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清张若霭《岁寒三友图》

香港佳士得秋拍的《岁寒三友图》不是2005年成交价最高的古代书画,但最出人意表,叫人刮目相看。估价仅60万~80万港币竞价却一路狂飚,以1244万港币成交,成为一大冷门。有业内人士认为张若霭并非很大名头的画家,作品一般在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有《石渠宝笈》的着录可以达到几百万元,但1244万港币的价格确实太高了些,但现场竞买的人很多,在接近落槌时还有很多买家举牌。本刊认为,除了此图有乾隆、嘉庆、宣统的十次钤玺,是《石渠宝笈三篇》之物的原因外,当还与张若霭的家族文化背景及画本身的寓意有关。张若霭官至礼部尚书,并出身钟鸣鼎食之宰相家,为张英之孙,张廷玉之子。此外,此件作品是标准的院派作品,相信是被买家看中的原因之一。

05年古代书画的亮件下少,与《岁寒三友图》同场的夏昶小楷书《小学》册页成交1524万港元,倍受关注。夏昶精楷法,顾复《平生壮观》载赵孟俯小楷《妙法莲华经》在明初遗失第二卷,即由夏昶补写。此拍品精楷绝妙,不减赵书风韵。后有文征明跋,可考知文征明为夏昶孙婿,可补史书不足。该册着录于《石渠宝笈续篇》。

此外,在本刊多次提及的中贸圣佳春拍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手卷,以2750万元成交,创造了《石渠宝笈》着录过的作品的最高价位,当为05书画拍场的亮件之一。此卷流传有绪,到清代流入皇宫御书房,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后被溥仪带出故宫,流落于海外,着录于《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和《国宝沉浮录》。

至于05年成交价最高的古代书画则是北京九歌的王石谷《仿唐宋元诸名贤横景六幅》手卷,3520万元成交创天价,也是历经着录、流传有绪、真实可信的名迹。

近现代书画:任伯年《华祝三多图》

《华祝三多图》被钱镜塘先生尊之为“任伯年之王”。在中贸春拍最终以2860万元的高价位成交,这个价格刷新了任伯年每平方尺的均价,这不但是任伯年作品成交价的新纪录,也是05年近现代书画的单件拍卖成交价之最。《华祝三多图》也曾在1997年上拍过,当时的成交价是在270万左右。相当于一场普通拍卖会整个的成交额,可见昂贵非常。

这件尺寸212.5cm×106cm的绢本作品气势宏大,赋色绚丽,笔触精到。二十多平方尺的大尺幅,是任伯年作品中十分难得的精品,曾为钱镜塘先生旧藏。所绘的是一个历史典故,出于庄子的《天地》篇。是讲古帝尧出巡至华封古地的一个深山丛林中,华封人向尧三祝,尧三次辞谢的故事,表现了尧的君子之风和华封人对圣人的讽谏,是一个极富有哲学意蕴的古老主题。

《华祝三多图》着录于上海安定珂罗版社1947年影印的上海美术馆筹备处编的《中国近百年名画集》图3;1982年11月第4集的《朵云》以及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5月1日出版的《名家翰墨-任伯年人物画特集》。

当代书画:吴冠中《鹦鹉天堂》

吴冠中于1988年游历新加坡的即兴之作,3.1米长、1.45米高的巨幅《鹦鹉天堂》在北京保利的秋季拍卖会上,被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以3025(成交价2750加10%手续费)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于17年后花落新加坡。这-价格创造了中国在世画家作品拍卖的纪录,也令吴冠中的佳作再次流入海外。在吴冠中迄今为止创作的20幅丈二匹画作中,除了他自己手中保存了几幅、国内务大博物馆收藏一部分外,流入艺术品市场的一共有9件,好藏之美术馆已经收藏了6件,《鹦鹉天堂》是第7件。

吴冠中的《鹦鹉天堂》展览6次,出版3次,是吴老69岁(1988年)时所作。时年二月,吴老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之邀,赴新举办其个人画展,游新期间即兴创作。当日王子安即兴南昌,得《滕王阎序》而名垂千古,画家之即兴,构思布局,更为率真,畅快淋漓,摒弃刻意安排,风格定型,正适佳境的吴冠老,在星岛个展时期,痛快之情,自不言表,洋洋巨制,全在性情之中,《鹦鹉天堂》写实写意,两相结合,数十只鹦鹉,各具神态,顾盼喁喁,一片祥和景象,画家匠心独具,借物舒怀,画面关怀直指人类生存生态生活的大主题。

瓷器: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鉴于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的震撼性及在拍卖过程中遇见的偶然性,本刊将2005年度瓷器亮件锁定子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1.1548亿港元的成交价也较真实地反映出海外瓷抽市场的竞拍能力。此瓶成交的第二天,代人竞得此瓶的翟健民手捧它的照片占据了香港务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此双耳瓶仅高16.5厘米,器身小巧精致,质地画功出类拔萃,景德镇官窑出品,制于公元一七二零年代,后再由宫中御瓷坊作珐琅彩加工,瓷胎精亮,花石锦鸡图色彩绚丽,构图及风格皆甚具郎世宁之画风。目前以锦鸡为题的近似作品,已知存世者仅四只。而此件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1975年5月12日曾在伦敦佳士得上拍,编号158,来自罗格·兰姆的珍藏,此件小瓶令苏富比为其专门开辟单品专场,它也不负众望,1.1548亿港元的成交价打破了清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刷新了工艺品在亚洲上拍的最高成交纪录。

油画: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

入选的两幅作品,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是内地首件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大关的油画作品,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则是今年华人油画的最高价,两者意义各不相同。

被欧洲收藏家以1012万元买走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是中国嘉德秋拍油画专场成交额的第一名。在这幅创作于1972年的作品中,概念化的模式,“高、大、全”和“红、光、亮”等样板戏创作原则以及舞台化的动态被成功运用,均十分鲜明地反映出“文革”美术的特点,200万的起拍价,30轮竞价后,以920万成交,成为引爆05秋拍油画市场火爆的第一根导火索。

就在人们对于油画拍品的天价诞生尚未来得及反应之时,尺寸136cm×98cm的《珍妮小姐画像》在2天之后的北京保利首拍以2200万元高价成交,这幅画家名气与特定历史的结合品再次创造天价,更刷新了华人油画的世界纪录。徐悲鸿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而《珍妮小姐画像》是徐悲鸿1939年应时任比利时驻新加坡副领事勃兰嘉之托精心创作的,所获丰厚酬金即用于捐助抗战。画主珍妮小姐为星洲名媛,祖籍广东,她亦心系祖国,积极捐款支援祖国抗战。画中的珍妮小姐身穿旗袍,安坐藤椅之中,面容恬静,一显东方女性温柔娴静之美。画作完成后,勃兰嘉为徐悲鸿先生的艺术才华赞叹不已,并于1939年7月6日专门举办了颇为盛大的画作揭幕仪式,广邀艺术界人士前来欣赏这幅艺术杰作。当时在新加坡的郁达天、张汝器、黄曼士、谭云山、李葆真、徐君濂等社会名流欣然前往,观后无不叹为观止。徐悲鸿本人对这幅画作也十分满意,特意请摄影师为其拍摄他与画作的合影,留作珍贵的纪念。

古籍:过云楼藏书

2005年春拍,一批过云楼藏书以2310万元在中国嘉德整批售出。这批过云楼藏书的上拍,相信不只在2005年,即使在今后也会一直是学术界和藏书界乐道的盛事。这种盛事在拍卖史上寥寥可数、诞生不易,正如中国嘉德古籍部的拓晓堂先生在接受本刊的采访中所说:“过云楼这批藏书是我们十年来最大宗的一批私人藏书上拍”。

过云楼藏书质量极高,辛德勇先生受本刊所约的撰文中谓“宛若青天紫霓,阳春白雪,五色纷若,而目不暇接”确非虚言。其中第1560号拍品宋刻《锦绣万花谷》,曾属季振宜所藏,全书计八十卷40册,煌煌巨帙,基本完好(仅其中两卷是用明版补配),而且是海内外仅存之孤本,诚为历年古籍拍卖会上所罕见的珍品。第1507号拍品元刊孤本《皇朝名臣续碑传琬琰录》,是仅次于宋刻《锦绣万花谷》的另一上品,曾经毛氏汲古阁、卢氏抱经堂和鲍氏知不足斋等着名藏书家所递藏。

过云楼藏书的文人趣味性很浓,一个特点是明代正德、嘉靖、万历年间,吴门重要的书画家、政治家的文集很全,比如第1592号拍品是吴宽的文集,第1593是申时行的,第1595号明万历刻本《祝子罪知录》,为祝允明的着述;第1597号拍品明弘治刻本《石田诗稿》,为沈周的诗集;第1598号拍品是明万历刻本《唐伯虎集》,第1622号拍品是清代书画名家钱沣的《钱南园先生遗集》,等等。

碑贴:宋淳化阁贴第六卷

翰海05秋拍的此册为05年碑帖类成交价格最高拍品。估价仅75万-90万却拍到396万。有王文治、吴荣光、费念慈、顾纯题跋和题签。并钤晋府书画之印。可见历经名家递藏与鉴定。

淳化阎帖乃宋太宗于淳化年(公元992年)命王着以内府所藏真迹摹勒上石汇成小卷,此为后世汇刻丛帖之祖、枣木原刻稀如星凤,绝少难求。曾见四卷北宋枣木原刻,第四、六、七、八,四卷。现今此卷与贾似道藏第六卷纸墨拓法相同,均为未嵌锭以前拓本,但此本已晚于贾氏本数十年,因此本文裂纹多于贾本数处。

杂项: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明十六世纪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清乾隆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罐

05杂项异军突起,以上三件属于杂项的不同门类,成交价格都为1076万港元,并且分别刷新了竹雕、犀角雕和掐丝珐琅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三件拍品都符合2005年度亮件的上榜条件,而三件的同时上榜,也印证了佳土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副总裁曾志芬小姐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所说的话语:“目前这个时候这一刻,杂项的市场反应相当好,而且我们觉得还有增长的可能。”

05春拍,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以花梨木作边缘和底部,雕刻纤细精巧,别具一格,作者顾珏(1662-1722)江苏嘉定人,嘉定系晚明清初的竹雕艺术重镇,顾珏嗜爱书画,尤好竹雕,是当时享负盛名的竹雕家,擅长雕刻复杂细腻的人物山水,其竹雕生动立体,栩栩如生。顾珏存世之作极少,此竹雕笔筒以1076万港元的成交价成为05春拍过后各方人士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05秋拍,伦敦古董商Eskenazi(埃肯纳齐)再出大手笔,以1076万港元在香港买下明十六世纪末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长溪沈氏存石草堂子子孙孙永保用享》字《李中甫制》款,成交价是预估计价格的十倍,而清乾隆掐丝珐琅莲花纹酥油茶盖罐则以同样的1076万港元被Littleton&Hennessy Hew York买下。

玉石器:乾隆《学诗堂记》御制白玉诗册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以土692万港币(折合人民币约1793万元)拍出的白玉阴刻填金二龙争珠图《学诗堂记》御制诗册,坐了2005年玉器成交价的第一把交椅。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御笔类的玉册,属乾隆时期的诗文册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乾隆时期的诗文册按书写者的不同可分为“御制”、“圣制”、“御笔”等几种:御制类的文字由大臣书写;圣制类为皇子书写;御笔类为乾隆皇帝亲自书写,规格最高。

此册对研究乾隆时期的历史和艺术有重要价值。学诗堂是紫禁城东六宫之一的景阳宫的后殿,为清代宫廷十分重要的收藏书画图籍的地方。乾隆皇帝于庚寅年(即1770年)题写了“学诗堂”匾额,同年制成王册。正文文字和玉玺完全按照乾隆御笔的原样翻刻到玉册上,可见制作讲究。

此份玉册共有十片,虽然宫廷原装已失,但玉册本身丝毫未损。玉册为青白玉质地,温润光洁,十片玉册是用一整块和田玉剖开而成,每片正反两面均阴刻文字。其中首片的正面和末片的反面刻金色升降龙,火焰宝珠及云纹,形成“双龙戏珠”图案。

这是稀世难求的珍品,在嘉德秋拍以咨询价方式推出并以土65万成交价创下了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

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样币(proof)共二套十枚,英国喜敦造币厂打制,主币面值七钱三分,其图案与后来各省所铸龙详图样正面全为中文,英文在龙图这画正好相反,故钱币学家称之为“七三反版”,另有试铸机制制钱一种二枚。

钱币: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样币共二套十枚

“七三反版”有一段来历,光绪十三年(西元1887年)正月,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奏朝廷,提议在广东率先设立钱局,用机器铸钱,制造银币,抵制外国银币垄断我国内之流通。光绪十五年,清廷批准,广东钱局正式成立,其造币所需的机器设备,全部需由外国进口。从此我国正式进入机器铸币时代。但试制银元颇经曲折,起初是制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主币面值为“库平七钱三分”,比外国币加重了一分(外币是七钱二分),导致出现亏损,市民又以其多了一分,也不舍得用,限制了流通,所以发行不久就改为铸造七钱二分版。故“七三反版”传世不多,样币就更珍贵。

“七三反版”由英国最大的私人造币公司伯明翰地区的喜敦造币厂代刻钢模,钢模刻成后曾铸币十套,当中八套寄往广东钱局,自留两套。此次上拍的广东七三反版精铸样币征集自日本,就是英国喜敦造币厂的存档原物,全国务大公、私立博物馆和私人藏家中皆未见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