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皓

气宇轩昂的关公、腾云驾雾的孙悟空、英雄逆行者……七色面团在面塑大师罗彬手里捏搓揉按、点切刻画,顷刻间华丽变身,成为一件件鲜活的作品。

走进如东面塑非遗传承人罗彬的创作室,那些或神话或历史中的人物形象扑面而来,让你有穿越的感觉;可一转身,卡通面塑又把你拉回现实。

罗彬从事面塑创作已有30多年,他说:“面塑,也是塑人生。”

罗彬1968年出生于江苏如东,从小爱好画画,特别喜欢画爷爷捏的面塑作品。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要原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立体形象。

如东自古就有制作面塑的风俗。人们用面塑来怀念祖先、祝福长辈、迎接新生命,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东面塑细腻、优美、精巧,在民间广受喜爱。

罗彬的爷爷面塑技艺高超,十里八村的人家每逢婚丧嫁娶、祭神祀祖、寿辰满月等红白喜事,都会请他爷爷去捏面人。罗彬常跟着爷爷去看热闹。看似平常的面团,在爷爷手里一搓、一揉、一捏,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各种形象。罗彬看着稀奇,就用泥巴模仿着捏泥人。爷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开始手把手地教他捏面人,罗彬10岁时就学会了捏面人的手艺。

高中毕业后,罗彬到国营酒厂工作,闲暇时绘画、雕刻、捏面人,生活有滋有味。2002年酒厂破产,罗彬成了下岗职工。父母见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担心他闷出病来,就借故让他帮忙照看卖菜的小摊。罗彬把面团和工具带到小摊,边卖菜,边研究面塑。有小朋友看到后嚷着要买,家长也乐意买了逗孩子开心,罗彬就顺带卖起面人来。

看到商机,罗彬捏面人的劲头儿更足了。他特意创作了一些动画片中的人物,满足小朋友的喜好。后来他还摆了个流动小摊,平时摆在商场、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放学时间就摆到幼儿园门口。幼儿园大门一开,小朋友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到罗彬的小摊前。

罗彬的面塑技艺越来越娴熟,名气越来越大。2010年5月,如东面塑进入江苏南通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罗彬成为如东面塑传承人。政府重视面塑,罗彬感觉底气更足、责任更大了。

罗彬的爷爷捏面人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传统题材为主,比如《西游记》《八仙过海》中的人物等。用菠菜汁、西红柿汁等天然材料调色,面人做好后还可以食用,是舌尖上的艺术品。罗彬在继承爷爷手艺的同时,更注重面塑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他不断改良面团配方,调整材料配比,使作品更易保存。他还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有了灵感就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再按照画稿捏出面人。

为提高面塑技艺,罗彬对每个工序都仔细研究,反复试验,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罗彬的妻子说:“他做起面塑来,有时候喊他吃饭都不理,真拿这个‘一根筋没法子。”

罗彬吸收泥塑、雕刻、陶艺等技法,把如东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到作品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塑艺术风格。他的面塑作品由多种人物和背景素材组合而成,就像微型的舞台,一件作品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一台无声的戏、一则有嚼头的故事,如《智女掘港》《海子牛》《姜太公钓鱼》《逆行者》……最小的作品只有两三厘米高,大的作品有几十厘米高,他还可以按照客户要求,定做特殊规格、特定主题的作品。

罗彬经常参加各类文化推广活动,将自己得意的作品送出去展览,促进面塑技艺传承。他还曾接受法国、新加坡等国邀请,将如东面塑技艺展现在国际舞台上。他的面人形象逼真、妙趣横生,外国友人大为惊叹,纷纷购买收藏,有人还饶有兴趣地亲自动手照着做起来。

为了让如东面塑事业后继有人,罗彬将面塑带进了博物馆、校园、景区等处,还举办公益讲座,传授面塑制作技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幼儿园小朋友,只要对面塑感兴趣,罗彬总是不厌其烦,耐心指导。

罗彬的儿子罗季高考时,罗彬建议他填报与面塑相关的专业。儿子明白父亲的心思,考取了无锡工艺学院陶艺专业。2016年毕业后,罗季随父亲进入面塑制作行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在面塑作品中,现已成为如东面塑县级传承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罗彬父子俩计划新建一个大一些的工作室,让更多的人走进来,共同研讨面塑技艺,亲近非遗,共享优秀传统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