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塔·艾伦

现在,你不用担心因为丢失了能证明你身份的证件而错过航班了——只要你记得自己房子的颜色,你就可以在没有身份证明的情况下登机。

几周前,因为工作需要,我必须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令人懊恼的是,我的钱包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丢了,我身上没有一张身份证明——护照、驾照、信用卡、工作证……什幺都没有。

到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后,我在安检区入口处附近找到了身着制服的交通安全管理局职员。她是有权拒绝我登机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看在我还算讨人喜欢的份儿上,她只是装了装样子,稍微摆7一下架子。

“你身上有其他东西吗?比如借书证或者寄到你家里的账单。”她问。

我可怜兮兮地摇7摇头。

她耸耸肩,然后打电话给她的主管上司,向他说明我的情况。一会儿,主管带来了一块书写板和一部仪器,那玩意儿看上去像是二战时期的步话机。

“请在这张表格上填入你的姓名和住址”,他说,“然后我会打电话给相关人员,他会问你一些问题,以帮助我们确认你的身份。”

我把那张表格填得无比工整,好让我看起来不像一个紧张的恐怖分子。接过表格,主管先生拿起那部不明仪器给一位故意不表明身份的人士打了个电话。我就称他为神秘先生吧。

神秘先生要求直接和我对话。

“你是否曾经在华盛顿特区住过?”他问。

“是的,我几年前在那里住过。”我答道。

“你现在是不是住在一个封闭式的小区里?”他接着问。

从技术上说,我住的小区并不是封闭的,但是整个小区只有一条路进出,于是我答道:“是的。”答案正确!

神秘先生的最后一个问题让我通过了扫描仪和脱鞋检查并最终登上飞机,但这个问题几乎让我晕倒:“你的房子是什幺颜色的?”

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但我还是镇定地回答:“绿色。”

回答完毕,神秘先生让我把电话交还给主管。但他们似乎并不是在讨论工作上的问题,而是谈论我的房子有多幺的好。我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两天后归来,打开电脑,我意外地看到了一封来自华盛顿美国国土安全部隐私技术部门的主管皮特·E·桑德先生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向我查询一本我的着作。我马上给他回复了邮件。在邮件中,我顺便把我在洛杉矶国际机场的经历告诉了他。我问桑德先生:“他们是怎幺知道我房子的颜色的?他们为什幺问我那些问题?”桑德先生也不知道答案,但他说,他可以把我的问题转发给有可能知道答案的人。

当天晚上,交通安全管理局隐私政策及执行部门的主管皮特拉先生给了我答案:“按照机场规定,如果你不能提供与你的登机证相符的有效身份证明,你是不被允许登机的。但我们知道,这对那些丢失或忘带身份证明又或者没有有效身份证明的人来说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设计了一道程序,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尝试确认站在安检站上而又不能提供身份证明的人是否就是登机证上的那个人,以此来帮助那些希望得到帮助的旅客。而这通常会根据Lexis-Nexis或者Choicepoint之类的商业数据库的资料提问,有时他们也会尝试通过GoogleEarth(谷歌地球)来搜索旅客的住址,看看有没有问题可以问,住在对应地方的旅客是应该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例如某个十字街道是什幺样的,街对面是不是有个公园等等)。我想,他们知道房子的颜色肯定是因为GoogleEarth或者类似的网站上有这所房子的照片。”

也就是说,那天,我丢失钱包后,一位机场职员因为知道我房子的颜色而助我成功登机。能够登机,我当然很高兴,但当我知道,即时卫星影像居然是政府用以确认登机身份的一个工具时,就不那幺高兴了。因为那让我感到隐私遭到了侵犯。而且,知道我房子的颜色真的就能证明我的身份吗?假使当时是一位曾去过我家、了解我过往的熟人呢?

如果这些令人感到被侵犯的技术是由政府各级部门始终如一地运用、并且没有侵害公民自由的话,我几乎要接受它们的应用了。但是,尽管政府能以惊人的效率利用技术,但有时他们也会走向反面——因没有把技术利用好,而产生侵犯个人自由的严重后果。

这里恰好有个例子。上个月,我外甥的家被盗(他住在亚特兰大,房子是黄色的),盗贼偷走了电子玩具、电脑和电视。发现被盗后,我的外甥马上打电话报警。警察来了之后,首先询问我外甥的名字,他理所当然地告诉了他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警察竟然把他逮捕了。

警察宣称,逮捕我的外甥是因为他与一宗发生在田纳西州的毒品案有关。我的外甥有个相当普通的名字,可警察一听到他的名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逮捕了他并把他投进了监狱。而他那不明真相的妻子和4个儿女因此产生了极度的恐慌。

你也许会认为,大城市的警察应该会有可以即时读取逮捕记录、照片、指纹以及其他信息的电子设备,他们应该可以迅速发现并处理好身份误认事件,然而,法官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宣布我的外甥无罪释放。也就是说,他蹲了两天冤枉狱。

可笑吧?交通安全管理局仅用了两分钟时间就能确认我就是那位住在宾夕法尼亚州某所绿色房子里的女主人,而大城市的警方却用了两天时间才确认一名在其家中被发现的犯罪受害人确为其人,而不是那个被田纳西州警方通缉的同名毒贩。

这再一次证明,技术的作用如何,是看谁在用,或者谁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