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露贞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幕看时间之前,人们用钟表来彰显时间的概念,钟表发明之前则使用圭表、日晷与漏刻,诗意的中国人以“一炷香”“一盏灯”为时间量词,西方人曾随身携带沙漏计时。时过境迁,传统钟表逐渐被冷落,设计师们尝试用概念时钟、创意烛台与插香座、沙漏台灯以及日历等家居小物件呈现光阴荏苒之美,让悄然流逝的岁月可见可感可碰触,打捞沉淀在历史深处的碎片,抚平创伤与乡愁,休憩身心慰藉性灵,重现时间的价值与力量。

抽象主义背后的禅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们习惯用论语中这句话形容时间像江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世事变幻。美国设计师DanTaylor设计了一款名为“昼夜”的钟表,以电子纸作为钟面,全无时间刻度,仅一根表针随时间变化而走动旋转,钟面上的黑白二色也随之呈现不同比例的昼夜分野。设计师Zdf Koelman同样来自美国,他创作的一款名为Ferrolic的流体时钟,则倾力呈现时间如流水一般的面貌。Zelf利用铁磁流体既具有液体流动性又具有磁性这一特质,创造出时刻变幻出水墨流动效果的时钟。黑色纳米级颗粒的游动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Ferrolic流体时钟仿佛书桌上永不落幕的迷你戏台。

土耳其Begum Ayoskon、Bike Ayaskan二人组属意于唯美地呈现时光的形状与颜色。受爱因斯坦时空概念和日本禅宗花园的启发,Ayaskon设计工作室出品的沙盘时钟充满了禅意和思考。黄铜表盘上撒满了沙子,只有一根黄铜制作的时针随着时间推移在沙盘上留下痕迹和涟漪,象征着时光的形状。凌晨0点为起始,沙盘一片平坦,时针扫过时不断演绎轨迹,直到中午12点,逐渐形成完整的波纹图案;接着时针继续前行就会将波纹抹平,直至夜晚12点走完一圈,沙盘平坦如初。也许并不能准确报时,但它却用静谧的流动,像抚平沙子一样安抚人心,凝神面对这个沙盘时钟,观者无不平心静气。

Studio Ayaskan推出的另一款创意时钟直接以“痕迹”命名,呈现时间的绚烂色彩。钟面装有紫外光敏感液体,中心为紫外光发射装置,指针换成了紫外光束,光束划过,钟面上顿时旖旎无限。大约60秒后,溶液颜色消失,回到透明状态,留下一道痕迹之后完全自行消除。这件作品获得2016年雷克萨斯全球设计大奖。

出生于波兰的犹太裔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在2016米兰设计周期间推出了一件小体量作品——名为“时间迷宫”的钟表,钟表成品由以“意大利风格”闻名的专注细节的家用品设计制造商Alessi生产,他们深信一切器物的成形,即使外形再渺小,也都是创意和科技的伟大结晶。Libeskind设计的钟表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圆形的,而是一个迷宫,是若干抽象的连接与颇具玩味的互动。不锈钢材质、红黑对比、脱节的线条、破碎的盘面以及开放的接口,直观地表达了设计师对时间的理解与迷恋,时间并不是循环的,它急剧地转变方向来标记事件,正像挂钟本身。Libeskind曾在一些最着名的作品中也运用过类似概念,比如被认为是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作的柏林犹太博物馆。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纪念碑,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它都以扭曲、无秩序、不规则的形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设计给人种身历其境的震撼。

东方计时美学的再造

古人常说“一炷香的工夫”“一盏灯的时间”,是用器物表达时间的概念。设计师吕永中“香火”系列的几件经典作品,将时间以最具禅意的方式视觉化。吕永中说:“我喜欢表达时间,比如香在烧的过程中的变化,灰掉下来的痕迹,一缕青烟从不同孔的刻度里冒出来,你一定看到了时间的流逝。”这个时代让人们的行动越来越快,而内心却越来越焦虑。吕永中崇尚与现代主义本质背离的东方文人理想生活模式,认为可以用一件器物来传递安静,是在这浮躁现世的片刻逃逸,就像有的人喜欢打坐一样,这能成为补充能量的一种方式。

名为“笛香”的插香座设计,将中国传统乐器诗意地挪用而来,形如其名,横置根拉丝不锈钢金属管,一刀撇开一个缺口,斜向的切面形似破竹而开,整体三足鼎立起来,熏香横向插入,平躺在细管内。笛有9孔,这里却是代表时间的12个圆孔,好像12个刻度一般。被点燃的熏香虽然藏在笛子里看不见,燃烧后的青烟却依次从孔眼中慢慢飘出。从那些细孔里升起的依依青烟里,好像能够静默地听到时间的乐声,感知时间流逝之美……

举头望月,低头思乡,若是将月提起,心中的石头能否落地?“提月”插香座,外方内圆,安静禅意。一块方正实木中央挖空一个圆形空间,整体看上窄下宽,既考虑到结构稳定的问题,同时可承接住熏香点燃过程中落下的香灰。熏香斜插在圆空当中,有力度的感觉,同时又使得圆形更显圆满丰富。香在烧的过程中,木头会吸纳熏香的味道,长时间之后,木头本身成了融入时间和记忆的生命体。恰似轮圆月提于手中,无论在客厅、卧房,还是室外花园,淡香如影随形,还有那久违的宁静心灵……很多人被“笛香”和“提月”所打动,渐渐习惯于点燃一支香来平复心境,慰藉思乡愁绪。

尽管都市生活停电概率小之又小,但各式蜡烛却受到广泛欢迎。点燃烛光不再为了照明,烛台也不再局限于承载,柔和的烛光和别致的烛台,晕染点缀着幸福欢乐的重要时刻。

吕永中的设计善于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现代的设计语言之中,使之充满中国味又极具现代感。“喜字”一直是中国传统图案中流传最广的纹样,深受中外人士的喜爱,在东西方有很多设计师据此演绎的作品涌现。吕永中的“喜字”烛台,是将中国传统双喜图案演绎得最为简洁和现代的设计作品,有热烈的火红、安静的银色,以及奢华的钛金三款。这款设计之所以能够一直颇受青睐,完全有赖于其独特精细的工艺,及其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现代精神,将古韵新意浓缩为时尚,现代简洁的提炼塑造新的造型语言。吕永中另一款名为“光环”的烛台设计,同样极简、素雅、干净,并且因留白而充满禅意,给人更多思考和遐想的空间。“光环”烛台,简简单单的一个圆造型,却蕴藏着佛说“世上的切都是一个圆,是轮回,是彻悟”的禅意,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理解繁华落尽一切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