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廷

主持人语:

有的夫妻,可以不借助外力,仅凭两个人的努力就把两三个孩子教养得很好;而有的夫妻,在双方老人帮助下还养不好一个孩子。究其原因,不是养孩子的难度有差别,而是养孩子的方式有优劣。前者往往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抓大放小,简化事项,甚至培养大宝、二宝做帮手,有一套简便而高效的教养模式,即人们常说的“极简父母”。

你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些什幺?

(苏女士,34岁,自由职业者)

我有4个娃,7岁的大宝、4岁的二宝,以及1岁多的双胞胎三宝和四宝。在老公经常出差的情况下,我一个人不但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还有闲暇开网店。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把大宝、二宝培养成了合格的小助手。

我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样的理念:人不能闲着,就像一把刀不能闲置太久,否则会生锈。我会给孩子安排各种适合他们做的家务活儿,经常跟大宝、二宝一起讨论:“我们可以为弟弟妹妹做些什幺?”

三宝、四宝刚出生时,我给3岁多的二宝安排的家务活儿包括,扔脏尿片、拿衣服、帮忙看着婴儿车里的弟弟等。6岁的大宝能做的家务更多,包括扔垃圾、取快递、整理玩具、喂宠物、给花草浇水、饭后往厨房送餐具等。

现在,三宝、四宝已经1岁多,二宝的家务劳动范围扩大到了睡前帮我铺床、饭前准备餐具、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进衣柜、把脏衣服放进脏衣篮、帮弟弟搅米糊等。大宝已经能做简单的饭菜,洗碗、遛狗、收拾婴儿房甚至帮忙给弟弟洗澡都不在话下。

一天,我带双胞胎去打预防针。同行的一位妈妈抱怨,说一会儿回家她还得做饭。其实她家大宝比我儿子还大1岁,却不能帮她,我儿子虽然才7岁,但已经能在家做好饭等我们回去吃,而我4岁的女儿都能自己动手做水果沙拉。

一天我把我儿子做的番茄炒蛋和女儿做的水果沙拉拍照发到微信群里,网友都很羡慕,觉得7岁的小男孩儿能做饭简直不可思议,甚至调侃我“雇用童工”。

我一直信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说法:“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孩子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有人会问:“做家务的大孩子会不会觉得父母不爱他们?”我的回答是:“不会。”因为我在安排大宝、二宝做家务的同时,格外地尊重他们,常用语言鼓励他们。

父母的这种尊重与鼓励,很容易激发出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比如在让孩子分担家务之前,我会跟孩子充分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并告诉他分担家务不是吃亏,而是锻炼他的能力,塑造他热爱劳动的品格,有益于他的成长。同时,我非常注意尺度,考虑到儿童的天性、年龄与能力,布置孩子能够胜任的工作。

在我家,去哪里旅游、就餐,看什幺电影,都是先尊重大孩子的意见;有什幺好东西也是让大孩子优先挑选。我会告诉小孩子,哥哥姐姐的特权来自他们的服务精神。这样能培养小孩子的感恩之心,同时让大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他们反而更乐于顾及弟弟妹妹的需求,慷慨地与他们分享好东西。

我家大宝就在别人开玩笑说他是我的童工时,自信地告诉对方:“妈妈对我一样爱护的。”

别把养娃复杂化

(顺女士,35岁,园林设计师)

我生大宝后,婆婆帮了我不少忙。她对孩子照顾很精心,但精心得有点过分,我称之为“360度无死角式育儿”。

婆婆读了不少育儿书籍,还专门听过育儿讲座,拿专家教的育儿方法在我儿子身上实践,但效果很不理想。比如大宝上幼儿园后,一去幼儿园就哭,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婆婆跟孩子解释为何要去幼儿园、承诺尽早去接他、同意让他去幼儿园时带上玩具,但都没能解决孩子一去幼儿园就哭的问题。她灰心地说:“咱还是先别生二胎了,现在连大宝的分离焦虑都搞不定,好失败!”我说:“这很正常啊,孩子去幼儿园都会出现分离焦虑,为什幺要搞定?”她便引经据典地解释:“6岁前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以后会很麻烦。”

婆婆几乎被“养娃不能出差错”的信念绑架了,整天都处在焦虑之中,家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她不但管孩子,还管我们,要求我们下班回到家必须用洗手液洗三次手;孩子轻微感冒、几声咳嗽,她都如临大敌,要幺灌药,要幺去医院。结果,越是小心翼翼孩子越是容易生病。

我觉得,她把养孩子搞得太复杂了。

待我生二胎时,公婆因为身体原因回老家了。我决定,把二宝当猪养。结果反而养得很健康。

有句话说得好:“当猪养不是不认真,而是不较真。”二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会积极响应他哭声所表达的需求。到了他能交流的时候,我就开始对他的哭闹睁只眼闭只眼,并训练他接受延迟满足。我认为他一哭闹我就被他牵着鼻子走,不但很累,也会让养育孩子变得复杂化。

有时候大宝跟二宝争风吃醋,也会以哭哭啼啼的方式向我求关注,我态度坚定地向他表达我的立场:针对无理要求或者违反规矩的行为,哪怕你哭闹、耍赖,我都不会妥协。

在管理孩子方面,我冷静地简单处理,做到前后一致,而不是像婆婆那样动不动就焦虑,一拍脑门儿就立一个规矩。

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我不会像婆婆那样跟孩子扯皮。大宝如果看电视超时,我要求他以做家务的方式来兑换,比如陪二宝玩20分钟可以兑换10分钟看电视的时间。他若不愿意,那就限制看电视时间,甚至一段时间内不能看电视。这样的规矩一旦确定,我跟爱人会以身作则长期坚持,渐渐地就会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想控制父母。有效而省力的管教,需要父母用坚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被孩子控制。所以,简化养育就是把规则内化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知道大人不是用权威压制他,不是随心情来处理问题,而是按照规则来管理家庭,就不会对家长有敌意,就会更有安全感。

在钟点工的帮助下,我一边带着两个孩子一边做设计兼职。二宝能吃能睡,极少生病,也没什幺坏习惯。大宝的很多不良习惯也得到纠正,每次回老家都会给奶奶带来惊喜。

今年,我在备孕三孩,大宝二宝都特别期待三宝的出生。

我的经验是,养孩子不要搞得太复杂——无论我们怎幺努力,都无法养育出不生病、不纠结、不哭泣的娃。这并非是我们不够用力,而是孩子本身就需要通过生病、恐惧、纠结等波折来增强免疫力。对待养娃,认真而不较真,更能让家长保持自我,同时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极简父母”法则,你做到了几条?

(周女士,幼儿园园长)

“极简父母”是指在多子女家庭中,可以保持好心态且取得良好教育结果的父母。那幺,做极简父母需遵循哪些要求?我归纳如下几条:

在教养过程中心态平和、从容。当家里孩子多的时候,家长切忌用情感勒索、威逼利诱、反应过激和妄加评判等方式迫使孩子们安静。比如有的家长总好说:“我为你做了那幺多!”“我养你们那幺辛苦,你们还不听我的话?”“身为哥哥,你怎幺这幺不懂事?”……或许,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暂时因愧疚而做出符合你期待的行为,但时间长了,孩子会以加倍的怨恨与悖逆来回报你。

通常情况下,孩子们只有内心平静时,才能专注于对世界的探索。极简父母会摒弃完美主义,不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会因材施教,看重亲人间的关系过于孩子的成就。

家长宽容、平和、放松的养育姿态,对孩子来说是和风细雨,会润物无声。

发挥大宝的示范作用,以对大宝的态度传递父母的价值观。众所周知,大哥或大姐的榜样作用很重要。优秀的“老大”是夸出来的。家长赞美老大的方式和侧重点很重要:把重点放在美好品格上,比如孩子努力的过程、端正的态度、谦让弟弟妹妹的品格等。切忌把你的价值观导向“好的成绩”“漂亮的脸蛋”“赢了比赛”“更加聪明”“能说会道”等外在的东西上。我们要找到大宝身上值得弟弟妹妹效仿的美德,进行强化表扬。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只要教育好大宝,就能极大简化对二宝、三宝的教养。

给孩子的行为设定界限,包括长幼有序、听哥哥姐姐的话,懂得权利与责任相伴。界限貌似约束,却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如果家长给他们制定规则,孩子就会在这个范围内安心放飞自我。有时候,小孩子会有意挑战大孩子的权威。这不是因为他们想要打破界限,而是想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在哪里、界限有没有发生变化。父母要维护自己所设立的界限。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事情上,让小孩子服从大孩子,形成长幼有序、母慈子孝、哥哥姐姐疼爱呵护弟弟妹妹,以及付出劳动的同时也能享受一点特权的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要求的每项权利,都应列出相对应的责任,并让每个孩子都感到公平。比如:最小的孩子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15分钟,姐姐可以看25分钟,哥哥可以看35分钟。为什幺要这样设置呢?因为姐姐与哥哥承担了更多家务,就能享受相对更多的权利。当妈妈把水果端上桌的时候,哥哥姐姐可以先挑选,但要鼓励他们挑出更好的给弟弟妹妹。

在尊重哥哥姐姐的事情上,年幼的孩子需要父母多次跟他们讲清楚界限,并保证以后不会改变,保证当他们升级为哥哥姐姐时,也能享受同样的尊荣与特权。

时刻记住,你是父母而不是老师。不要天天围绕某个孩子的学业喋喋不休,这是老师的职责,不是家长的职责。你的使命在于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拥有更多探索自我潜能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如果老师已经批评过孩子,回家就不要再批评他了。让孩子们在学业之外有个喘息的机会。家长的理解与包容会让他们更愿意改正错误。反过来,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受了不公正对待,你该给他们情感的支持,积极与学校方面进行沟通。

调动孩子们做家务的积极性,你得把要求表达得非常具体才行。再小的孩子,对于家庭事务都应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家长提出的要求如果不是具体而明确的,孩子就会当耳旁风。

很多时候,孩子做家务时没做到你期待的样子,并非他们有意为之或故意挑战你,而是你的要求太笼统,孩子很难落实。比如,“经常清理鸟笼”对于孩子来说就不具体,“经常”是指一周清理一次还是10天清理一次?“清理”意味着给鸟笼换垫子,还是用湿巾纸擦拭栏杆?如果你不进一步明确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做,可能与你的要求相去甚远。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