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天骄

创始于1911年的盛锡福,曾有着“祖国之光”的美誉。从曾为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首脑定制帽子,受到社会名流的青睐,再到成为家家户户购买的必备帽款,盛锡福品牌拥有着驰名中外的辉煌历史。

在这个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时代,盛锡福为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国帽文化,建立了中国的首家帽文化博物馆,推动老字号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富有创新思维的盛锡福新一代企业人,开始尝试与中国高校联合设计帽饰产品,贴近现代大众生活,走出一条老字号的新思路。

百年历史背后的故事

中国自古便是“衣帽礼仪之邦”,老字号 “盛锡福”更是高品质帽饰的代表性品牌,曾经是人们心中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

盛锡福创始人刘锡三多年从事收购草帽辫工作,萌发自己创办一家帽子店的想法。1911年,富有革新精神的刘锡三,看准社会主流消费人群和时尚需求,向社会推销欧美的“时装帽”,成为当时的抢手货。

北京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文仲介绍:“1929年,在菲律宾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盛锡福的草帽获得一等奖,成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骄傲。”刘锡三很早就有商标维权的意识,为防止他人仿制盛锡福的产品,1921年刘锡三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了“三帽”商标,主打“草帽”“裘皮帽”“便帽”三款核心产品。

1936年盛锡福总店迁至北京王府井,前后在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设立了20多个盛锡福分店,产品也销售到海外地区。盛锡福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朝鲜金日成主席、印尼苏加诺总领等外国政府首脑定制过帽子。

北京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书方告诉记者,进入2000年,改制后的北京盛锡福帽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北京市商务局的资金支持,改造了帽厂的生产坏境,开始扩大产品出口业务。2008年盛锡福在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海外商标注册。

出口国外的盛锡福产品,还需要符合当地消费者喜好,根据不同国籍需要在产品设计中有所调整,曹文仲举例说:“欧洲人与中国人的脑形不同,出口到欧洲的传统‘前进帽,制帽师傅就需要根据欧洲人的脑形进行改良,在额头与后脑勺的部分加大帽子的脑围。”

传承与创新延续发展

一句“头戴盛锡福,脚蹬内联升”的老北京谚语,是传统穿戴中老字号引领潮流的真实写照。说起北京盛锡福兴盛至今的原因,就不得不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皮帽制作技艺”说起。

北京盛锡福王府井帽店经理宋广君介绍:“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为了保证每顶帽子的标准化质量,盛锡福将制作工艺细分成多个流程。一顶帽子要做到每一块皮质的纹理、皮毛的走向、光泽感一致,这非常考验制帽师傅的技艺功力。”

据了解,皮帽“挑皮”时,师傅需要从不同皮质中选取出颜色、毛头、绒密度相适的皮料,用锋利的刀具裁剪,起刀、进刀、止刀都要稳准才行;在几块原皮料的“配活”时要考虑节约用料,毛的倒向要一致,毛的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裁制皮毛时,缝制皮帽的刀法千变万化,不同的刀法配合不同的材质,有顶刀、人字刀、月牙刀、梯子刀、弧形刀、直刀、鱼鳞刀等种种刀法。

“合格的盛锡福皮帽,需要达到帽子‘顶子圆、吃头匀、缝头匀等工艺要求。”郭书方介绍,盛锡福有严格规范的制帽技艺,盛锡福早在创建初期就率先设立了质量检验师这一工种,严格把关制帽的生产流程,保证每一顶帽子的出厂质量。

记者了解到,在盛锡福位于北京市王府井的门市店铺内,经理宋广君结合王府井地区消费者的目标定位,店铺采用开放式的自选模式,易于消费者随时配戴和挑选自己喜欢的帽款。帽子创新设计中,老字号盛锡福也在近些年思索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打开年轻消费人群的市场,于是盛锡福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创办了帽饰实习工作室,为帽子设计注入新的元素。

宋广君说:“年轻消费者更喜欢款式新颖的帽子,和高等院校合作推出一些设计师款帽饰,尝试在高校毕业设计周走秀中推出,是校企联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记者看到,蕾丝、羽毛、水钻等一些配饰,装饰在原有款式的皮草帽子上,赋予传统帽子新的时尚与灵气。一些门店柜台上的马术礼帽类的欧式帽子,也正迎合了时下年轻人简约帅气的个性化服饰需求。

传承中国帽文化

盛锡福在2010年建立中国帽文化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四大街,其展览分为“盛锡福发展历史”“中华冠帽史”“皮帽制作传承技艺展示”和“中国少数民族帽饰文化”等四大展区,“传承发展冠帽技艺文化,追溯中华冠帽历史文明”则是盛锡福中国帽文化博物馆的文化主题。

曹文仲表示:“帽饰,在古代历史中是指以保暖、遮蔽、装饰之物的总称。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帽饰一直与国家建制、社会习俗、个人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帽饰背后的文化非常值得现代学者挖掘和研究,盛锡福在帽子制作历史中更有着数不清的故事。”

记者看到,清朝时期的官帽帽盒采用牛皮材质,表面采用精美压花工艺,木质帽盒上则采用髹漆工艺,通过帽子式样,可以清楚、明确地辨识戴者的社会身份与官爵等级。曾经领导人出访时佩戴的金丝草帽,材质本身源自一种明目醒脑的中草药,且十分细密。一位手艺娴熟的江浙师傅,也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顶金丝草帽的制作。

展区中还详细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帽样,不同的少数民族帽子有着不同民族文化寓意。宋广君介绍:“苗族银冠的银饰制作有银花、银蝶、银鸟、银兽和银铃等,与银凤钗、银花插一道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云南彝族的鸡冠帽饰样式奇特,造型似鸡冠,体现了滇中南彝族崇拜雄鸡的信仰。”

曹文仲表示,中国帽饰文化可以反映人们对于帽饰的精神需求,现代人对于帽子的装饰性、差异性需求越来越大,未来盛锡福将着重设计元素与老字号品质帽饰的融合,开发更多符合年轻人时尚审美的定制款帽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