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经过考据,我发现孔圣人家是由男人主厨的。从这句话可以还原出这样的场景:孔圣人捋着宽大的袍袖在灶台边洗洗切切,把菜配好,然后一边往灶膛添柴,一边烹炒菜肴。如果依照于丹的《论语心得》把“小人”解释为“小孩”的话,还可以得到更为顺理成章的解释——孔圣人的儿子孔鲤还小,吃饭老是夹肉,不肯吃青菜,每天吃配菜都吃烦了的孔圣人又顾及身份,不好和孩子抢肉吃,只能在心里暗暗生闷气。

于是,面对一个不会做菜却又时常抱怨菜咸汤淡的老婆和一个贪吃的孩子,天长日久下来,孔圣人有牢骚是很容易理解的。也可以和《论语》的另一句“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读,视为通过厨房实现自我价值之后的幸福宣言。就像有些市井妇女在他人面前夸耀自己的老公,明明语气里满是得意,却偏要说成“我家那个死鬼”一样。

从技术角度观察,厨房是一个充满了悖论的存在。家庭厨事,女性明显投入的时间更多,可是在酒楼饭店,却很少能见到女厨师的身影。被誉为“美食教皇”的法国大厨保罗·博库斯说:“女人是好的厨师,但不是好的主厨。”这句听起来很“直男癌”的话,似乎是在绕着弯说女性的厨艺只适合小众,难以从家用擢升到商用,升华至大众层面。不管事实是否确然如此,却颇能合理推导为何有越来越多远庖厨的男人,开始重新掌控家庭厨房的进程。

像我身边的朋友熟人,都是清一色的男人下厨,虽然很少有人欣然自愿地充当这一角色。毕竟遇到女人做菜不好吃,男人也有几种选择:为避免亲自动手,闷声大发财,只吃不说。或像评论家一样指指点点,但只说不做。还有就是行动型的男人,深谙“机会成本”理论,意识到甘蔗没有两头甜,知道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于是毅然在味觉享受和辛劳代价之间画上了等号。

男人主厨也是女性地位上升的结果。就像过去很多姨太太,在厨艺上都有自己的私房绝活,常以特色小菜或“阿二靓汤”换取宠爱和地位。拥有一手好厨艺的男人,在婚姻市场的残酷竞争中,也更容易用“暖男”形象为自己加分。所以,相比仍停留在物质至上层面的人,那些勇敢走进厨房的男性,已经提前一步在为自己的未来增值。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有一个不太浪漫的观点:爱情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和坚持的结果。曾见一位网友讲叙他父亲远程指导他做菜,煎炒蒸焖,几分钟,放油还是放盐,甚至每一个环节往前或往后走几步,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把孔圣人下厨的事迹当作一味励志鸡汤,知道生活除了诗和远方,还有锅碗瓢盆,也就明白了这位未雨绸缪的父亲,早早培训儿子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