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同事聚会的场所,还是选在了KTV。我们这个小小的编辑部,也覆盖了从70后到90后的人群。一场“混龄”演唱会开始了。

70后齐唱小虎队成名作及滚石名曲,85后组合对周杰伦的歌词倒背如流,一名90后麦霸演唱跨度最大,从李宗盛到日剧经典曲目,样样拿得出手。你所预想的“代沟”并没有出现。每个人演唱的时候,其他人都能跟着哼唱起来。关键是,这些歌曲几乎没有一首是在最近5年内创作的—KTV里点击率高的歌曲,多是那些传唱率也颇高的“老歌”。它们来自1990年代以来的老牌音乐巨星。

老歌也活跃在当下的热门音乐选秀节目里。《中国有嘻哈》使一种细分音乐类型进入大众视野,但大多数音乐节目更像是老歌串烧综艺。哪里能听到最新的歌曲?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没找到确定答案。从个人体验来看,听歌越来越便捷,几个规模不等的互联网平台都能提供海量音乐,多数人在上面习惯性地寻找自己熟悉或听过的歌曲。选项太多,仅是不同组合的歌单就有无穷变化。新的歌手和歌曲,变得难以寻找。

CD早不存在了,EP和单曲的发行成为主流。鉴于时间已经被无情地切分,除非有意为之,我们没有多少精力去更新自己的曲库。

这种描述适用于那种没有跟上时代的听众—唱片公司主导的大众音乐时代一去不返了,而我们寻找音乐的方式却没有变化。相比之下,音乐行业本身已经是天翻地覆。

随着广泛传唱歌曲数量的减少,为大众所公认的巨星不再涌现。老牌音乐巨星的炮制者,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市场的启蒙者,以环球、索尼、华纳,滚石、英皇为代表的传统唱片公司,角色也开始转换。以往,唱片公司挖掘音乐人,为其定制音乐风格、外形包装,全权代理音乐人的唱片销售,商业演出及品牌代言,其收入主要来自唱片销售和艺人经纪业务。而现在,互联网平台取代了唱片公司的渠道优势,随即,后者的收益重心也转移到了版权收入上。

音乐人所感受到的变化则更为直接。我们采访的音乐人大多不再与大型唱片公司签约,而是成立独立工作室,较为自主地谋求新的生存之道。无需过多解释,移动互联网是造成变化的关键原因。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主导权力是怎样一点点挪移的,巨变中,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是什幺样的心态,你在我们的封面故事中能了解一二。

令人振奋的是,几乎所有从业者都认可一点:巨星时代过去了,现在是独立音乐人的好时代。尽管钟情于不同音乐人的听众已经人以群分,彼此互不知晓,但这并不妨碍互联网音乐平台帮助音乐人触达更多听众。

况且,相比其他行业,比如媒体业,音乐行业在此前解决了致命的版权困境,这已然是幸运的。在知识产权环境较为恶劣的市场中,倘若2015年国家版权局没有下发“史上最严版权令”,音乐行业可能至今还在挽歌中哀叹黄金时代的消逝。

但新的大众巨星和高传唱率真的不再重要吗?许飞刚刚和姚晨合唱了新曲《一些规律》,在MV里,姚晨问许飞你希望有一天街头巷尾都在唱你的歌吗?许飞回答说:我太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