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娣

严明友正在给孩子们上音乐课

他曾是新四军战士,两度参军,退伍后毅然选择扎根老区教书育人七十年。他说:“我这辈子,最快乐的就是教孩子们音乐。一唱歌就忘了累,一弹琴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既充实,又安心……”

1929年12月,严明友出生于安徽滁州市定远县朱湾镇朱湾村。严明友儿时,战火纷飞的朱湾是新四军抗击日伪军的重要战场。耳闻目睹了残暴的敌人犯下的滔天罪行,亲眼见证了新四军打鬼子的英雄事迹,一颗红色种子悄悄在严明友心底萌发。

1942年冬天,13岁的严明友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当时,他被分在新四军二师政治部政工队,当一名文艺兵。在部队里,严明友给战士们唱歌;在田间,他给百姓唱歌。

第二年,新四军实施“精兵简政”,严明友因为年龄太小被精减回家,他流着眼泪告别了部队。回家后,严明友继续读书。

19岁时,严明友第二次参军,到1952年复员回乡。两次参军时间都不长,也没经历过大的战斗,但部队里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使严明友茁壮成长。

严明友退伍后,被调到盱眙县文教科当会计。他不愿贪图舒适安逸,强烈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学校去教书。

仅仅当了63天会计,严明友就高高兴兴地打起背包,去盱眙县老子山小学教书。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严明友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先后在藕塘小学、年家岗小学、朱湾小学、朱湾中学等农村学校任教,主要承担政治、音乐、语文教学,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1年3月,52岁的严明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得像个孩子,从此以后,他加倍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严明友在朱湾中学教学时间最长,是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教研组长。他的语文课上得有声有色,遇到描述战争故事的课文,他常常结合亲身经历,讲出更加生动的故事。讲到激昂时,他慷慨陈词,甚至高歌一曲,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师生积极互动,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特别喜欢严老师。

朱湾中学教室后面是教师宿舍,严明友的宿舍仅有十多平方米,但是,这里是学生们的快乐家园。因为,严明友狭小的房间内还有一架脚踏风琴,那是他花了一个多月工资买的。

一放学,循着悠扬悦耳的琴声,学生们都向严明友的宿舍跑去,只为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跑得快的,就凑近严明友,瞅着老师弹琴,跟着老师唱歌;跑慢了,只能趴在窗户上看老师弹琴,站在窗下大声应和着严老师唱歌。在严明友这里,学生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从此,严明友当上了兼职音乐教师,在教语文的同时,用音乐陪伴孩子们。

1990年,严明友退休了。看到很多农村学校缺乏音乐教师,学生们渴求精神食粮,严明友决定尽其所能,义务支教。

严明友先后在朱湾小学、马岗小学、复兴小学等学校代课。最远的复兴小学有十多里路,他每天身背挎包,步行去学校上课。

严明友的桌子上堆放着厚厚一摞他用毛笔抄写的歌谱和歌词,既有《新四军军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红色经典歌曲,也有《两只老虎》《七子之歌》等儿童歌曲,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样的外国民歌。为了方便教学,有些歌谱和歌词是他从书上看的,有些是他听着录音记下来的。

77岁的严明友自费一万多元到北京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乐器培训班。年纪大,底子薄,面对这个超龄学生,钢琴老师既不理解,又担心他学不会。可得知他学钢琴是为了更好地义务教农村孩子时,钢琴老师深受感动,对他格外照顾。

到2008年暑假结束,严明友终于能够熟练掌握钢琴弹奏的各种技法。从此,严老师的音乐课上响起了悦耳的钢琴伴奏声。

窗外,风声穿过校园,呼呼作响;屋内,歌声伴着琴声,清脆响亮。朱湾镇朱湾小学的学生们,跟着严老师一起饱含深情地高唱着红色歌曲。

以音乐为纽带,严明友和学生们之间建立了很深的感情,铿锵有力的旋律伴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既默契又和谐。

严明友说:“我只要还能走,还能唱,就不能闲着。给孩子们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讲优良革命传统,讲革命英雄主义,不仅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给他们带去欢乐,也充实了我自己。”

有学生围绕,与音乐相伴,耄耋之年的严明友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每天往返于朱湾小学与复兴小学之间,为学生们义务上音乐课。闲暇时,他会带孩子们爬山,边登山边歌唱。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山间,见证着他数十年的教学风采。

2020年年初,当地政府将严明友安排到光荣院居养。在光荣院,严明友义务为大家教授音乐课。他还加入“老兵故事宣讲团”,开展红色故事宣讲。

七十年来,严明友用音乐为乡村学校注入梦之甘泉,用坚守高擎信仰之火,用无私谱写人间大爱。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