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2019年提出了几个大观点。

第一,2019年的A股很可能类似于1982年的美股,有希望迎来一波10多年甚至20年的长牛。

这背后有两大逻辑:一是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从之前的中低端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的ROE(净资产收益率)上升,这是基本面逻辑;二是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平均年龄已经在40岁附近了,住房需求满足得比较充分了,我们的收入可能会更多地投入权益市场,居民资产配置从房产走向权益,这是资金面逻辑。这两个大逻辑跟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非常像。

第二,长牛不代表一直涨,可能的形态是涨三年,跌一次。

美股过去的股市规律是3至4年一个轮回,中国过去20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规律,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在于短期的经济周期。

经济短周期叫库存周期或者基钦周期,走一圈下来,大概需要3年半至4年,这就有点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走一圈下来需要12个月。在这3至4年的经济周期里,股市不可能一直涨,也会碰到自己的一次寒冬。

2021年12月,我们提出,2022年要小心一点,市场可能会下跌,注意防风险。这也是基于经济周期的推断,因为前面涨了三年,2022年可能是从滞胀走向衰退的阶段,A股会遭遇一些调整。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2022年4月底的低点,很可能就是一个最低点,标志着冬天最低气温已经出现了,将进入春天的阶段。春天的意思是气温开始慢慢回升,可能中间还有一些倒春寒,反反复复,但整体方向向上。

2022年以来,A股风格有点摇摆,如果用相对长一点的视角,回看A股过去二三十年的历史,可以发现,A股的风格周期是价值和成长的切换,大周期是3至5年一次,当然期间有小切换。

到底什幺变量决定风格周期的切换呢?我们也做过很多历史回顾,有如下发现。

利率水平对A股风格影响不大,利率上行,有时候价值占优,有时候成长占优,不稳定。如果算10年期国债利率跟A股的价值、成长风格的对比关系,相关系数几乎为零。

退一步来讲,什幺因素更重要呢?

我们发现,利润更重要。从股市的表现来看,价值股和成长股中,谁的利润增速更快,谁的ROE就更高,那幺,这类风格就更占优。回到基础的金融定价模型也可以解释,无论是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定价模型,还是DDM(股利贴现模型)定价模型,分母的利率水平对于价值股、成长股来讲都是一样的,但是分子端的利润是不同的。所以真正决定风格的核心变量,是利润这个基本面变量。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判断,2019年下半年开始的大成长周期没走完,但2022年股市风格有点摇摆,历史对比可以发现,与2012年有点相似。

回顾2012年的市场背景,2010至2015年,A股风格都是偏成长,当时的基本面是智能手机不断渗透,拉动移动互联浪潮,所以整个成长风格延续了差不多5年,但是中间有波浪式演绎,尤其是2012年摇摆行情显着,有几个月是价值占优,有几个月则是成长占优,摇摆完之后,2013年A股继续成长占优。

同样,2022年经济有下行压力,在稳增长政策指导下,传统行业、价值型行业受益,再加上前两年成长股上涨较多,价值股上涨较少,价值股面临补涨,所以2022年股市风格摇摆。

稳增长确实是2022年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全年我们所面临的宏观背景是经济下行压力,一方面是海外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国内疫情。因此,政策的主线就是稳增长、托经济,而稳增长的核心目的是稳就业,与稳增长政策相关的行业会受益。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于稳增长的理解要更广泛、更立体。

按照过去的传统思维,稳增长就是大搞基建、刺激房地产。其实,现在稳增长的手段工具比以前要更加科学和立体了。传统的行业还是要稳,例如2022年很多项目和投资出台,地方专项债发行也很快,这些都与传统的基建有关。这是经济稳增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把传统的基础行业基本盘给稳住。

除了老基建和房地产两个传统稳增长工具之外,2022年出台了很多新的工具,比如,4月26日,中央财经委会议提到全面加强基建时,特别提到新基建,概括下来大概是两个线索或者两个核心词:低碳经济、数字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跟新能源相关的。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是能源结构的中长期优化,短期优化包括加大光伏发电投入,这对于2022年经济增长有很大帮助。

再比如,与低碳相关的新能源车,从燃油车走向电动车是一种趋势和方向。目前,支持新能源车消费的政策很多,新能源车的销售增速也非常快。而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消费的政策也是在促进稳增长。

此外还有数字经济。为发挥数据的作用,发改委提出“东数西算”,需要建机房、建RDC(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而东部省市土地资源比较稀缺,成本贵,将这些基地搬至中西部,资源可以更加协调地使用。

这些政策其实都属于稳增长的抓手,同时也是为中长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做铺垫,一举两得。因此,2022年的稳增长政策需要用更加立体的思维去理解。

2022年A股的行业轮动或者摇摆比较快,这与政策环境和基本面有关。2021年底,我们预判到经济的下行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销售、投资下行的惯性很大,政策应该会有所调整,且当时银行、地产估值非常低。因此,我们将金融、地产作为布局的第一梯队。

然而,2022年4月底,我们将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成长股作为第一梯队,看好稳增长相关的新基建,这些行业不仅是2022年年内的增长点,也是未来两三年调结构的方向,行业的中期景气度仍然向上。

此外,我们可以兼顾一下消费。借鉴2020年第一波疫情爆发之后的消费数据演变:先是复工复产,生产线恢复,工业增加值数据上涨,居民逐渐恢复上班,收入和消费预期都好转,消费数据好转。同样,2022年4、5月,疫情高发,居民信心不足,消费数据转弱,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消费数据逐渐企稳回升。

因此,可以适当均衡配置成长类的低碳经济、数字经济以及逐渐改善的消费。

从两年多前疫情初次爆发到现在,消费场景和出行都受到影响,消费类行业确实太难了。但是,从历史规律来讲,传染病终归要过去的。中国现在人均GDP才1.2万美元,美国人均GDP6万多美元,欧洲4万多美元,中国与发达富裕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消费整体还是处在一个缓慢升级的阶段,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3万美元一步步抬升,对应的消费升级是必然的。

尤其是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较明显。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已经上来了,但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消费还有待提升,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消费有两个趋势。

第一,国产化品牌慢慢崛起。国家提出“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拉动外循环,内循环里的内需,很重要一部分就是消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对消费品的选择越来越看重品牌。

例如运动服饰,买不起上千块钱的国外品牌,两三百块钱的国内品牌还是可以承受的。当年美国、日本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都出现过本土品牌消费潮。现在不仅限于服饰、鞋子,餐饮也有自己的品牌了,这些都是普通大众消费升级下的国产品牌崛起。

第二个趋势是服务化。消费升级不仅仅指有吃的、用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对旅游出行、医疗保健等服务性需求会增加。

2022年,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波动很大,尤其是前4个月跌幅很大,从4月底开始强势上涨。波动大的核心原因是过去两年涨多了,这就是所谓的山高风大。如果你在山脚下,刮风吹不到你。但是你爬到山中间或者山顶,稍微有点风吹过来,就有刮到脸上的刺痛感。

2019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新能源相关产业链一直涨到2021年底,涨了两年多,累计涨幅很大,导致其碰到一些风吹草动就会有波折。但是,该板块基本面是向上的,所以即便2022年前4个月跌了很多,后面又能起来。

从基本面来看,我们看好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车其实是能源革命下的代表产品,有点像2010年iPhone3的推出,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让大家发现手机不只有简单的打电话功能,还可以装载各种APP、聊天、看视频等。从2010年至2015年,智能手机不断渗透,拉动了整个移动互联浪潮。

其实,新能源车也有这个特点。以前开燃油车时,车子只是交通工具,从燃油车变成电动车,看起来是一个动力的变化,其实车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来更进一步会走向智能化。车子就有点像大型的玩具了,使用的体验感好很多,未来渗透率会更高。

燃油车阶段,中国一直是汽车消费大国,不是生产大国,没能进入世界前列。现在重新开始的电动车赛道,中国的一些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占率很高,国产电动车品牌也有很多了。

从这个格局去理解,新能源车其实是一个产业变革,这次中国总算赶上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