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最近几天,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掀起观影热潮。公映不到一个月,票房破10亿元人民币,不仅刷新了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纪录,也创造了非好莱坞外国影片在中国的票房纪录。

说起印度电影,中国观众并不陌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浪者》《大篷车》《奴里》等几乎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多少年过去,每当《流浪者》主题歌“阿巴拉古,阿巴拉古……”那熟悉的声音响起,很多人的青春感伤都会被勾起来。《流浪者》反映了印度等级社会的残酷现实,批判了“父亲是好人,儿子也是好人;父亲是贼,他的儿子必定是贼”的“血统论”,在刚刚摆脱“文革”梦魇的中国人当中引起强烈共鸣。

谈论印度电影,不能不提及在世界影坛大名鼎鼎的宝莱坞,那里生产的电影每年超过千部,迄今仍居世界第一,宝莱坞电影的全球观看人数也超过美国好莱坞。把宝莱坞比作“印度名片“,一点也不为过。但大部分宝莱坞电影制作粗糙,情节荒诞,“一言不合就跳舞”“话不投机就开挂”,风格单一且程式化。记得小时候听过一句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印度电影又唱又跳……”

在1990年至2004年间,中国引进并在院线上映的印度影片有23部,包括《冷暖人间》《假戏真情》《温柔的陷阱》《烈火恩仇》《印度往事》等。然而印度电影在华口碑的转折还是2011年12月引进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带来的。这是一部喜剧片,根据印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小说《五点人》改编,由印度着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执导,男影星阿米尔·汗主演。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中国观众喜欢上了阿米尔·汗。出演《三傻大闹宝莱坞》时,阿米尔·汗已经44岁了,但他对片中大学生兰彻的演绎丝毫没有违和感。

不久前我在北京和阿米尔·汗有过面对面的交流。他8岁参演了第一部电影,之后成为印度童星。可以说,现如今绝大部分印度影迷都是看着米叔的电影长大和变老的。他被誉为宝莱坞“全能王”,主演、编剧、配乐、演唱、导演、制片什幺都能干,还多次带领印度电影冲击奥斯卡奖。

阿米尔·汗是高度敬业的电影人,他参演或制作的电影《印度往事》《芭萨提的颜色》《未知死亡》等在印度电影史上留下浓重印记。2014年他主演的奇幻爱情电影《我的个神啊》是首部全球票房突破30亿卢比的印度电影,中国也为之贡献了1亿多人民币票房。在拍摄《摔跤吧!爸爸》时,为了满足人物形象要求,阿米尔·汗硬生生用三个月时间从一个大胖子练成了肌肉男。

阿米尔·汗更是位社会活动家,有“印度良心“的美誉,他制作并主持的电视节目《真相访谈》是印度收视率最高的社会栏目,以一人之力带动全印度的观念变革。他主演的电影在嬉笑打逗之间非常注重主题的遴选和思想深度的挖掘,唤醒印度人对桎梏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种姓制度和教育、官僚主义问题的反思以及对妇幼权利的保护意识。

是阿米尔·汗,激发了我对推动中印电影合作的浓厚兴趣。2013年6月,我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印度,其间和同行的成龙达成默契,要策划一部中印合拍片,最好能由成龙和阿米尔·汗共同主演。访问即将结束时,我改变行程来到宝莱坞的“心脏”孟买,走访了数家大制片公司,向他们传递合作意愿。临别之际,我邀请宝莱坞几家公司的负责人出席在一家中餐馆举办的答谢宴,席间大家讨论出更具体的方案,这便是日后《功夫瑜伽》一片的缘起。

由于阿米尔·汗档期的原因,邀请他加盟《功夫瑜伽》的愿望最终落空,阿米尔·汗对错过该片向我转达了深深的遗憾。

2015年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古城西安举行,《功夫瑜伽》作为首部中印合拍片签约亮相。2017年春节期间,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在全国公映,出乎意料地取得了17.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将成龙电影的内地票房纪录一下子提高了8亿多。

《功夫瑜伽》《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说明,并非只有好莱坞大片和本土大片才能在中国内地取得高票房,其他国家的电影以及中外合拍片策划得好,同样也能取得不俗的成绩。继《功夫瑜伽》之后,闪亮影业在去年第三届丝绸之路电影节上又宣布了第二部中印合拍片《猴王传奇》的计划。非常期待这部新电影能给中印电影合作提供新的攀升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