动,计划经过多次修改,拟将4.2万颗通信卫星(目前“星链”在太空中有3000多颗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为全球范围内购买了其接收终端的客户,提供更好、更快、更低成本的互联网服务。

实际上,星链最佳的应用场景应该是远洋船舶、沙漠等偏远地区,以及飞机互联网这种传统手段难以覆盖到的场域。而如此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计划,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毕竟在可回收运载火箭“猎鹰9号”出现之前,将轻型有效载荷发射至近地轨道的平均成本,仍在3万美元/公斤。

SpaceX的“可回收火箭”,研发工作一波三折,甚至在2008年“猎鹰1号”连续三次发射失利,令SpaceX公司濒临破产,马斯克本人也几近崩溃。最后,还是来自NASA的一笔大订单救了SpaceX。

而在2015年底,SpaceX耗资10亿美元研发的“猎鹰9号”,终于实现了首次成功回收。虽然回收部分仅仅是一级火箭(二级火箭的回收仍存在困难),但这仍创造了人类航天史上的奇迹。

这意味着,近地轨道的火箭有效载荷发射成本,被一举降至了2500美元/公斤,仅为原来的不到1/10。自此之后,“八手”“九手”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执行发射任务的例子屡见不鲜。美国也在航天飞机退役9年后的2020年5月,通过“猎鹰9号”搭载的“龙”飞船,完成了在美国本土发射的载人航天任务。

而SpaceX即将投入服役的“星际飞船”(Starship),同时搭载了3台用于大气飞行的“海平面”发动机和3个真空优化的“猛禽”发动机,实现了“可回收二级火箭”的理想构型。在未来,“星际飞船”将承担星链计划中,重量级卫星“V2.0”的发射任务。

迄今为止,SpaceX主要发射的星链卫星是V1.0与V1.5两个版本。为了实现低成本与快速组装的目标,这两个版本的卫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做到每次发射60颗的规模,与“猎鹰9号”通过密集发射、重复使用来降低成本的想法完美契合。

更重要的是,星链卫星作为现代战争中的“保底”通信手段,即便是使用民用信号传输波段,也能凭借低发射成本、全天候在线、大通信带宽等诸多优势,改变现代战争的格局。

“猎鹰9号”可回收火箭造就的人类工程学奇迹,毫无意外地正被挖掘着潜在的军事价值。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凭借绝对的太空优势,动用了72颗军、民用卫星,投入数百枚“战斧”巡航导弹,摧毁了伊拉克部队的防空力量与重要目标,最终在短短42天的时间内轻松取胜。

把视线拉回俄乌战场,早在今年2月战争伊始,俄方巡航导弹的第一轮饱和攻击,就摧毁了乌克兰绝大多数的军事指挥与通信设施—然而与海湾战争中的伊军不同,乌军并未丧失抵抗能力,原本看似力量悬殊的对决,硬是拖到现在也没有停战的迹象。

提供覆盖全球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星链

2022年8月25日,美国得州博卡奇卡海滩,马斯克宣布计划使用星链提供T-Mobile蜂窝服务

星链卫星的制造与发射成本,平摊到单颗上,仅为百万美元左右。

这其中,以星链为基础搭建的乌军信息传递网,作用十分关键。凭借着北约国家捐赠的星链终端,乌军指挥部不仅能与士兵保持顺畅通信,也能与大洋彼岸的美国交流无阻,甚至可以借助星链系统控制无人机,对俄军阵地、人员与车辆实施打击。

星链卫星的制造与发射成本,平摊到单颗上,仅为百万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俄罗斯研制的反卫星导弹,造价动辄千万美元一颗,其中用到的先进芯片主要来源于北约国家,在如今全面封锁的态势下,其也极难入手补充库存;若用动能反卫星武器对星链卫星实施攻击,就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成为一门亏本买卖。

按照美军“马赛克战”的思想,未来战场将采用更多低成本、易组合的作战模块,代替高精尖但数量过少的先进武器平台,形成以各式各样马赛克色块所构成的作战体系,丢失了一两个色块根本无伤大雅。

攻击性太空武器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

颇为蹊跷的是,10月11日,赫尔松前线乌军士兵手中的星链终端,出现了大范围失联的情况。一时间,“马斯克故意切断信号”与“俄军进行电子战干扰了卫星信号”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甚至一度推迟了乌军进行大规模反攻的时间。10月14日,马斯克称其已给五角大楼写信,表示他无法再继续为如今几乎免费提供给乌克兰军方使用的“星链”服务,提供资金。

此外,他还要求五角大楼为乌克兰使用的服务买单,称乌方至今已拖欠8000万美元的服务费,还将在接下来的12个月耗资4亿美元。尽管在第二天,马斯克就宣布已经撤销了申请,但这无疑是在向外界“官宣”,星链卫星通信系统对俄乌战局的重要性。

那幺,星链有没有能力拦截洲际弹道导弹,来改变如今核威慑的局面呢?

凭借现在星链V1.0和V1.5版本卫星上搭载的推力极弱的霍尔效应发动机,显然不可能做到;但V2.0版本卫星作为重达1.25吨的庞然大物,被赋予了搭载各类天基动能或激光武器的极大可能性。

美国军方有可能利用星链卫星上预留的通用接口,借助“星际飞船”极低的运载成本,在未来将各式各样的反导或对地攻击武器装载于卫星上,借助星链系统的低延时优势,开发出反导拦截的新战术。

又或者,美方直接让1980年代因发射成本过高、技术过于超前而被叫停的“星球大战”计划复活,将“智能卵石”“上帝之杖”等天基动能武器变为现实,构建其太空霸权的新图景。

如此看来,美国国防部十数年间给SpaceX的数十亿美元发射合同,与近年来频繁进行的星链通信系统和美军现有通信链的兼容试验,都在成为美国“太空部队”战略的一部分。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反卫星武器的研制,美国长久以来维持的太空优势,尤其是如今北约绝大多数精确制导武器都要仰仗的GPS卫星定位系统,正在受到挑战。

太空战争艺术插画

一旦位于中地球轨道(MEO)的GPS卫星被反卫星导弹或激光武器干扰或击毁,战争形式将瞬间“倒退”回越战时期的水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军也在大力推进下一代GPS导航系统—NTS-3卫星的发射工作,预计首颗卫星将在2023年发射升空。

相较于GPS,NTS-3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并且其位于高度更高的地球同步轨道(GEO),使得对其实施反卫星武器攻击的难度陡增。

目前比较成熟的太空武器装备,主要是侦察、预警、导航、通信等作战保障性装备,攻击性太空武器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

它们主要包括这几种:以热效应、冲击效应和辐射效应杀伤卫星的定向能武器;以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拦截航天器的粒子束武器;以超高速运动的弹头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动能武器;利用电磁力发射高速弹丸,拦截洲际弹道导弹和中低轨道卫星的电磁武器;预置部署在空间轨道上封锁轨道的太空水雷;干扰和欺骗卫星通信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电子攻击武器等。

这样看来,未来飘浮在地球上空的数万颗卫星,究竟是引领人类开启多行星物种纪元的钥匙,还是悬在人类头顶的数千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呢?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