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田 图:受访者提供

身为双陶瓷世家的长子,张晓东不仅要传承家族的艺术成就,还肩负着延续家族荣耀的重任。在父母这两位大师光芒之下,如何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这位长子的野心不止于瓷器绘画上的潜心造诣,他还要经营艺术,重振景德镇陶瓷产业的雄风。

勇挑经营重担

在景德镇,熟悉张晓东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还是一名陶瓷企业家、陶瓷收藏家。早在1981年,他就进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从事美术设计,后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从小耳濡目染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张晓东的创作之路极为平坦,他也由此深深爱上陶瓷艺术。

年轻的张晓东从未将自己的格局限定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上,他想要干出一番更大的事业。1991年,张晓东应邀赴日本“SOGO”百货商场作现场绘瓷表演,随后留学日本,研修日语和陶艺。在留学期间,张晓东观察到一些日本人不惜高价收藏中国陶瓷艺术品,他们的举动让年轻的张晓东有所警觉,如果中国当代的陶瓷艺术品大量流失国外,定价权、甚至学术话语权也自然掌握在外人手里。他意识到,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绝不能仅仅停留在陶瓷艺术品的精工细作上,还需要商业机构的运营。中国的陶瓷艺术不缺乏精品,但缺乏包装、经营与推广,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在他看来,推动收藏环境的改善以及提高社会对陶瓷艺术品的认识和鉴赏水平同样十分重要。反过来,专业的商业机构介入,也为陶瓷艺术家集中精力、排除干扰的创作培养良好的氛围,为中国陶瓷艺术走出国门开辟方方面面的渠道。只有这样,中国陶瓷艺术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重振千年雄风。

为此,张晓东归国以后,在一位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创办了景东陶瓷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帮助中国陶瓷艺术家走出去。

起初,张晓东的这一决定让不少人为之不解。需知,张晓东原本在轻工部陶瓷研究所的工作本就是让人艳羡的“铁饭碗”,下海经商,不仅艰辛,还充满未知变数。但令他欣慰的是,父亲张松茂对张晓东的想法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把自己所有新创作的作品交给其公司代理,甚至把自己一生创作和收藏的珍品、绝品交给张晓东公司,供展出、交流,成为后来者学习、鉴赏的范本。

多年来,张晓东一直坚持艺术品的商业运作必须将商业运营与艺术创作分离,他回忆早年到日本办展览时,国外的机构都要求与艺术家的经纪人对接,而非艺术家本人。而当时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艺术经纪人制度还是一片空白。在与国际接轨中产生的诸多窘况让张晓东坚定了这一理念。即使很多人嘲笑他,身为艺术家,为何要把作品的售卖权交给别人,把钱让给他人来赚。但张晓东不以为然,他深知,与合作伙伴分工合作,才能真正做大做强。张晓东与合作伙伴一同将家族成员的作品经营起来,持续对外进行宣传推广。在他们的经营下,景德镇陶瓷绘画的行情也持续走高,如父亲张松茂的力作《三顾茅庐》系列之《风雪访贤》在收藏市场上达到千万元成交。

瓷上绘画也要大众化

为了更好地培育收藏环境和提供大众对陶瓷艺术的鉴赏水平,张晓东还曾不惜花重金从国外购回不少瓷器珍品。从1993年开始,先后从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上海、北京、浙江、江西等地,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回购了“珠山八友”和已故陶瓷美术家作品20余件。对这些回购的藏品,张晓东都视为无价珍宝,即使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畅也绝不转手以高价卖出。张晓东常说:“收藏者都是保管员,除了保证名家名人名作的安全外,还承担着宣传、弘扬陶瓷文化的重任。”

张晓东还高瞻远瞩,近年还大胆开发陶瓷珍品的文创产品。起初,他的这一决策受到周边不少人的质疑与非议,反对者认为,将艺术品的原作开发,设计成衍生品,无疑让艺术品价值降低,不利于景德镇陶瓷绘画走向高端市场。但张晓东力排众议,发挥一面张松茂艺术大旗、二个陶瓷世家、数十位大师的优势,设计研发的各类手绘、贴花礼品瓷,如 2012年,“水点桃花”茶杯被北京军区指定为会议专用瓷;“望庐山瀑布”将军罐荣获2016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景东陶瓷的文创产品让高雅的陶瓷绘画能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松茂陶瓷工艺传承大学”正在筹建,将吸引一大批有志于陶瓷艺术创作的年轻人。景德镇的陶瓷绘画艺术在未来又将迎来新生的传承力量。

张松茂在张晓东一周岁时为其创作的头像瓷画,至今仍珍藏在张松茂艺术馆

三顾茅庐棋子瓶,张晓东大胆开发陶瓷珍品的文创产品