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慨

从2007年4月16日开始,每隔两个礼拜,作家扬·马特尔便向渥太华的惠灵顿街80号寄去一本书和一封信,收信人为总理斯蒂芬·哈珀——加拿大最有权势的人。头一本是《伊凡·伊里奇之死》:“托尔斯泰洒脱自如地审察着生活的肤浅表象及其内在规律,清晰而精练地呈现了我们的虚妄和冷酷。”马特尔循循善诱地向总理讲解“文学的伟大之处”,并苦口婆心地规劝他即便日理万机,也该每天挤出几分钟来读书。

作家和总理素昧平生,在寄去一百本书和一百封信之后,他们仍然没能成为朋友。因为哈珀从未复信,而仅由身边工作人员七次致信马特尔,例行公事般地表示书已收到。于是在2011年2月28日,马特尔寄出六册装的超级巨着《追忆似水年华》,就此结束了这一历时将近四年的荐书活动,并再度诉诸出版,将101封信结集付梓。

人们可以将此举理解为对总理的公开羞辱,或是一次处心积虑的报复——在2007年加拿大国会一次表彰本国艺术家的典礼上,哈珀未置一辞,“甚至连头都没抬起过”,作为布克奖得主和国际畅销书《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作者,马特尔自感受到了轻慢。但总理的确从未公开透露过他的文学品位,仅有一次说他最爱读《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此人不是手握重权的公众人物,那幺他读不读书完全是个人隐私,但是,“一旦某人——比如斯蒂芬·哈珀——有权凌驾于我,”马特尔写道,“那幺,能了解此人想象力的本性和品质对我十分有益,因为他的梦想可能成为我的噩梦。”

在马特尔开出的书单中,不仅有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经典,也有奥威尔的《动物农场》、卡夫卡的《变形记》、哈珀·李的《杀死一只反舌鸟》、博尔赫斯的《虚构集》、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等现代名着;还有童话,如怀特的《夏洛的网》和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有诗歌或歌词,如特德·休斯的《生日信札》和保罗·麦卡特尼《黑鸟吟》;有理论着作,如伊格纳季耶夫的《两害相权取其轻:恐怖主义时代的政治伦理》和曼古埃尔的《阅读史》,有连环漫画,如玛赞·莎塔碧的《我在伊朗长大》和斯皮格尔曼的《鼠族》,也有广播剧的录音——迪兰·托马斯的《牛奶树下》,甚至一部较早成书的《斯蒂芬·哈珀在读什幺》。

这份书目当然不是开给总理一人的,任何读者都可以从中获益。加拿大有公立图书馆据此向读者推荐,而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有了中译。

2010年5月,马特尔基于“十五年阅读、撰写关于中国的文章,五年在北京、香港居住的经历”,向哈珀寄出了第81本书——鲁迅的《狂人日记》,并敦促他:“要了解一个国家,必须了解这个国家的梦想以及那些怀抱梦想的人。”

没有人知道哈珀是否读过了作家寄给他的这些书,是否在某个寂静的夜晚翻开了中国狂人的呓语——“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真心希望加拿大总理在入睡前把这个小短篇读完,“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如果他是个只读《吉尼斯世界纪录》、对各种奇闻佚事都信以为真的人,我们实在有理由捏一把汗了。

救救哈珀……

《斯蒂芬·哈珀在读什幺:扬·马特尔给总理和书虫荐书》

作者:[加]扬·马特尔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48元

《责任的重负》

作者:[美]托尼·朱特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39.8元

作者选取了阿尔贝·加缪、莱昂·布鲁姆、雷蒙·阿隆这三位法兰西精神最优秀的代表人物,还原他们生活的年代,论知识分子与思想史的诸多重要议题。

《中国十亿城民》

作者:[英]汤姆·米勒

出版:鹭江出版社

定价:35元

结合国内外媒体报道和新近研究成果,以一个在中国居住多年的西方人的视角,对中国在城镇化进行冷静、理性地分析。

《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

作者:莎伦·白琳 马克·巴特斯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59元

通过在一组角色人物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展现出推理和论辩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

《行动中的绘画:刘小东笔记(1998—2014)》

作者:巫鸿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69元

本书收录了刘小东十七年笔记文本,剖析“行动绘画”:将行动注入绘画,是刘小东十年来艺术创作的逻辑原点。

《如何用你的眼睛》

作者:[美]詹姆斯·埃尔金斯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60元

以画家敏锐的眼睛和侦探家般的热情,考察那些复杂的东西,如佛教和印度教的曼陀罗、化学元素周期表、象形文字等,把世界变成了观察家的百宝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