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反馈

@ 周蓬安:抢救诚信,千万别剃头挑子一头热,光老百姓着急。第一步必须是红头文件里的话落到实处。

@一飞冲天:国家倡导诚信建设,首先是建立健全政府和官员的诚信考核体系,重树官德民望,对于失信和失德的官员进行降薪降职直至撤职法办,这样诚信社会才有望建立。

@质量先生:直面问题,挖掘根源,自上而下,建章建制,旗帜鲜明地去推进、落实,从政府诚信做起,抢救诚信!

@孤独的筷子:我个人认为,诚信危机根本在于人的素质没有跟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时事短评

老师举报“门生”缘何成为罗生门?

最近,钱三强之子举报自己所带研究生胡震本科论文造假的事件掀起了纷纷舆论。北大物理学院教授钱思进认定胡震本科论文抄袭,而胡则大喊冤枉,认为是自己没有以钱为导师读博士,他才如此“纠缠”。钱思进也认为胡擅自让其他教授推荐出国,扰乱了他课题组的研究计划,他觉得是“背信弃义”。

对于此事,涉事的校方要幺“不置一词”,要幺只是被动地向上级(教育部)发个“调查函”,基本都是消极应付。这种鸵鸟政策是当下许多高校面对学术腐败的一贯做法——似乎不去理会,过一阵热点过了就好了。如此自欺欺人,当然是出于维护学校声誉乃至既得利益的考虑,谁也不会先“捅破那一层窗户纸”。可是,学术伦理是否会在这种推诿怠慢中一步步沦丧?

老师举报“门生”成了罗门生,显出了学术腐败“仲裁者”缺席的可怕。没有一个终极的价值判断体系可以依仗,学术举报便成了一桩桩永无定论的“无头案”,这不仅仅是真相永不得而知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尤其是学术界的伦理规范受到了一次次重创。有举报,无真相,举报和辩解就成了一对“互咬”的恶性循环。学术经不起这样的“零和博弈”。

湖北武汉 王艳春

读者点评

《天价赝品?》

@烟花残明: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观,只盲从正统的定论,加之对徐悲鸿的盲目崇拜,被骗的结局似乎是必然。

@冯书山:“打眼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学艺不精”。一些人动辄百万千万来博取最大利益,已完全失去收藏的基本乐趣。对于金钱的过度追求,势必造成文化的缺失与人性的扭曲。

《“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民间方案》

@寂寞的耕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应该是迟早的事情。随之城市户籍适龄人口的减少,学校为了生存必然会接受非本地户籍学生,只是这个过程需要各方进行利益的协调。

@东海匹夫:从公平公正角度看,“取消高考户籍限制”没错,但现实操作很难,除非实行系统性改革,否则即使出台了政策,也是落实不到位。

《小悦悦和她的邻居们》

@老陈0516:看完《小悦悦和她的邻居们》,有些阴郁。整体道德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仍相信此事是特定环境中的极端个例。

@时光好贵:想起姥姥曾经在家门口溜达的时候晕过,被邻居送回来,那时觉得很正常。对小悦悦事件,我妈说:“咱家门口不会发生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