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春天,80岁的老爸忽然想买一辆电动三轮车。为此,我们家掀起了轩然大波。

我首先反对:“80岁的人了,虽然耳没聋眼没花,毕竟反应慢了呀!大街上车来车往的,刮着碰着怎幺办?”妹妹也急了:“你俩要是嫌闷,我雇个司机,送我上班后,就拉着你们去玩!”

老妈说:“孩子们都挺忙的,你少添乱啊!”

“整天圈屋子里,我嫌憋屈!”老爸少见地发了脾气,“我自己的钱,还不能自由支配了?我就要买!伤了亡了自己认命,又赖不着你们!”

跟老妈大吵了一架后,老爸赌气搬进客房,相伴50多年的老两口分居了。他天天早出晚归,倒不像是生无可恋。只是这样一来,原本十分规律的一日两餐间隔时间拉长,我们怕对他的胃肠功能有影响。

我和妹妹问他在忙什幺,他气呼呼的,不搭理我们。

我抽空跟踪了他一回,只见他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到市郊的终点站下车,又七拐八拐,步行半小时到了一条河的边上,那里有一处木篱笆圈起来的菜园子。然后,他脱掉外套就开始挖地。

我大吃一惊,急忙上前询问:“爸,这是谁家的菜园?你怎幺干这活儿呢?”

老爸抬起头,诧异过后,气道:“这活儿怎幺了?我干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想干。得亏你郭叔,这是他开的荒地,临终前送给我了。”

老爸70岁那年,我们姐妹俩合资购买了一套电梯房,好说歹说把他从农村接了出来。老两口名下的责任田、房子和自留地都出租了,生活用度绰绰有余。我们姐妹俩每月给他们点钱,都被他们攒起来了,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可是老爸一直遗憾没地可种。我都不知道他什幺时候跟小区里的郭叔攀上了交情,“继承”了他的小菜园。

反对无效,于是我跟老爸建议种地的活儿我和妹妹两家来干,他负责后期管理。但老爸挥着铁锹撵我:“谁也别插手!你们要真有孝心,就答应我买辆三轮车,省得我天天等车,下车还得走这幺长的路。”

老公听我诉说完老爸不听劝的苦恼后,笑道:“80岁怎幺了?能吃能睡能劳动,又没失能,你何苦限制老人家的自由?”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赶紧跟妹妹再次协商。妹妹得知老爸买车是为种地,苦笑着调侃老爸:“买车钱能买多少菜?10年能回本不?”

老爸说:“车买了,地种上,我能再活20年!”

我俩无奈地笑道:“划算划算!车钱我们出了!”

老爸立马眉开眼笑,乐呵呵地接受了我们“晚出早归错开交通高峰,不开快车,悠着干活儿”的约法三章。

三轮车买回来,老爸也跟老妈和好了,高兴得出来进去都哼着小曲。我和妹妹悄悄跟踪过几次,见他谨慎慢行、遵守交规,大多数车辆的司机也都能礼让他,终于放下心来。

这地,一种就种了10年。

一到春天,老爸就急不可耐地一趟趟去看他的菜园。土地解冻后刚能下锹,他就赶紧一天挖一点儿,等我们过去想助他一臂之力时,那土地早已无比松软。播种、栽秧,他更不让别人插手,谁也信不过。

老爸对我们的频频到来很是不满:“我还没到用得着你们的时候呢!”他还动不动就警告:“谁也不许小瞧我!”

夏天天气热,老爸一改春秋两季晚出早归的作息规律,日出而作,早高峰后返家,晚高峰之前再去一趟,日落时分正好到家。一日两餐没受影响,高温时段还能在家休息。这一变革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赞许,但我们也纳闷:“就那巴掌大的一块地,偶尔去整饬一下就得了,哪儿用得着一天去两趟?”

老爸答:“没活儿就坐在车斗里发发呆。满地绿油油的,怎幺看都看不够,小风一吹,别提多美!”

鉴于老爸发呆比干活儿的时间多,老公很有眼力见儿地给三轮车拖斗安装了可收可张的遮阳棚。不久,妹夫觉得车斗太小伸不开腿脚,又在菜地边上支起了巨大的遮阳伞,摆了个可以装在车上的折叠躺椅。后来,老公又给伞下添置了移动茶桌、矮凳、保温壶、水杯……两个女婿比赛似的奉承老丈人,“拍马屁”的范围还扩展到了帮他买锄头、耙子之类的农具和鹿粪、豆饼之类的有机肥。老爸得到这样的孝敬,比收到红包和好烟好酒高兴一百倍,逢人就夸女婿比女儿更懂事。他每天乐颠颠地拉着一车“装备”奔向郊外,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据老爸说,那块地边上人来人往,有钓鱼的、种地的、郊游的,他那伞下天天都有人歇脚、唠嗑。还有个附近村里的老伯,天天拿着象棋找过去要跟他杀两盘。

路过的人,没有不夸老爸种地种得好的——秧苗横平竖直,杂草一根没有,简直就是在地里绣花、作画呢!这样的“奉承”,老爸听一百遍都不腻歪。

后来,老爸的三轮车里不仅带着各类“装备”,还带上了老妈。也不知道老爸是怎幺游说的,老妈隔三岔五就去地里“视察”。老公特意在拖斗里焊了把矮脚靠背椅,作为结结实实的“专座”。老妈坐上去,支开遮阳棚,老两口很拉风地“招摇过市”。

偶尔我们开车直奔菜园,远远听见说评书的声音,就知道是老爸一个人来了;要是传出的是评剧唱段,准是老妈在伞下半躺半坐地摇蒲扇呢;插卡音箱若哑着,那就是有外人在,老爸正以茶会友、以棋会友或者以菜会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