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过去3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遭受重创。2023年,随着各国防疫局面进入新阶段以及中国对于疫情管控采取新标准,国际旅游正在迎来复苏。

根据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相关数据,2019年,旅游业带动的新增就业占全球新增就业的1/4,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球就业岗位的10.3%,产生的GDP占全球GDP的10.3%;国际游客消费达1.8万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6.8%。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旅游行业损失近4.9万亿美元,对全球GDP的贡献同比下降50.4%。尽管2021年全球旅行和旅游业开始复苏,但受各国不一致的防疫政策等影响,全球旅游总人次(66.0亿人次 )和全球旅游总收入(3.3万亿美元 )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53.7%和55.9%。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取消出入境限制,受到压抑的旅行需求得以释放,全球出境旅行预计在2023年底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的90%以上。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2022年1月的入境人数比2019年的水平低64%,到9月这一数据已降为27%。据估计,2022年前9个月,全球有7亿游客出国旅行,同比增长133%,达到2019年的63%。仅在2022年第三季度就有3.4亿国际游客出行,预示着国际旅游正在加速恢复。

与此同时,Booking集团、Airbnb以及众多海外航司、酒店集团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都说明了一件事:全球旅游业正在摆脱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影响。

在区域方面,欧洲引领国际旅游业复苏。2022年前三个季度,欧洲迎来4.77亿国际游客,同比增长126%,达到疫情前水平的81%。其中,仅第三季度的入境人数就达到2019年的近90%。2022年前9个月,中东的国际入境人数同比增长225%,恢复至疫情前的77%。非洲和美洲也实现强劲增长,分别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63%和66%。

尽管亚太地区的入境人数同比增长230%,但仍比2019年低83%。随着中国和日本在2022年底相继取消入境限制,2023年亚太地区入境人数将大幅反弹,受到防疫政策限制的出行需求将大量释放。

“但是,经济下行压力将成为全球出行需求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使旅游业的复苏出现起伏,致使难以全面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方面指出。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日,也是消费的“旺季”。文旅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1%。

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超1万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全国共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约11万场,参与人数约4.73亿人次。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流量5212.20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有3.06万人次。

今年元宵节适逢周末,加之多地烟花大会的回归和启动,元宵节前后一周“夜游”“灯会”等关键词的搜索热度较去年同期翻倍。截至2月3日,元宵节周末的国内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38%,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273%。时隔11年回归的杭州烟花大会带动2月4—6日周边江景房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订单均价环比增长超60%,钱塘江游轮搜索热度环比增长450%。

据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元宵节期间的出游订单较2022年同期增长56%。国内游方面,本地游、周边游成为主导,订单占比52%;云南、海南等目的地保持了较高的长线游热度。出境游方面,泰国、马尔代夫、菲律宾等目的地的机票、酒店、门票相关资源产品较为火热。

2月6日,中国试点恢复赴泰国等20个国家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预计,从全年来看,出境游市场将表现出持续回暖、加速复苏的走势。

上海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首个旅游团于2月7日出发前往阿联酋,这条线路在春节假期上线后收到不少咨询并很快成团。该公司总裁刘宁称:“卡塔尔世界杯的举办让许多人对中东国家充满好奇。随着当地与中国经贸往来的深入,商务活动日益增多,中东旅游市场潜力较大。”

“机票+酒店”出境游热度亦在攀升。携程平台上,春节假期结束后的一周,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产品预订量增长了3倍;同程旅行平台上,劳动节期间,出境团队游和“机票+酒店”搜索量环比上涨187%。

“出境团队游的恢复释放了中国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教授魏翔称。

作为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的第一个春节,中国消费行业整体高开,迎来“开门红”。旅游行业率先复苏,3年疫情持续积压的居民出行需求集中释放,跨境游及中远程市场带动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与收入双双上升。随着出入境有序恢复,国内游、出境游快速回补,企业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与此同时,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酒店、餐饮、景区乃至交通运输等出行链各环节人手紧缺,各地旅游资源供给能力远低于旅游需求反弹,当前的旅游需求释放或仍低于真实水平。预计旅游需求的爆发仍将持续,2023年旅游产业表现仍可期。业界认为,出境游要真正全面恢复,还需要管理部门、市场主体、从业人员和游客共同发力。

另外,戴斌特别提醒道:“游客还应做到安全、文明、理性出游,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中国居民出境人数达1.69亿人次,比20年前增长17倍,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另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国际旅游支出达到2773亿美元,占世界旅游总支出的18%,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旅游支出国,形成了中国非常重要的软实力。这将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将逐步被打破,对中国的看法也将愈加多元化。

2023年,随着中国入境隔离、签证政策的放宽,出境旅行将实现激增,出境游和海外投资需求得到释放。虽然短期内难以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将会实现显着恢复,这对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中国旅游企业的出海热情高涨,几家领军企业十分看好国际旅游。2015年,携程就开始海外布局,除了投资Travelfusion、Skyscanner、Trip.com、MakeMyTrip等各大平台,还在全球各地布局呼叫中心以及获取当地的机票业务运营牌照。飞猪承载着阿里“全球游”的使命,自2018年之后一直强化海外重点地区的供应链直采。同程旅行在上市之后,买下了英文网站域名travelgo.com。美团早在2016年底就依托中国人出境热潮开始布局海外住宿业务,次年还喊出“上天、入地、全球化”的口号,开始了在东南亚打车、餐饮领域的投资。

疫情之后,全球化的大势并没有被逆转。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近日举行的环球旅讯峰会上表示:“对于中国旅游企业而言,现在是最好的出海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